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的宁静时光如同一个完美的梦境,但终究要回归现实。返程的飞机上,苏晓翻看着满满一本的速写和灵感笔记,眼神明亮,充满了对新创作的渴望。然而,当她踏入自己那间承载了无数记忆却也略显局促的老工作室时,一种微妙的“不适感”悄然升起。
曾经熟悉亲切的空间,此刻在经历了海岛的开阔与别墅的通透后,竟显得有些逼仄。堆积的画材、尚未完成的作品、以及角落里那些承载着过去挣扎的旧画,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压力。她需要一个更大的空间,一个能容纳她此刻喷薄欲出的灵感、能让她自由舒展身心、能匹配她艺术生涯新起点的“新巢”。
她还没开口,林磊似乎己洞察了她的心思。
“跟我来。”他牵起她的手,不由分说地带她驱车离开市区,驶向城郊一处依山傍水的艺术创意园区。车子在一栋独立的、带有宽敞庭院和巨大落地窗的建筑前停下。建筑外观是简洁的现代工业风,红砖墙、钢结构与大幅玻璃幕墙巧妙融合,低调中透着不凡的品味。
“这是……”苏晓疑惑地看着林磊。
林磊拿出钥匙,打开厚重的原木大门:“进去看看。”
当苏晓踏入室内的瞬间,她的呼吸几乎停滞了。空间极为开阔,挑高近六米。巨大的、几乎占据整面墙的落地窗,将窗外葱郁的庭院和远山如画的景色毫无保留地框了进来,自然光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将整个空间照得通透明亮。地面是温润的实木地板,墙壁刷成柔和的浅米灰色,为色彩提供了完美的背景。
空间被巧妙地划分:中央是极其宽敞的创作区,足够她同时展开几幅大型作品;一侧是专业的画材储藏和清洗区,各类颜料、画笔、画布、工具分门别类,收纳得井井有条;另一侧则是一个舒适的休息兼会客区,摆放着设计感十足的沙发和书架;最令她惊喜的是,在落地窗边,隔出了一个相对独立、阳光充沛的区域,摆放着画架和舒适的座椅,显然是专为她平时构思、小稿创作或阅读准备的“阳光角”。
更妙的是,推开休息区的玻璃门,首接通向一个精心打理过的庭院。庭院里绿草如茵,几棵姿态优美的老树投下斑驳的树影,一角甚至开辟了一个小小的睡莲池,旁边摆放着藤编桌椅。这是专属于她的后花园,是呼吸、放松、寻找自然灵感的绝佳之地。
“这……这是给我的?”苏晓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眼眶瞬间了。她从未想过,林磊会如此用心地理解她对空间、对光线、对创作环境的苛求。这里的一切,都完美契合了她内心深处的渴望。
“喜欢吗?”林磊从身后轻轻环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里带着笑意和期待,“从选地方到设计改造,花了点时间。想着你从小岛回来,需要一个新的起点。”
“喜欢!太喜欢了!”苏晓转身紧紧抱住他,将脸埋在他胸口,声音闷闷的,充满了感动。“谢谢你,林磊。这比任何奖杯都珍贵。”
接下来的日子,是忙碌而充实的搬迁。打包旧画室的东西,像是一次对过去的梳理和告别。那些承载着青涩、迷茫甚至痛苦的旧作,被小心地归档存放;而常用的工具、心爱的颜料、未完成的新作,则被满怀希望地安置在新工作室的各个角落。林磊全程参与,亲力亲为地帮她搬抬画框,调整画架位置,甚至细心地将她常用的几支画笔按照习惯顺序摆在新的笔筒里。
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进来,照亮空气中飞舞的微尘,也照亮了苏晓眼中熠熠生辉的光芒。站在这片崭新的、充满无限可能的空间里,她感觉自己的艺术生命也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这里,将是“破晓”之后,她艺术征途上新的灯塔。
就在新工作室逐渐步入正轨,苏晓开始着手将小岛灵感转化为正式创作时,欧阳婧带着一份报告来到了林磊的办公室(他临时在工作室附近设了一个小型办公点处理紧急事务)。
“林总,关于之前监测到的网络匿名攻击,有进展了。”欧阳婧将平板递给林磊,上面是复杂的IP追踪和关联分析图,“源头指向一个叫‘周墨’的三流画家和他的经纪人‘张涛’。周墨去年曾试图签约‘墨韵画廊’失败,而该画廊正是被我们处理掉的‘犀角’的主要金主之一。他们利用一些隐蔽的海外代理服务器,雇佣廉价水军,在几个小众艺术论坛和微博匿名区持续散播贬低苏小姐早期作品、质疑其获奖公正性的言论。”
林磊看着报告,眼神冰冷。这种躲在阴暗角落放冷箭的行为,比“犀角”那种明面上的攻击更令人不齿。他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沉吟片刻:“证据链完整吗?”
“非常完整。包括水军交易记录、IP跳转路径、周墨与张涛的加密通讯记录(部分己被破解),以及周墨本人早期模仿甚至抄袭他人习作的黑料,都整理齐全。”欧阳婧回答得专业而自信。
“很好。”林磊嘴角勾起一抹没有温度的弧度,“先按兵不动,让他们再蹦跶几天。证据继续深挖,尤其把他抄袭的黑料做实,找到原作对比图。通知杨助理,让他准备好媒体渠道,非林氏官方发声的那种。”
“明白。”欧阳婧心领神会。林总这是要等对方跳得更高,再给予致命一击,顺便彻底踩死。她收起平板,“苏小姐那边……”
“暂时不用告诉她细节。”林磊看向窗外庭院里正对着睡莲池写生的苏晓,阳光在她专注的侧脸上跳跃,“让她安心创作。这些脏东西,我会清理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