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华揉了揉眉心,好让自已的思路更加的清晰,片刻后,他开口说道,
“在解释策略之前,我先给你普及一个概念,那就是年降水量!”
“年降水量是指一年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如冰雹、雪经融化后)降水,在没有蒸发、渗透、流失情况下积聚的水层深度,单位是毫米。”
常凯听完,立即打断了胡振华,问道,
“什么是毫米?”
胡振华夹起两片牛肉片,摞在一起,淡淡说道,
“一毫米大概就是这个厚度!”
常凯听懂了,微微颔首,表示理解!胡振华继续说道,
“请记住!400毫米是一个分水岭,如果一个地区普遍的年降水量高于400毫米,那么这个地区就适合农耕!如果降水量低于400毫米,那他就不适合农耕。”
“为什么呢?”
“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的地区,能够生长茂密的森林和较为繁盛的草本植物。稳定的植被可以有效保持水土,为开垦农田提供了基础,更适宜开展农耕活动。而低于400毫米降水量的区域,植被以草原和荒漠草原为主,草本植物受降水限制生长稀疏,难以支持大规模农耕。”
胡振华随手在地上画了一个地图,侃侃而谈,
“常凯,你看清楚了,这就是我国的降水量分界线。从东北到西北,大致是辽东(包括今辽宁大部分地区)、蓟州(今河北北部部分地区)、宣府(今河北宣化一带)、大同(今山西大同附近)、延绥(今陕西榆林一带)、宁夏(今宁夏部分地区)、甘肃(包括今甘肃河西走廊等部分区域)等地构成这条分界线的关键节点。这一线以北多是荒漠、草原,以游牧为主,以南则以农耕为主。”
胡振华的手指在地图上不断游走,严肃说道,
“你看看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有多大!不说别的,光北方区域的面积就超过了中原地区,大漠、漠北、漠南,都是游牧民族长期活动的区域。正因为面积大,即使中原王朝的全盛时期,也不可能全歼他们!汉朝够强大了吧,匈奴几乎被灭族,他们的残部逃向北方,过了一两百年,又恢复过来,继续南侵。”
“几千年来都是如此!游牧民族打不过就跑,等他们恢复了继续打,打不过再跑!周而复始!所以用武力根本不可能消除来自北方的威胁!”
常凯想了想,问道,
“难道我们不能在北方驻军吗?”
“当然可以,但是成本极高!我刚才已经说了,不足400毫米的降雨量,无法进行农耕!军队的补给全靠后方供应,一担粮食从应天出发,运到大同,价格已经翻了三倍!如果运到更远的漠北草原,价格要翻二十倍不止!驻军少了震慑不了游牧民族,驻军多了朝廷又吃不消!所以千百年以来,中原王朝始终找不到一个能彻底平定北方的办法!”
常凯陷入了沉思,他是武将世家,对古代的大小战役很熟悉。
常凯在脑海里回忆着,许久他才开口说道,
“不错!对游牧民族而言,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骑兵来去如风,想找到他们很难!你的解决之道是什么?”
胡振华咧开嘴,笑道,
“羊毛!”
“羊毛?”
“没错,就是羊毛!千百年来,牧民能给中原王朝提供的商品,大概只有肉类和皮毛,刚才咱们已经说了,北方地广人稀,运输困难,皮毛还好说,肉类要想运出来非常困难!可能还没到目的地就坏掉了,即使采用赶活物的方式,等到了目的地,牛羊什么的都饿瘦了,卖不上价格!而且,牛羊在路上还要吃喝拉撒,这又是一笔开销,一只羊从漠北赶到宣府,搞不好还要赔本!”
“但是,草原上又需要中原王朝的茶叶、盐巴、铁器、草药等生活必需品。”
胡振华抬头看向常凯,问道,
“现在你明白草原民族南侵的原因了吧?”
“啊?”
常铠有些发愣,他从出生开始耳濡目染就是蒙古鞑子穷凶极恶,残害百姓,他们是强盗!
现在,胡振华给了他一个不一样的解读。
一时间,常凯有点难以接受。
胡振华并不催促他,而是坐着怔怔的发呆。
工业革命发端于纺织业,更准确的来说是棉纺产业。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在动力方面,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为生产提供了稳定、高效的动力源,这推动了机器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使工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胡振华也想从纺织业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但是,洪武大帝是一个小农思想的帝王,他为了确保粮食稳定,一定会阻止百姓大规模的种植棉花,因此,棉纺这条路未必行得通。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又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户。
既然棉纺的路不好走,那就走毛仿的路子。
常凯回过神来,反问道,
“胡兄弟,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游牧民族南下侵略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无法通过贸易途径来获得生活必需品?”
“不错!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活不下去!
冬季天气寒冷,北方草原的生存环境恶劣,草木凋零,资源匮乏。更有甚者,牲畜大量的冻死饿死。他们一旦活不下去,就会铤而走险。而南方相对温暖,物资丰富,南下可以掠夺资源来维持生计,度过寒冬。”
常凯微微颔首,
“不错,只不过北元不同,他们一心想恢复成吉思汗的荣光!”
胡振华哑然失笑,反驳道,
“没什么不同,如果老百姓能吃饱穿暖,他们会冒险南下劫掠?打仗可是要死人的!蒙古是部落制,他们没有大一统的政权,北元已经分裂,他们不可能再统一,道理也很简单,他们地广人稀!”
常凯耸了耸肩,不再辩驳,皱着眉头问道,
“羊毛如何平定北方?”
“在经济学中,需求产生动力!当游牧民族发现羊毛有利可图时,他们就会大量的养羊。而且,他们会改变饲养的品种,从山羊换成出产羊毛更多的绵羊!更重要的是……”
胡振华盯着常凯的眼睛,笑得很阴险,阴恻恻的说道,
“山羊体型较为精瘦,肌肉紧实,且山羊生性活泼好动,善于在山地等复杂地形攀爬跳跃,这种矫健的身体和习性使得明明可以快速迁徙。
绵羊体型相对肥胖,身体结构比较笨重,而且绵羊的性情较为温顺、慵懒,没有山羊那么敏捷的行动能力,所以不具备长途迁徙能力。”
胡振华的手在地图上不断戳着,很快,地面上就出现了一排排有规律的小点。
“正因为绵羊的活动能力有限,这就为牧民定居产生的条件,我们可以给他们划分一个个小型草场,范围最大不超过20里地!这么计算下来,整个北方的草场,就被拆分成成百上千的小区块。”
常凯听懂了,牧民一旦定居,他们就不再是威胁,更何况,他们还被拆分开来。一个个百儿八十人的小部落,能有什么战斗力!
不过,要做成这个事情可不容易。
“胡兄弟,我有一个疑问,牧民会接受我们划分的草场吗?”
“我们何必强行划分呢?只需要在每个草场上,帮他们建设一到两个防雪堡,他们如果不想让畜牲冻死,只能在防雪堡周围活动。这样的话,牧民为了阻止防雪堡让别人抢走,自然而然地会在固定的地方放牧。”
常凯皱起了眉头,
“给他们建设防雪堡?这得花多少钱粮?咱们的老百姓还饿着肚子,哪有功夫管他们!”
胡振华哑然失笑,他挥了挥手,继续说道,
“不用朝廷出钱!你是不是忘了收购羊毛的事情?商人总不能在草原上乱窜吧,他们肯定要设置一个固定的收购点。收购羊毛主要在春天,我们可以引导商人将防雪堡在冬天免费给牧民使用!”
胡振华拍了拍常凯的肩膀,笑道,
“剪羊毛可是需要人手的,冬天牧民们储存草料也是需要人手的。这些人从哪里来?”
常凯的眼睛亮了起来,喝道,
“当然是汉人过去帮工!我明白了,这是渗透!”
“常大人总结的很到位啊!”
常凯老脸一红,朝胡振华拱手说道,
“惭愧惭愧!”
他定了定神,继续问道,
“收来的羊毛怎么办?”
“当然是织成羊毛衫!咱们的百姓太苦了,很多人冬天都没有御寒之物,冻死的不知有多少!
羊毛再多,也不够全国的百姓用的!如果朝廷能够解决所有百姓御寒的问题,足以媲美洪武大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万世之功!”
常凯被说的心潮澎湃,可他还没有失去理智,作为勋贵子弟,他比普通人更了解朝政。
“胡兄弟,你说的没错!但有一个现实问题,想把羊毛变成羊毛衫,需要大量的人手,这恐怕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吧?”
胡振华摆了摆手,笑道,
“男耕女织,古今皆然!制造羊毛衫,主要需要的是女工,不会影响到耕地!更重要的是,我改良了纺纱机和织布机,生产效率可以提升数倍!”
胡振华盯着常凯,喝道,
“你欠我的3000两银子什么时候还?”
常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