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刚刚吃完午饭,常凯回来了,向他详细汇报了‘羊毛策略’!
这个策略,老朱从未听说过,觉得非常新颖。
他走到巨大的舆图前,目光在辽东、宣府、大同、宁夏等方向不断移动,这些地方,是大明军备的重点区域,和胡振华所划的400毫米降水量不谋而合。
朱元璋扭过头来,问道,
“十五,这个毫米是什么东西?”
常凯在常家的堂兄弟中排名第十五,只不过,他不是开平王的直系子孙,而是旁系。
常凯听到朱元璋喊他‘十五’,心里一甜。
喊‘常凯’,两人是君臣。
喊‘十五’,那就是长辈和晚辈!
常凯立即答道,
“毫米,大概两片牛肉的厚度!”
朱元璋眉头一皱,不怒自威,“牛肉?”
常凯的小脸一下就白了,他不敢隐瞒,连忙说道,
“是一头摔死的老牛,侄儿嘴馋,买了一块!”
“哦?多少钱一斤买的?”
“三十文一斤买的!”
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看着常凯,淡淡说道,
“彘(猪)肉的价格是10文。”
常凯的脸更白了。如果是偶尔摔死的一头牛,肯定会被达官显贵哄抢,价格怎么可能才三十文!这个价格,说明城里有稳定的牛肉供应。
“侄儿知错!以后再也不敢馋嘴!”
朱元璋指向桌子上的宣纸,喝道,
“用纸张来比划一下!”
常凯知道自已这是过关了,如果朱元璋真要惩罚他,一定会揪着不放,现在他只是点到为止,显然是因为自已这次差事办的不错。
常凯将几张宣纸叠在一起,解释道,
“1毫米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我问过胡振华,他说400毫米相当于‘一尺二寸九分’!”
朱元璋闻言,陷入了沉默,他想了好一会,突然问道,
“如果能准确地测量降雨量,是不是就可以判断各地是否风调雨顺?”
常凯张了张嘴,下意识地答道,
“应该是的!”
“你知不知道胡振华是怎么测量降雨情况的?”
“呃?”
朱元璋有些恨铁不成钢,喝道,
“还不赶紧去问!”
“是!”
朱元璋见他要跑,突然想起什么,喝道,
“滚回来,咱的话还没问完那!”
“是!”
明朝开始使用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是在1424年(永乐年间),当时国家制造了统一规格的雨量器,发放到全国各地,要求各州县按时报告降雨量。这种雨量器是一个圆筒形的器具,通过收集雨水,测量雨水在器具内的深度来确定降雨量的多少。
朱元璋又回到舆图前,一边观察,一边漫不经心地问道,
“这个胡振华倒是有点鬼才,这个降雨量的说法,让咱想明白许多东西,他真是一个乞丐吗?”
常凯立即凑上去,小心翼翼地答道,
“应该错不了,他的路引没有问题。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臣已经派人去信阳县调查!”
朱元璋不知道有没有听到他的话,突然说道,
“你不是欠他3000两银子吗,赶紧给他!另外,再给他找一块地!”
常凯明白,朱元璋这是盯上了胡振华的纺纱机和织布机,想看看是不是像那家伙说的那么神奇。
其实,朱元璋想的更为深远。
无论是北元余孽两年后犯边,还是‘羊毛策略’,都没法在短时间内证明,但是,纺纱机和织布机可以呀。
一个人只要是吹牛,就有露馅的时候。
许久,朱元璋再度开口说道,
“羊毛策略听着虽然不错,但胡振华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蒙古人不仅会抢我们,还会抢其他部落!那些躲在防雪堡的部落,恐怕会成为第一批倒霉的对象,这个策略想推广可不容易啊!北方草原,向来弱肉强食。”
常凯为老朱的想法所折服,不愧是能夺天下的人,思路很开阔,刹那间就能举一反三!
常凯定了定神,答道,
“胡振华说,一种策略能不能行得通,挑个地方试验一下就知道了!反正也不用朝廷出钱。现在是春天,正是收购羊毛的好时候。”
“哦?”
朱元璋一听不用朝廷出钱,顿时兴趣盎然,连忙问道,
“具体怎么操作?”
“是这样的,他建议朝廷在边塞暗中放开几个关口,让商人通过‘走私’的方式前往草原收购羊毛。商人逐利,他们一旦闻着味儿,跑的比兔子都快!”
朱元璋微微颔首,喝道,
“此言倒是中肯。哼!商贾之流,整日只知在市井之中钻营,以机巧谋财,不事生产,不耕田地,不务正业。若边塞开道口子,他们必定趋之若鹜。”
胡振华为什么宁愿成为乞丐,也不愿意成为商人,这就是原因之一!
朱元璋对商人采取了抑制策略,他规定商人不能穿丝绸衣服,只能穿绢、布,通过服饰这种直观的形式来贬低商人阶层。
相反,作为贫苦大众的农民,却有资格穿丝绸,虽然他们穿不起!
在科举和从政方面,商人也受到限制。商人及其子弟在科举等仕途道路上也困难重重,很少有机会能够入朝为官。
中国的资本主义在明朝后期萌芽,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商人没有从政的途径。
掌握不了权力,也就无法为资本主义代言。
马克思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其实,在中国,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大家可以翻翻《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这本书,作者获得了202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书中的观点值得我们深思)。
常凯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说道,
“皇爷,胡振华还说了一件事情,或许对平定北元余孽有所帮助!”
朱元璋眼珠子一瞪,喝道,
“那还不快说!”
“是!”
常凯定了定神,说道,
“汉朝时期,匈奴也很强大,汉高祖刘邦甚至经历了白登之围。到武帝时,开始改变了打法。汉武帝常常选择春天开战,并且是主动出击。匈奴经历了一个冬天,食物消耗的差不多了,马也饿瘦了,战斗力被大大削减。”
常凯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册子,继续说道,
“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春:河南之战。卫青从云中出发,沿着黄河北岸西进。汉军采用迂回战术,绕到匈奴白羊王……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春: 漠南之战。卫青率领三万骑兵出高阙。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等将领也各率所部一同出征。汉军长途奔袭,深入漠南匈奴腹地……”
朱元璋见常凯唧唧歪歪读的很慢,一把抢过他手里的小册子,骂道,
“猪脑子,就这点东西你都记不住!”
老朱翻开册子,只见上面的字歪歪斜斜,勉强能够辨认。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 :第一次河西之战。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 :漠北之战。
朱元璋快速看完后,陷入了沉思,许久,他叹了一口气,感叹道,
“匈奴的马瘦了,汉朝的马同样会瘦!”
“皇爷,汉朝会在冬天用粮食喂马。这是用国力来碾压匈奴。”
朱元璋的嘴角抽搐了几下,一匹战马如果只是处于日常的轻役状态(如日常巡逻),每天大约消耗10 - 12斤干草;如果是精饲料(如谷物等),大约需要5 - 8斤。
在战争时期或者高强度劳作时,消耗会大幅增加。由于体力消耗巨大,精饲料的消耗可能会增加到10 - 15斤左右。
冬天可是很漫长的,就按100天计算,一个冬天就要消耗掉近500-800斤谷物。
如开战,再加上路上的消耗……
朱元璋摇了摇头,感慨道,
“劳师远征,靡费良多呀!”
常凯立即说道,
“进攻,永远是最好的防守!北元余孽一来,杀我百姓,烧我房屋,抢我粮食,损失同样惨重。我们把战场放在草原,可以就食于敌,成本反而相对较小!”
朱元璋眼睛明亮起来,喝道,
“精辟!进攻,的确是最好的防守!”
他看向常凯,笑道,
“这也是那叫花子说的吧,他真是个要饭的?”
常凯很无奈,老朱不是第一个有多次质疑的人。
“皇爷,他应该真是!这家伙一大早就出去了,我亲眼看着他从柳家庄的土财主家要了两个饼。”
“一个叫花子,能有如此见识?”
常凯苦笑道,
“皇爷,我以下的话,你老千万别生气啊?”
“有屁快放!”
“是!胡振华说,论要饭,还得是皇爷您呀,开局一个碗,终局一个国!”
朱元璋闻言,哈哈大笑,并未因被人提及不光彩的往事而愠怒。
常凯见老朱心情不错,继续说道,
“有的人活着是为了要饭,而有的人要饭是为了活着。皇爷您在要饭的过程中,察看了山川地理,洞悉了社会百态,结识了无数豪杰,磨砺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每次您敲开一扇门,都是一场考验,久而久之,您拥有了洞察人心和识人的本领。叫花子因为您的存在,而倍感光荣!”
朱元璋狂笑,他拍着常凯的肩膀,
“我倒是遇到了一个知已!”
老朱话锋一转,喝道,
“这小子不会是想以我为师,问鼎天下吧?”
常凯被吓的不轻,连忙喝道,
“他敢,如果这狗东西敢有歪念,我非砍了他的狗头!”
老朱似笑非笑地看着常凯:“你能杀的他?在麒麟门,你一个百户,被拿捏的死死的。现在,又对他推崇备至。”
常凯小脸煞白,好在脑子还能转,连忙说道,
“皇爷,我被拿捏是因为我守规矩,如果换一个人去,估计会直接把他下狱!至于推崇,是因为他的策略可以解决我朝之外患。但是,如果他敢有歪心思,臣绝不会手软!”
老朱很满意他的回答,笑道,
“去吧,问问花子咱的两个问题,尽快回话!”
“啊?”
常凯有些发愣,下意识地问道,
“不是问怎么测量降雨量吗?还有一个问题是?”
老朱眼珠子一瞪,喝道,
“自已想,想不通,咱剥了你的皮!滚!”
“是是是!皇爷您息怒,我这就滚!”
说完,常凯连滚带爬地跑了。
“这个兔崽子,脑子一点都不灵光!”
朱元璋沉思片刻,喝道,
“宣太子、左丞相、六部尚书、五军都督府各都督!”
“是!”
老朱想了想,接着说道,“把韩国公也叫上!”
“是!”
韩国公李善长,此时已经退休,但仍与曹国公李文忠一起统领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同议军国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