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华一连洗了五六遍的澡,还是觉得身上有味道,以至于他连晚饭都吃不下去。
小朱和胡振华坐在一起时,首先想到的也是他手抓污秽的画面,并且眼睛不自觉的往他的手上看去。
“黄兄,找我何事?”
小猪这才收回心神,拱手说道,
“宋朝手工业发达,商贸繁盛,为何还是灭亡了?”
这个问题,胡振华可不好回答。别的朝代灭亡时,都是穷的叮当响,但宋朝不一样,南宋灭亡的时候,其财政收入人高达一亿贯(一贯约等于0.7两白银),即便是康乾盛世的巅峰时期,财政收入也不过如此。
宋朝,用四个字可以形容:富而不强。
宋朝最大的问题是,财富并不是掌握在国家手里,而是掌握在一个个的豪门巨贾手里。它很像现在的资本主义世界,寡头横行。
胡振华定了定神,说道,
“看待问题,不能只看表象。黄兄,你知道为什么宋朝的手工业发达、商贸繁盛吗?”
朱标下意识的问道,
“为什么?”
“因为宋朝并不抑制土地兼并,士绅阶层为了各自的利益,大肆圈占土地。农民没有活路,只得从事手工业和商业,幸运的是,宋朝也不抑制手工业和商业,这才得享300年国祚,否则,就凭宋朝虚弱的军力,早就被周边蛮夷吞得连骨头都不剩了。
不过宋朝的发展也证明了,发展工商业的确可以延续王朝的寿命。”
朱标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宋朝的土地兼并如此严重,外部又有辽、金、蒙古这样的强敌,还能延续300年国祚,足以说明问题。
朱标作为大明帝国的继承者,参与处理政务,对历史上不同朝代的土地政策有所涉猎,胡振华的讲解,令其豁然开朗。
“先生,这么说来,发展工商业,其实是对土地不足的补充?”
胡振华摆了摆手,否定了他这个说法!
“不是补充,而是应该放在同等重要的发展位置上。农业、工业、商业,三足鼎立。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
历代王朝之所以短命,就是因为他们只依赖土地这一条腿来走路,一旦发生天灾,连个缓冲的余地都没有。如果我大明能够实现农业、工业、商业之间的平衡,等于是用三条腿走路,即使某一条腿出了问题,国家有转圜的余地,就不会出现动乱。
其中农业是基石,是维护国家稳定的根本。假如宋朝的土地依旧在广大农民手里,在遭遇元朝入侵时,老百姓为了守护自已的土地,会拿起武器,与蒙古鞑子殊死抗争!不幸的是,农民根本没有土地,他们何必拼命呢,随朝廷南迁,大家可以继续做生意,可以继续从事手工业!”
“无工不强,你可能不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铠甲!制造铠甲需要多个工种相互配合,从采矿炼铁的矿工、冶炼工匠,到锻造甲片的铁匠,再到进行编织、组装、打磨、涂漆等工序的工匠,还需有监督管理质量的人员等,而一套铠甲,至少需要数名工匠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制作完成。
工业,就是解决类似于铠甲这样问题的工种。中国在数千年中保持领先状态,就是因为手工业发达。
比如元朝,蒙古在四处征战的时候,不杀手工业者,利用他们,蒙古可以制造更加锋利的刀剑,更加强大的攻城器械,所以元军的战斗力在那个时候是最强的。”
胡振华盯着朱标的眼睛,继续说道,
“无商不富,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朝廷对商业征税,可以获得大量的税款。
商业繁茂还有一个好处,可以极大地丰富市场上的产品,降低整体的运输成本。比如我大明的税收是以实物来征缴的,其中以粮食和布匹为主。这么做的弊端是什么呢!损耗太大!
一石粮食从农民手里收上来,再上交给户部,最后可能只剩下一半!如果运送到边疆地区,可能连一成都不剩。
假如朝廷改以银钱征收,而市场上的物资极端丰富,朝廷和边疆地区可以用银子来就近采购货物,你想想这可以节省多少!”
胡振华所说的,正是张居正改革中所使用的一条鞭法,其核心内容是将各种赋役折合成白银来缴纳,实现税收货币化。
这个改革,可以看成是银本位的开端,从此以后,西方各国为了获得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物品,采用白银结算,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
朱标摇了摇头,无奈说道,
“国朝缺少白银,如何能以白银来作为税收!”
胡振华笑眯眯的说道,
“没有白银,那就发展宝钞呀!”
“可老百姓都不爱使用宝钞呀!”
胡振华哈哈大笑,
“老百姓当然不喜欢,因为宝钞会贬值!可如果保持不贬值呢?”
朱标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问道,
“先生,你说的贬值,是不是指宝钞越来越不值钱?”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可如何保证宝钞不贬值呢?”
“很简单,第一,朝廷严格控制宝钞的发行数量。第二,将宝钞与白银的兑换比例进行绑定。由于现阶段白银不足,可以将宝钞先与粮食、布匹的价格绑定,做一个过渡。”
这个操作,与二战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如出一辙,当时,美国将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比例固定,令美元=黄金,美元由此获得了美金的美誉。
从此以后,美元成为全球性货币,并由此开启了货币霸权。
朱标又开始皱起眉头,他想了很久,才想到问题的关键,
“如果将宝钞先与粮食、布匹的价格绑定,各大粮店和布行未必会承认!”
“所以,应该由户部直辖一个商行,专职负责钞宝与粮食、布匹兑换事宜。”
朱标苦笑起来。
士农工商,商业历来被设为贱业,商人的地位连农民都不如,别说由户部直辖,就是和户部沾上点边,都能被满朝文武的唾沫星子喷死。
小朱刚想开口发问,远处传来一声急促的呼喊声,
“胡神医!胡神医!你在哪里!”
胡振华不用猜都知道,又有人难产了!他赶紧露出头,高声喊道,
“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一名40多岁的武官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了过来,他一把拉住胡振华的手,焦急说道,
“神医救命啊!我闺女难产,请你……”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胡振华打断,
“你闺女的夫家同意剖腹产吗?徐老军家的事情你应该听说过,满城风雨啊!”
武官名叫郑昭武,是金吾卫的一名千户。金吾卫负责京城的治安和巡逻等任务,保障都城的社会秩序,对维护京城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明朝京卫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郑昭武瞪大着牛眼,喝道,
“人命关天、生死一线,老张家如果敢不同意,我活劈了他们!”
胡振华微微颔首,这些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武官,对男女大防并不是很看重,但是,胡振华还是要言明利害关系,
“郑大人,有一句话我必须说在前面,剖腹产的风险很高,并不能保证一定能成功!而且,术后感染的风险很高……”
郑昭武挥手打断他,喝道,
“那也比等死强!神医你尽管放心,不管能不能救回荷花,我都感念您的大恩大德!”
胡振华微微颔首,如此深明大义的人,必须要帮上一帮,但他还是要提醒道,
“郑大人,还有一点我要特别提醒,如果这一次侥幸成功,令嫒的下一胎也必须采取剖腹产,因为产妇的肚子被划开以后,无法恢复如初……”
“管不了那么多了!先过了眼前这一关再说!”
胡振华不再说什么,喊道,
“蒋兄,陈兄,朱婆婆,准备好家伙什!”
蒋清然和太医令陈知雨一直在徐老军家观察何秀兰产后康复,闻言果断收拾药箱,准备出诊。
朱婆婆的速度更快,他就住在徐老军隔壁,算是邻居。
胡振华走后,朱标喃喃自语起来,
“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
……
路上,郑昭武骑着马,而胡振华等几人坐着马车。
郑昭武凑到马车跟前,试探性的问道,
“胡神医,小老儿能否有幸和你结个干亲?”
男子进产房,毕竟有些犯忌讳,但如果是兄妹之间,不良影响会降低很多。
郑昭武显然是知道了胡振华下午认何秀兰当姐姐的事情,受到了启发!
胡振华微微颔首,一口应允,
“没问题!伯父在上,受小子一拜,不知令嫒芳龄几许?”
“她是至正20年七月出生!”
“至正”,是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的年号。“至正”使用时间为1341年至1370年,涵盖了元末农民起义等重要历史时期,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开始使用“洪武”年号。
胡振华在心里计算了一下,笑道,
“那我应该称呼一声荷花妹子!”
蒋清然微微拱手,说道,
“在下四十有余,与郑大人和荷花妹子各论各的吧!”
陈知雨微微颔首,淡淡说道,
“老夫亦然!”
郑昭武大喜,他可以在胡振华和蒋清然面前侃侃而谈,但在陈知雨面前,却显得很拘谨!
千户和太医令虽然都是正五品,但是千户有无数个,而太医令只有一个!而且,太医令经常在御前和皇宫大内行走,重要性不言而喻!
认完干亲后,剖腹产也就可以进行的名正言顺。
首先从孝道为言,剖腹产是郑昭武所允许的,郑荷花这是在遵从父命。
其次从男女大防的角度来说,兄长给妹妹看病,有什么问题!
陈知雨抚摸着山羊胡子,笑呵呵的说道,
“搞不好呀,老夫将有无数个义妹,幸好他们已经出嫁,不然光添妆就够老夫头疼的了!”
胡振华眼珠子一转,笑道,
“你高兴的太早了,20年后,大外甥结婚,你不得表示表示!否则人家叫你舅舅,你不觉得害臊?”
“哈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