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脱簪请罪

没过多久,太子和吕相就被带到了御书房。一进入内殿,两人立刻感觉到气氛有些异常,一种压抑的氛围弥漫在空气中。他们跪地行礼,乾康帝却没有让他们起身。

“太子,你很缺钱吗?”乾康帝的声音冷冰冰地传来,带着一丝质问的意味。

太子有些摸不着头脑,连忙回答道:“回父皇,儿臣并不缺钱啊。”

乾康帝冷哼一声,猛地将一卷卷宗扔到了太子的脸上,怒喝道:“那这是什么?”

太子捡起卷宗,匆匆扫了一眼,顿时脸色变得苍白如纸,浑身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父皇明鉴啊!儿臣是冤枉的!”太子的声音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站在一旁的吕相因为没有看到卷宗的内容,所以并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看到太子如此惊恐的反应,他也心知不妙,只能赶忙跪地求饶:“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

然而,乾康帝对吕相的求饶丝毫不为所动,他抬起脚狠狠地踹在吕相的肩膀上,怒不可遏地吼道:“你还敢叫朕息怒?你们真是好啊!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打军饷的主意!”

吕相被这突如其来的一脚踹得差点摔倒,他只觉得眼前发黑,心中暗自叫苦不迭。这件事情做得如此隐秘,陛下究竟是怎么知道的呢?

还没等吕相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乾康帝紧接着又发话了:“李福海,拟旨!朕要废掉这个孽障!”

中宫,皇后正斜靠在贵妃榻上,双眼微闭,看似在假寐。而太子妃则静静地坐在一旁的小几上,专注地剥着栗子。她那水葱似的玉指己经破皮流血,但她似乎浑然不觉,依然不停地剥着。

这些事本应由宫女代劳,但皇后却偏偏要让太子妃亲自动手。上次皇后提议纳太子妃的胞妹进东宫,太子妃没有表态,皇后更热衷于磋磨太子妃了。

就在这时,一名宫女急匆匆地跑了进来,神色慌张地喊道:“娘娘不好了!不好了!”

掌事宫女见状,脸色一沉,呵斥道:“掌嘴!你这没规矩的东西,大呼小叫的成何体统!”

那宫女被吓得脸色苍白,立刻跪地求饶:“娘娘息怒!奴婢知错了!只是御书房那边传来消息,说是陛下要废太子!”

皇后闻言,如遭雷击,猛地从贵妃榻上坐了起来,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问道:“什么?你给本宫说清楚!”

御书房侍奉茶水的宫女是皇后的人,所以消息才会如此迅速地传到中宫。小宫女战战兢兢地将御书房传来的消息又重复了一遍。

皇后听完,只觉得天旋地转,整个人像失去了支撑一般,跌坐在榻上,心中乱作一团。

她知道,陛下年少时曾从军,对武将的重视远超过文官。而太子和他的父亲竟然胆敢打起军饷的主意,这无疑是触碰到了陛下的逆鳞。

如今,皇后心急如焚,却一时之间想不出该如何挽救父亲和儿子的命运。

一旁的太子妃满脸忧虑地扶住皇后,心中却暗自冷笑:“哼,原本以为他们仅仅是贪污税银而己,没料到竟然还敢虚报兵额吃空饷,真是胆大!”

太子妃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她柔声对皇后说道:“母后,儿臣想起三国时期的一则典故。当时曹操率军路过麦田,为了保护庄稼,他下令任何人不得践踏麦田,否则一律斩首。然而,曹操的战马突然受惊,冲入麦田,踏坏了不少庄稼。面对这种情况,曹操并没有逃避责任,而是果断地割下自己的头发,以此代替首级,这一举动令全军将士都对他钦佩不己。”

皇后听后,脸色变得有些难看,她瞪大眼睛看着太子妃,说道:“你这是要本宫削发吗?”

太子妃连忙摇头,解释道:“母后误会了,儿臣并无此意。母后不必削发,脱簪请罪未必不能消父皇的怒火。”

皇后闻言,仍然有些不情愿,她反驳道:“这岂不是会让整个皇宫的人都看本宫的笑话吗?”

太子妃赶忙劝道:“母后,事己至此,若不尽快采取行动,恐怕后果会更加严重。此事本应由儿臣代劳,但儿臣人微言轻,在父皇面前根本说不上话。还望母后不要再犹豫了,否则恐怕就来不及了。”

皇后想到自己的儿子,心中不禁一软。她咬咬牙,卸下头上的钗环,褪去身上的外衣,然后迈着沉重的脚步,三步一叩首地朝着御书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