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他率领百姓在旷野绕行,因为他的仁慈永远常存。

12. 耶稣进了圣殿,赶出殿里一切做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

- 动作细节:“赶出”“推倒”需用强动作动词体现耶稣洁净圣殿的果断性,“做买卖”“兑换银钱”“卖鸽子”等场景需明确商业行为的具体性,突出圣殿被玷污的语境。

13. 对他们说,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 引文准确:引用经文时需确保“祷告的殿”“贼窝”的译法符合通用译本,“倒使”需体现耶稣对圣殿被滥用的斥责语气,突出“本该如此却被扭曲”的对比逻辑。

14. 瞎子瘸子到耶稣跟前,他就治好了他们。

- 人物身份:“瞎子”“瘸子”的译法需首白体现弱势群体身份,“到跟前”“治好了”的动作连贯,突出耶稣医治的即时性与神迹性,可译为“走到耶稣面前,他就治好了他们”。

15. 祭司长和文士看见他所行的奇事,又见小孩子在殿里喊着说,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就甚恼怒,

- 情绪描写:“看见奇事”与“甚恼怒”形成对比,“恼怒”需译出愤怒与嫉妒的复杂情绪;“小孩子”的身份强调呼喊颂词的纯真,与祭司长的反应形成反差,可译为“祭司长老和文士看见他行的神迹,又听见小孩在殿里喊‘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后裔’,就十分生气”。

16. 对他说,你听见这些所说的吗?耶稣说,是的,经上记着说,你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赞美的话,你们没有念过吗?

- 对话逻辑:问句“你听见吗”与耶稣引用经文的回应需衔接自然,“完全了赞美的话”需体现“从孩童口中成就赞美”的神学含义,可译为“经上写着‘你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成全了赞美’,你们没读过吗”,保留反问语气的驳斥力度。

17. 于是离开他们,出城到伯大尼去,在那里住宿。

- 行程衔接:“离开”“出城”“住宿”的动作连贯,“伯大尼”地名需准确译出,体现耶稣每日往返耶路撒冷与伯大尼的行程,为后续事件铺垫。

18. 早晨回城的时候,他饿了。

- 细节铺垫:“早晨回城”“饿了”的细节看似普通,却为后续咒诅无花果树的事件埋下伏笔,翻译时需保留生活化的表述,如“第二天早晨回城时,他饿了”,突出场景的真实性。

19. 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走到跟前,在树上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就对树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

- 神迹描写:“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强调无花果树的虚假繁荣,“永不结果子”的咒诅与“立刻枯干”的神迹需形成强烈对比,动词“枯干”需译出植物迅速凋零的视觉效果,体现耶稣权柄的即时性。

20. 门徒看见了,便希奇说,无花果树怎么立刻枯干了呢?

- 反应刻画:“希奇”(amazed)可译为“惊讶”“惊奇”,疑问句“怎么立刻枯干”需体现门徒对神迹的震撼与不解,反映其对耶稣权柄的逐步认知,可译为“门徒看见后惊叹道:‘无花果树怎么这么快就枯了?’”。

21. 耶稣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无花果树上所行的事,就是对这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

- 信心表述:“实在告诉你们”需译出郑重语气,“信心”与“不疑惑”的逻辑关系需明确,“挪山投海”的比喻要保留夸张感,突出信心的权能,可译为“你们若有信心不怀疑,不仅能行无花果树的事,就算对这座山说‘挪到海里去’也会成就”。

22. 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

- 祷告应许:“无论求什么”强调应许的普遍性,“只要信”是条件核心,翻译时需简洁有力,如“你们祷告时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能得到”,突出“信”与“得”的首接关联。

23. 耶稣进了殿,正教训人的时候,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来问他说,你仗着什么权柄作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

- 身份与质问:“祭司长”“民间长老”的身份需译明,“仗着什么权柄”的质问带有权威挑战意味,“作这些事”指代洁净圣殿等行为,翻译时要体现对方的质疑语气,如“你凭什么权柄做这些事?谁给你这权柄的?”

24. 耶稣回答说,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你们若告诉我,我就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作这些事。

- 对话策略:耶稣以反问回应质问,“若...就...”的条件句式需译出逻辑对应关系,体现其智慧应对,可译为“我也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若告诉我,我就告诉你们我凭什么权柄做事”。

25. 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他们彼此商议说,我们若说从天上来,他必对我们说,这样,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

- 核心问题与矛盾:“从天上来”与“从人间来”的设问构成两难,“彼此商议”体现群体纠结心理,“为什么不信他”的反问需译出驳斥力度,如“约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还是从人间来的?他们商量说:‘若说从天上来,他会问我们为什么不信约翰’”。

26. 若说从人间来,我们又怕百姓。因为他们都以约翰为先知。

- 顾虑表达:“怕百姓”首接点明畏惧群众反应,“以约翰为先知”解释恐惧原因,翻译时需体现其妥协心理,如“若说从人间来,又怕百姓,因为大家都认为约翰是先知”。

27. 于是回答耶稣说,我们不知道。耶稣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作这些事。

- 回避与回应:“我们不知道”的推诿回答需译出敷衍态度,耶稣“也不告诉”的回应形成逻辑闭环,体现对方拒绝回答后的对等回应,可译为“他们回答‘不知道’,耶稣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凭什么权柄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