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奉天殿点名

天空漆黑如墨,星辰若隐若现,奉天殿在朦胧月色中,像一头蛰伏巨兽,轮廓巍峨,飞檐斗拱若要划破夜幕。

殿外,丹陛之上,两列灯笼发出昏黄微光,摇曳在晨风中,光影斑驳。凛冽寒风呼啸而过,吹得官员们的袍服猎猎作响,他们身形瑟缩,却因森严宫规,只能竭力保持肃穆。

踏入奉天殿,殿内宽阔却寒意逼人。巨大的朱红立柱矗立,如巨人般撑起殿顶。殿中香炉袅袅升腾着几缕青烟,给这昏暗空间添了几分神秘。

此时,奉天殿内烛火摇曳,豆大的火苗在风中跳动,努力驱散黑暗,却难以照亮殿内每一处角落。

随着钟声沉闷敲响,早朝即将开始。官员们屏住呼吸,殿内安静得能听见烛芯燃烧的噼啪声。

文武分列两旁。

在东侧(左边)站立的是文官。为首的是李善长、左丞相胡惟庸和曹国公李文忠。往后是辅政文臣、六部尚书(吏、户、礼、兵、刑、工)等高级文官。他们身着朝服,头戴乌纱帽,衣服上绣有代表文官品级的禽鸟图案。

在西侧(右边)站立的是武官。最前列的是魏国公徐达,信国公汤和,再往后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等高级将领。他们同样身着朝服,头戴武官的帽子,衣服上绣有代表武官品级的猛兽图案。

此时刚过3点,但众人睡意全无。

昨夜,应天府的兵丁雷霆出击,全城抓捕嫌犯,虽然打击的重点是市井的蝇营狗苟,但是,谁也不知道会不会牵扯出自已。

虽然抓捕是由应天府负责,但是,巡检司、五军都督府都派遣了兵丁协助封锁要道。

动用军队,必然得到了皇帝的授意。

左丞相胡惟庸回头扫了一眼,发现在京的大小官员,只要是够资格的,基本上都来了,就连一些有爵无职的勋贵,也悉数到场,如果番邦的使节也来凑个热闹,今天朝会的规模已经赶上大朝会了。

洪武朝的朝会有三种:大朝会、朔望朝、常朝。

大朝会,通常在每年的正旦、冬至和皇帝生日时举行。在大朝会上,皇帝接受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以及诸蕃使节的拜贺,场面宏大、礼仪隆重,主要是彰显皇帝的威严和国家的昌盛。

朔望朝,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举行,百官需身着公服行礼,是一种礼节性的朝会,更多的是体现对朝廷的尊重和对皇帝的臣服,仪式感较强。

常朝,分为早朝和晚朝,但晚朝在明朝初期之后逐渐废弃不用,所以常朝通常仅指早朝。早朝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主要朝会形式,官员们会在早朝时向皇帝奏事、汇报工作、接受皇帝的旨意和指示等,是明朝朝会制度中最为核心和频繁的部分。

胡惟庸恍惚之间,一道高大的身影已经在龙椅上落座,因为光线较暗,众人完全看不出的表情。

百官跪拜,山呼万岁!

“免礼、平身!”

“谢陛下!”

文武退回原位后,顺天府府尹兰以权在第一时间出列,朗声说道,

“启奏陛下,顺天府昨夜雷霆出击、整肃治安,抓捕嫌犯超过3000余,虽然审讯尚需时日,但从已经获得的口供来看,触目惊心,臣已经将详情如实记录,请陛下御览!”

小太监连忙上前,接过奏本,奉给皇帝。

胡惟庸轻轻碰了一下李善长,后者心里咯噔一下。

两人早有默契,触感的力度、位置,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刚才胡惟庸的意思是:你们家有人犯事了。

突然,朱元璋猛地将手中的奏疏狠狠摔在地上,那奏疏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啪”地落在大殿中央,纸张四散开来。满朝文武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浑身一颤,纷纷低头,大气都不敢出。

“尔等看看这奏疏!”

朱元璋怒目圆睁,手指着地上的文书,声音如雷霆般在大殿内回响,“京城之内,竟有家丁公然欺行霸市,贱买民货,而你们这些官员,竟视若无睹?”

他的脸因愤怒而涨得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朕自登基以来,夙兴夜寐,只为天下百姓能安居乐业。可你们呢?拿着朝廷俸禄,却不为百姓做主!”

李善长捡起奏本,一目十行地阅览起来,突然,他差点一口老血喷出,奏本里居然涉及他的儿子李祺!

李善长怨恨地看了一眼兰以权,这个狗东西,居然拿自已开刀!

兰以权心里发苦,拱卫司派人全程监督,我能怎么办!

李善长连忙跪倒请罪,

“臣治家无方,请陛下责罚!”

至于李祺,李善长不是很担心。李祺是驸马都尉,他娶了朱元璋长女临安公主。

驸马都尉大多是荣誉职位,一般不能参与实际的军政事务,更多的是在礼仪场合充当吉祥物。

正因为如此,李祺不可能涉及到枉法等大罪,最多的纵容豪奴掠夺点钱财。

凭借驸马都尉身份,李祺最多受点皮肉之苦。

李善长跪倒后,喝道,

“逆子,还不将你做的混账事如实向陛下禀告!”

李祺被吓的半死,赶紧上前,接过奏本快速浏览。这小子见奏本里仅仅涉及了他的管家沈默,连忙跪倒,

“陛下,臣没想到沈默居然如此丧心病狂,是臣用错了人!”

朱元璋冷漠地看着,“嗯?”

李祺突然意识到,如果狡辩后果更为严重,连忙改口说道,

“下人犯错,等同于臣犯错,请陛下责罚!”

朱元璋的语气这次柔和起来,喝道,

“拉下去,重打三十大板,限你三日之内,双倍赔偿百姓损失!至于沈默,应天府即刻缉拿,按律治罪!”

兰以权和李祺同时喝道,

“臣领旨!”

李祺被殿前武士拖了下去,没过多久,外面就传来了打板子的声音和惨叫!

朱元璋收拾了文官集团的领头羊,又把目光盯上了信国公汤和,

“信国公,你倒是有个好儿子,他没少孝敬你吧?”

汤和闻言,一把拽过汤鼎,大耳刮子直接抽了上去,喝道,

“你个小王八羔子,究竟做了什么混账事,如实交代!”

百官听到‘小王八羔子’,心头暗笑,如果汤鼎是小王八羔子,你汤和不就是老王八羔子!

汤鼎大呼冤枉,

“我什么都没做过,什么都不知道呀!”

“放屁!顺天府都查出来了,你还敢抵赖!”

说着,汤和一脚踹倒,骑在他身上抡起了拳头。

李善长连忙提醒道,

“信国公且慢,犯事的是你次子汤軏( yuè)!”

朝班后方的的汤軏闻言想跑,汤和脱掉自已的靴子砸了过去,正中汤軏后脑勺,那家伙摔倒后,汤和冲过去就是一顿暴揍!

等打够了,汤和拖着死狗般的汤軏,跪地请罪,

“陛下,臣殿前失仪,请您责罚!至于这个小王八羔子,要打要杀,臣绝无二话!”

朱元璋被汤和这一闹,气消了大半,但依旧冷冷说道,

“将汤軏革职下狱,依律惩处,至于信国公殿前失仪,罚俸三月,以儆效尤!”

“谢陛下!”

朱元璋起身,沿着陛阶缓缓而下。

百官只觉得压迫感扑面而来,令人窒息!

朱元璋的目光在百官脸上一一扫过后,再度回到龙椅上,喝道,

“尔俸尔俸,民脂民膏!朕自布衣起身,栉风沐雨,深知百姓疾苦,他们所求,无非温饱!而你们,高官厚禄、宅院田庄,犹不知足!”

“户部给事中严铎!”

“臣在!”

“你纵容家奴于民间放贷,每月收入都在千两,犹不知足!为了索债,竟将良家女逼入烟柳之地。此等作为,天理难容,拖下去,斩首!首级悬挂于城门。应天府抄没其家,男丁发配,女眷罚入教坊司。九族之内,但有为官者,一律革职!”

严铎在地,面如死灰,金殿武士将之拖走!

朱元璋又开始点名,

“太仆寺少卿刘安!”

“臣在!”

刘安跪在地上,身体不停颤抖。

“你负责朝廷马政,克扣百姓养马草料,以至于破家无数。应天府乞丐中,至少有三十余人!你罪无可恕,来人……”

……

朱元璋能够对百官生杀予夺,源于他对朝堂的严密掌控。

朱元璋首先建立了卫所制度,削弱了开国骄兵悍将的兵权,将军队牢牢抓在手里。

之后,他又一步步限制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朱元璋又利用监察机构监督官员,并对官员进行分化,使之无法抱团。

并且,朱元璋是开国之君,无数的官员都是他亲自任命的,忠诚度极高。

所以,老朱才能在奉天殿一一点名,生杀予夺。

正中午的时候,百官才被允许下朝,不过,至少有十分之一的官员变成了冰冷的尸体。

李善长步履蹒跚地走出奉天殿时,正好看见皇宫的小太监们提着水桶,一遍又一遍地清洗地板。

刚才杀的人太多了,浓郁的血腥味扑面而来!

百官两股战战,低着头往家里赶,他们今天能躲过一劫,不代表明天也能好运,毕竟,应天府的审讯才刚刚开始。

必须在他们审讯完成前,该退还财物的退还财物,该和解的和解。

自古以来都是民不告、官不究!只要苦主撤状,大家就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