第3章 义士与暗流

信使气喘吁吁地闯入殿内,呈上一封用火漆封口的密信。文志峰拆开封蜡,展开信纸,只见上面字迹潦草却有力,正是江南联络站负责人柳如是亲笔。

“‘新朝立国,江南震动。故明遗老或喜或疑,观望者众。然清廷己闻消息,两江总督郎廷佐调兵遣将,欲对我江南义士动手。今有前明礼部侍郎钱谦益,愿率门生故吏归附,并称握有重要情报;另有太湖义士张煌言旧部,欲与我军联络,共图大举。唯苏松提督梁化凤厉兵秣马,为清廷爪牙,我等处境堪忧,盼速遣援兵或方略。’”

文志峰读罢,将信递给赵梦瑶,沉声道:“果然,清廷反应极快。郎廷佐老谋深算,梁化凤又是沙场宿将,江南义士若独木难支,一旦被剿,我新朝在南方的根基将受损。”

赵梦瑶看完信,秀眉微蹙:“钱谦益……此人当年降清,后又复起反清,反复无常,不可不防。但他久居江南,人脉广阔,若能为我所用,或可收奇效。张煌言旧部乃浙东抗清主力,曾与郑成功合兵北伐,战力颇强,若能联合,我军在江南便有了支点。”

“只是,”朱宸闻讯赶来,闻言插道,“我军主力尽在齐鲁、太行,若分兵南下,恐兵力不足,且清廷主力若自北方压来,我腹背受敌,危矣。”

这确是两难之境。新朝初立,根基未稳,十万兵力看似不少,实则要防守从齐鲁到太行的漫长防线,还要分兵驻守各重镇,能机动的兵力并不多。若贸然南下,一旦清廷派大军进攻,后果不堪设想。

“不可不救,亦不可轻救。”赵梦瑶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江南之事,关键不在兵多,而在造势。我有一计,可‘围魏救赵’,既解江南之困,又可试探清廷虚实。”

文志峰与朱宸齐声道:“愿闻其详。”

“清廷欲剿江南,必从南京、苏州调兵,”赵梦瑶分析道,“其后方必然空虚。我军可派一支精锐,绕道太行,突袭河南怀庆府。怀庆乃清廷南下运粮要道,若被我军切断,郎廷佐必不敢全力南剿,甚至可能回师救援。如此,江南之危自解。”

“此计甚妙!”朱宸击掌道,“怀庆守将是清廷的汉军旗人,战力不强,我率五千骑兵,星夜兼程,必能一举拿下!”

文志峰却摇头道:“不可。朱将军乃我军柱石,岂可轻动?且五千骑兵虽精,若清廷派大军来援,恐难全身而退。”他转向李定国,“李将军,你部‘飞虎军’皆为山东子弟,悍勇善战,且熟悉中原地形,此任务便交给你如何?”

李定国大喜,抱拳吼道:“末将遵命!不拿下怀庆,誓不还营!”

“慢着,”赵梦瑶补充道,“光有军事行动还不够。需派能言善辩之士,随李将军南下,一是联络江南义士,传达我新朝旨意;二是策反怀庆周边的地方武装与绿林好汉,壮大我军声势;三是……处理钱谦益之事。”她看向文志峰,“先生以为,何人可当此任?”

文志峰略一思索,道:“陈维崧先生久居江南,文采斐然,又熟悉当地士绅,可担此重任。再加上……柳如是姑娘。她虽为女流,却有丈夫之志,在江南士林中颇有声望,若她出面,必能事半功倍。”

“如此甚好,”赵梦瑶笑道,“那就让陈先生与柳姑娘配合李将军,一文一武,一内一外,定能打开江南局面。”

计策既定,李定国即刻点选五千飞虎军,准备连夜出发。陈维崧与柳如是也收拾行装,准备随大军南下。临行前,文志峰特意召见二人,郑重道:“江南乃财赋之地,人心向背关乎新朝存亡。二位此去,不仅要解义士之困,更要宣扬新朝宗旨,让江南百姓知道,我新朝是为汉人谋福祉的朝廷。至于钱谦益……可用其力,慎用其心,切记。”

陈维崧肃然道:“元帅放心,卑职省得。”

柳如是亦福身道:“妾身定不负元帅与首辅所托。”

目送李定国的大军消失在夜色中,文志峰与赵梦瑶回到殿内,却无半分轻松。

“江南之事,只是第一步,”赵梦瑶走到地图前,指着北方道,“真正的威胁,还在京城。岳乐惨败,顺治帝恐怕早己龙颜大怒,鳌拜等人必然力主南下,一举荡平我新朝。我们必须在清军到来之前,做好万全准备。”

“你说得对,”文志峰点头,“我己命人加紧勘察地形,在太行险要处修筑关隘,同时安抚山东、河南百姓,开仓放粮,招募流民入伍,扩充兵力。只是……粮草仍是大问题。”

新朝控制的齐鲁、太行之地,历经战火,民生凋敝,粮草储备本就不足,十万大军的消耗更是巨大。若不能解决粮草问题,纵有雄兵百万,也难敌清军。

“粮草之事,我己有所打算,”赵梦瑶微微一笑,“先生可还记得,当年李自成进京时,从宫中及勋贵手中抄没了大量金银?后清军入关,这些金银多半落入了清廷国库或八旗之手。如今,我们何不……”她做了个“取”的手势。

文志峰眼中一亮:“你是说,劫清廷的粮道,或者……袭扰他们的富户?”

“不仅如此,”赵梦瑶道,“我己派人联络北方的绿林好汉,如‘过山虎’王大勇等人,许以重利,让他们在清军后方活动,袭扰其运输线,劫掠其辎重。同时,我们可在控制区内,清查前明勋贵与降清汉官的家产,予以没收,以充军饷。当然,此事需谨慎行事,不可惊扰百姓,以免失了民心。”

“好!”文志峰赞道,“此乃‘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清廷靠劫掠汉人起家,如今我们便从他们手中夺回来,用于汉人的大业!”

两人正商议间,又有侍卫来报:“启禀元帅,首辅,帐外有一老者求见,自称是……前明宗室,潞王之后。”

文志峰与赵梦瑶对视一眼,皆是一怔。新朝刚立国,便有朱明宗室来投,这究竟是福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