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甜蜜的负担与避风港

“金画笔”的效应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苏晓工作室的电话几乎被打爆,邮箱塞满了各式各样的邀约:“苏晓老师,诚挚邀请您参加下月举办的‘亚洲新锐艺术博览会’,我们为您预留了主展厅最佳位置……”“苏小姐您好,我们是国际知名奢侈品品牌‘Aurora’,非常欣赏您的艺术理念,希望能与您进行跨界合作,推出联名系列……”“苏晓女士,国家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组希望能为您做一期深度专访……”还有来自国内外知名画廊的代理邀请、拍卖行的预展邀约、甚至是一些打着艺术旗号实则充满商业气息的社交晚宴请柬。

苏晓看着助理小杨整理出来的厚厚一叠日程草案,只觉得一阵眩晕。喜悦是真的,被认可的感觉令人振奋,但这扑面而来的“盛名”,更像是一种甜蜜的负担,几乎要将她淹没。她习惯了在画布前的安静与专注,这种密集的社交和曝光,让她本能地感到疲惫和无所适从。

“苏老师,您看这些……怎么回复?”小杨小心翼翼地问,她也看出苏晓眉宇间的倦色。

苏晓揉了揉眉心,还没开口,工作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林磊走了进来,一身剪裁合体的深灰色休闲西装,步履从容。他一眼就瞥见了苏晓面前堆积如山的文件和助理为难的表情,以及苏晓眼底那抹藏不住的疲惫。

“怎么了?被‘金画笔’的余震波及了?”林磊走到她身边,自然地伸手替她按了按紧绷的太阳穴,力道适中。

苏晓靠进他怀里,像找到了避风港,声音带着点撒娇的抱怨:“太多了……感觉时间都不是自己的了。画画的时间被挤占得好少。”

林磊拿起那份日程草案,快速扫了几眼,修长的手指在上面点了几下:“这个博览会,规模不错,但同期你要准备新系列,时间冲突,婉拒。这个奢侈品联名,理念不错,但合作周期太长,捆绑太紧,先放一放。这个专访……国家台的,分量重,可以接,但让他们等我们通知具体时间,安排在创作间隙。”他语速平稳,条理清晰,瞬间将一团乱麻理出了头绪(虽然上辈子是个普通的社畜,这一世重活为近年来对自己投资学习可不是说说而己,现在的他不止有对未来的信息差,还有真正的商业知识积累,真正的金融商业精英)。

“至于这些晚宴、酒会,”林磊将剩下的文件推到一边,语气带着不容置喙的宠溺,“除了几个真正重要的、避不开的,其余全部推掉。苏晓,”他低头,认真看进她的眼睛,“你不需要迎合任何人,也不需要为所谓的‘身价’疲于奔命。只做你想做的,只接你真正感兴趣、对创作有帮助的。其他的,都是噪音。”

他话语中的坚定和支持,像一股清泉注入苏晓的心田,驱散了烦躁。“那……会不会不太好?”她还有些顾虑。

“没有什么不好。”林磊轻笑,捏了捏她的脸颊,“你的价值在你的画布上,不在这些无谓的应酬里。你有这个任性的资本。”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神秘的光芒,“而且,我己经替你安排好了‘避难所’。”

“避难所?”

“嗯。”林磊点头,“收拾一下简单的行李,明天出发。带你去个地方,彻底清静几天,找找新系列的灵感。”

苏晓的好奇心被勾起:“去哪里?”

“暂时保密。”林磊卖了个关子,笑容温柔,“保证你会喜欢。”

第二天,私人飞机划破云层,降落在南太平洋一个地图上几乎找不到的小岛。碧海蓝天,白沙细腻如雪,椰林摇曳。没有网络信号,没有喧嚣人群,只有海浪的低语和风吹过棕榈叶的沙沙声。岛中央,一栋掩映在热带植物中的现代风格别墅,便是他们的临时居所。

这里的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清晨,他们在面朝大海的露台上共进早餐;白天,林磊处理一些必要的远程工作,苏晓则带着速写本和颜料,在沙滩上、礁石边、椰林深处捕捉光影和色彩;傍晚,赤脚走在被夕阳染成金色的沙滩上,任凭温暖的海水漫过脚踝;夜晚,躺在露台的躺椅上,仰望澄澈星空,银河仿佛触手可及。

远离了所有的纷扰和压力,苏晓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下来。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洗涤着她的心灵。她不再刻意去“想”新系列,只是纯粹地感受。感受海风拂过皮肤的咸湿,感受阳光穿透海水的瑰丽蓝绿,感受礁石在潮汐中沉默的力量,感受星空下无垠的静谧。

灵感如同退潮后留在沙滩上的贝壳,自然而然地涌现。她的速写本上,不再是具体的风景,而是流动的色彩、抽象的光影、以及某种难以言喻却磅礴有力的生命律动。一幅以深邃蓝绿为主调、点缀着星沙般金色光点、画面中心仿佛蕴含着巨大吸力与爆发力的抽象构图雏形,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那是大海的呼吸,是星空的低语,是她内心沉淀后涌动的宁静力量。

林磊很少打扰她,只是在她专注描绘时,静静坐在不远处看书,偶尔抬头,目光落在她沉浸于创作中的侧影上,眼底是化不开的温柔和欣赏。他知道,他的小鸟,正在这片自由的天空下,重新梳理羽翼,准备下一次更壮丽的飞翔。

手机偶尔有微弱的信号,苏晓收到了母亲王慧兰打来的电话,絮叨着家里一切都好,让她和小林好好玩,注意安全。父亲苏振邦也罕见地发来一条文字信息:【玩得还好?小林照顾得周到吧?】 简短生硬,却透着朴实的关心。苏晓笑着回复,心中暖意融融。父亲的软化,是比“金画笔”更让她踏实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