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跟我去要饭吧,能少走300年弯路

常凯都不知道自已是怎么出宫的,他的大脑一片浆糊。

大街上,市井萧条了不少,因为应天府的审讯还在继续,达官显贵都在夹着尾巴做人,平日里,他们都是消费的主力。

突然,常凯发现有一道熟悉的身影跟着自已,他连忙躬身行礼,

“太子殿下,您这是?”

朱标面庞温润如玉,眼眸深邃且透着温和,恰似春日暖阳。他的鼻梁高挺笔直,双唇线条坚毅又不失柔和,下颌方正,勾勒出稳重的气质。

他身着的月白色直裰,由轻柔的棉麻材质制成,领口与袖口镶着藏青色的宽边,简约又不失雅致。腰间系一条藏青色丝绦,恰到好处地束出他挺拔的身形。

下身搭配的玄色长裤,面料朴素却不失质感,塞进一双黑色薄底快靴中,方便行走。头上戴着一顶黑色六合帽,帽檐微垂,恰到好处地遮住了他的眉眼,让人难以看清他的神情。

朱标从洪武十年(1377年)就开始监国理政。他为人宽厚仁慈,和朱元璋刚猛的治国风格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朝廷的政治氛围,很多大臣对朱标也颇为尊敬。

朱标只有23岁,风华正茂,他摆了摆手,笑道,

“你就把我当成一个普通的随从!我想见见那位奇人!”

“臣遵旨!”

本来还有大臣尾随着常凯,想去拜访一下那个‘他’。但他们看到朱标后,很识趣的离开了。

常凯抵达麒麟门时,远远的就听到胡振华在瓮城里喷唾沫星子,

“小郭呀,跟我去要饭吧,自古王朝寿命不会超过300年,到时候你的子孙还是要去要饭,你现在跟着我,郭家能少走300年弯路!”

常凯倒没觉得有什么,但朱标却心头一震,他师从宋濂,熟知历史。

秦朝15年!

西汉210年!

东汉195年!

三国60年!

晋朝155年!

南北朝169年!

隋朝38年!

唐朝289年!

五代72年!

北宋167年!

南宋152年!

元朝97年!

的确没有一个王朝寿命超过300年,有些事情单独看没什么,但放在一起细品,突然觉得可怕!

远处,郭受冷哼一声,骂道,

“你的子孙才是乞丐,他们世世代代都是乞丐!”

胡振华也不介意,依旧笑呵呵的,说道,

“忠言逆耳!小郭呀,你不要以为要饭是很掉价,其实乞丐才是大有前途的职业。在要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游历山河,访查当地的风土人情、洞察人心。

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干好了乞丐,你会发现,三百六十行都很轻松。也就是咱俩有缘,我才愿意传授,一般人我根本不告诉他!”

小乞丐狗子靠着墙角,眼巴巴的看着,他也想学习学习!

胡振华不等郭受有任何反应,继续说道,

“要饭的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街边蹲守型。

在繁华的街道边、市场附近或者寺庙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找个角落蹲下,面前放一个破旧的碗或容器。

第二种:主动求助型

比如到处游走,敲开百姓的家门求施舍。或者展示残疾或疾病,博取同情。

第三种:卖艺型。

在街头表演一些简单的技艺,如唱歌、拉二胡、打快板等。”

狗子忍不住问道,

“哥,你平常用的是哪种方式?”

胡振华摆了摆手,笑道,

“我的方法你们用不了。因为我有渊博的学识,我可以通过帮别人解决问题获得报酬。狗子,我的建议是采用第三种。咱们是要饭不假,但不能只索取不回报。比如别人给你一个馒头,为他唱首歌不过分吧?”

“不过分!”

胡振华揉了揉狗子的头发,笑道,

“所以,要饭的第二准则是:不能单方面索取,要给予回报!”

狗子大眼睛滴溜溜乱转,歪着脑袋问道,

“那第一准则是什么?”

“不能让人讨厌你!”

胡振华凑到狗子身上闻了闻,一脸嫌弃地说道,

“你这不行啊,身上都馊了,赶紧找个地方洗洗澡,把身上弄干净。穷和懒是两码事!要饭,说到底是概率问题,你浑身脏兮兮的,还没靠近,别人就捂着鼻子跑开了。”

狗子露出了苦瓜脸,现在天这么冷,上哪儿烧热水洗澡去。他闻了闻胡振华身上,喝道,

“哥,你的身上也馊了!”

胡振华无所谓地挥了挥手,笑道,

“你跟我能比吗?哥已经参悟了天道,从来不会饿肚子,你信不信,就我这一身馊,照样能要的吃的,你行吗?”

狗子摇了摇头,他想了想,问道,

“怎么才能不洗澡又能要的吃的?”

胡振华哈哈大笑起来,他对着狗子的后脑勺拍了一巴掌:“你小子净想美事!要饭,说到底还是概率问题,你捯饬的干干净净都不一定能要到,更别说脏兮兮的。”

狗子歪着脑袋想了想,问道,

“什么叫概率?”

胡振华:#¥%……

他想了想,说道,

“概率就是几率,比如你去了十个人家要饭,其中一家给了,成功的概率就是十分之一!如果两家给了,成功率就是十分之二。像哥这么牛的人物,也不敢说自已能够百分之百要到。你要想不饿肚子,要么多走几家,要么提高成功率!我刚才说那么大,就是提高成功率的。”

狗子听懂了,点了点头,

“哥,我记住了!”

胡振华停顿了片刻,笑道,

“孺子可教也!要饭的第三准则:你不能为了要饭而要饭,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多学多看。普通人被困在方寸之间,终其一生,遇到的人不超过100个,我们花子就不同了,可能一天内遇到的人就超过100个。你要借这个机会,观察社会百态,学习各行各业的知识。花子只是你的起点,不是终点。你能要一辈子饭,豆豆不能!她会长成大姑娘。”

胡振华突然想到了什么,笑道,

“狗子,你对应天城熟悉吗?”

“熟悉,我在这里转了好几年!”

胡振华捶了捶他的小肩膀,笑道,

“哥给你指条路子,你在麒麟门竖块牌子,给初来乍到的人引路,每次收几个馒头钱还是没问题的。”

胡振华扭过头去,对着值守的兵丁喊道,

“哥几个,这是我新认的小兄弟,以后大家照应着点,哪天我一高兴,指点你们两句,大家就进步了!”

郭受听到‘进步’二字,眼睛又亮了起来。韩武被升为总旗的命令虽然还没下来,但大家都明白,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众人羡慕的不行。

郭受拍着胸脯说道,

“兄弟,你就放心吧,我也挺喜欢这俩孩子的,能搭把手的,弟兄们绝不推辞!大家说是不是?”

“是!”

郭受凑了过来,笑呵呵地说道,

“胡兄弟,听你的意思,乞丐这个行业大有可为呀?”

“那可不,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他经历和悟性。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不只掌握在读书人手里,社会实践中也蕴含着真理。比如咱们的洪武大帝,他年轻的时候……”

不远处,常凯的脸都绿了,连忙轻喝一声,打断老胡:“胡兄弟,烤火呢!”

洪武大帝潜龙时的历史,是能随便往外胡咧咧的吗!

郭受见到常凯,连忙小跑着请安,

“大人,您要出城吗?我这就去禀告王大人?”

城门落锁后,按照规定不允许开启,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还是有一些方法能进出的,比如,持有特殊的令箭,或者从城门上坐着箩筐吊下去。

常凯挥了挥手,

“今天不出城,本官巡逻至此,过来随便转转。”

郭受连忙侧开身子,将一行人引入瓮城,

“大人,天气冷,你这边烤火!”

常凯随后丢出一个荷包,笑道,

“赏你的,去买点酒肉,弟兄们辛苦了!”

“谢大人!”

一众兵丁被赶到别处,常凯在篝火旁落座,笑呵呵地问道,

“你不是说自已没有应天户籍,不敢在城里过夜,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胡振华白了他一眼,

“要饭错过了时辰,要不,常大百户发发善心,送我出城?”

应天府的治安整肃基本结束,衙役不再乱抓人,胡振华怎么会再出城挨冻受饿。留在瓮城,起码还有公家提供的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