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一一记下

这次朝贡,因为没有努尔哈赤亲自率领,所以,无论是贡品数量和质量,都是有史以来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一次。尤其是各种贡品质量,都是好中选好优中选优。比如所有朝贡的良马,是来自镇静。所有貂皮又都是采购自开原。

雅尔哈齐自是明白,大哥努尔哈赤就是想通过这样的贡品,来表达自已的恭顺之心。

当浩浩荡荡朝贡车辆从费阿拉城出发之后,又因为每一次朝贡路上,都是由雅尔哈齐带族人行在最前面。即所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当然,进入抚顺关之后,所行之路皆是官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自是不必。但每到一地,先为随后而来的大队人马选好留宿之地,安排好饭食,却是雅尔哈齐每天必做的工作。

此次朝贡,因为大哥努尔哈赤不能亲自出行,有关拜访辽东巡抚李华龙和辽东总兵董一元一事,也准备放一放,等大嫂衮代病好后,再由他专门去拜访。

因为不再绕道辽阳和广宁,所以,几天之后,朝贡的队伍便很快接近山海关。

此时,雅尔哈齐就正率领七十余名年轻族人,正行走在距山海关还不到一千里的大山中。此地山不是很高,但道路却难行。雅尔哈齐看看太阳距落山也就不到一个时辰,二哥穆尔哈齐和三哥舒尔哈齐率领大队人马,天黑前赶到这里,怕也不是问题。于是下令,原地搭建帐篷,埋锅造饭。

七十余名年轻族人,自然都是从轻甲兵中挑选出来的好手。尽管由于去朝贡,不能披戴盔甲。但弓箭和长刀还是要随时带在身上的,以防备意外的发生。

当然,这七十余名年轻族人,也自是有七个牛录额真具体负责。其中便有负责清理场地的,有负责搭建帐篷的,有负责警戒的,有负责烧水作饭的,还有负责杀牛和放牧牲口的。

总之,口令传下,大家便都很快忙碌起来。

雅尔哈赤也没闲着。不过,他并不在营中,而是带着扎海容若和扎海尔依朝着附近最高的一个山顶爬去。

几乎每到一地,他们都是这样。

此时,就见扎海容若和扎海尔依背上,除背了弓箭,还各背着一个背篓。两人背篓里又分别装盛着笔墨纸砚、木板、兽皮,还有一只象尖帽子一样的单筒望远镜。

这只单筒望远镜,还是上次进贡时,万历皇帝赏赐给大哥努尔哈赤的。

尽管自第一次进贡见到皇帝之后,自此再没有见到过皇帝,可每次赏赐给建州的东西都不少。上一次,就把外国人才有的望远镜,也赏赐给了他们一只。

现在,雅尔哈齐就正用它来观察周围的山势和道路,然后将它们都一一绘到纸上,尽管比例不对,但道路的位置和走向还是大体相当的。

当然,此时努尔哈赤之所以让雅尔哈齐一路绘制道路交通图,却是一点要准备进攻中原的打算都没有。主要还是不敢,自然就没有这样的想法。此时绘制道路交通图,主要还是为将来到京城及沿途进行贸易做准备。

而雅尔哈齐之所以将山形图也一起绘制出来,是因为他知道,这一切,将来大哥和他的后人都能够用得上。

山顶风大,扎海容若和扎海尔依就只能半蹲在他的身后,扎海尔依手中端着墨汁,扎海容若则伸出她的一只小手,按住了铺展在木板上的宣纸,让雅尔哈齐在她们姐弟俩的遮挡中专心绘制。

此时,就见雅尔哈齐不时拿起望远镜望望远处,又不时用很细的毛笔快速在宣纸上绘制着。因为山势并不复杂,道路也并不崎岖,半个时辰不到,就见雅尔哈齐便将这一带的山势地形道路全部绘制了出来。

扎海容若和扎海尔依自然不是第一次见到雅尔哈齐绘图,但此时看着洁白宣纸上用墨汁绘制出的奇怪图形,仍是兴奋无比,对雅尔哈齐更加崇拜的无体投地。

扎海容若见雅尔哈齐绘制完,便象往常一样,将那仍贴在木板上的宣纸拿到风中,迎着风,好让宣纸上的墨迹快速风干。

此时,正是夕阳西下,一个婀娜多姿的身影站在夕阳的风中,风不仅吹起了她的衣袂,更吹乱了她的秀发。只一刹那间,雅尔哈齐便看到了一副美丽动人无比的图画。一时间,也吹皱了雅尔哈齐心中那一池的波澜。

于是,雅尔哈齐便不禁喊了一声道:“站着别着,你这样的姿势真美!”

扎海容若听了,便回过头,眯起了一双迷人的眼睛望向雅尔哈齐,笑笑道:“主子若说好看,我宁愿这样为主子站一辈子!”

雅尔哈齐听了,心中一热。

而一旁的扎海尔依听了,则伸出舌头,冲他姐扮了一个鬼脸,又用一根手指抹了一下自已脸。

雅尔哈齐见了,便小声对扎海尔依道:“不准嘲笑你姐,这次朝贡回去。我可是准备娶你姐为妻的!”

扎海尔依听了,脸上一惊。他显然做梦都不会想到,身为建州之地名符其实的三主子,会娶自已的姐为妻。

所以,扎海尔依惊过,又呆呆地望向雅尔哈齐,似乎想看出他说的话是不是真的。

雅尔哈齐自是明白扎海尔依的意思,见他不信,便又冲扎海容若道:“我早跟我大哥说了,这次朝贡回去,我便娶你为妻,希望你愿嫁给我!”

扎海容若听了,便有些站立不住,颤声道:“主子这话可不能骗我?!”

雅尔哈齐刚想说话,却听扎海尔依对他姐道:“你见主子什么时候给你开过玩笑?”

扎海容若仍觉得自已仿佛在梦中,不相信信雅尔哈齐刚才的话会是真的。就听她仿佛自言自语道:

“主子肯收我,就是我的福分。我不想做妻,只愿做妾,主子以后可以再娶!”

雅尔哈齐:“我不想收妾,我要光明正大地娶你为妻!”

说完,雅尔哈齐便不愿再与她纠缠,拿起望远镜,闭起一只眼睛,望了望来路方向。就见一队长长的如一条小河一般的车队正缓缓朝这边而来,于是,他收起望远镜,交到扎海尔依手中,挥一下手道:“走,下山!”

说完,也第一个朝山下走去。

扎海尔依一见,自是急忙收拾东西。见他姐仍站在风中,不由急道:“姐,主子都下山了,你还站在那里干什么,还不赶紧收拾!”

扎海容若听了,不禁有些失望地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又仿佛仍在梦中一般问道:“弟,你说,刚才主子的话可是当真?”

扎海尔依:“当真不当真,你可要去问主子!”

扎海容若:“可我感觉似在梦里!”

扎海尔依:“那姐就醒醒,咱们先把东西收拾好,赶紧下山追主子去!”

扎海容若点头。

但自此之后,雅尔哈齐发现,每当扎海容若见了他,总是一副羞答答欲言又止的样子,脸上也总是泛起一丝丝红晕。

雅尔哈齐知道她一真想要问自已什么,可他却不想再提这件事。

等达到北京城,已是半月之后。

因为每次来朝贡,都是由公孙承来负责接待他们。所以,接下来,何时见兵部尚书,何时将贡品送入宫中见皇上(当然,自是见不到皇上本人,只有在宫殿上冲皇上的宝座磕几个头谢恩)一切都由公孙承具体联络。

再加上,这个公孙承,第一次见面,就被努尔哈赤降服的服服帖帖。后来,每一次来朝贡,他都尽心尽力。甚至大家想不到的,他都会替大家想到。倒也省去了许多麻烦。

这一次,因为雅尔哈齐来京之后,还要抓紧时间寻访名医,更是将许多事情靠给了公孙承。公孙承听了,也是痛快应下。

所以,来京当天,雅尔哈齐便与姜洛一起,开始四处打听起来。

都说高手在民间。三天后,还果然打听到一位世外高人,姓高,名世芳,住城北。传说此人有起死回生之术,什么病症都能治,只要肯下方,自是药到病除。

消息还是姜洛的一位朋友打听出来的。雅尔哈齐、舒尔哈齐、穆尔哈齐听了,都高兴的不行。都愿一同去拜访此高人。却被姜洛拦住。

姜洛告诉大家,听说此人不但医术高明,性格也古怪得厉害。怕是人多,更不宜办成事。最后商定,只由姜洛与雅尔哈齐一起去。舒尔哈齐和穆尔哈齐也只有作罢。

第二天,姜洛和雅尔哈齐便早早起来。姜洛虽是汉人,但现在也早随了女真人打扮。所以,他们二人,还有跟随的扎海容若和扎海尔依姐弟又都统统换成汉人打扮,且将一顶大帽子扣在头上,把整个头顶和辩子盖住。

紧接着,又是将带给世外高人的礼物用两匹马驮了,分别由扎海若兰和扎海尔依牵着。四人骑马一起朝北城门走。

出了北城门,又是一路打听,果然,许多城外百姓又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且都说此人家住城北小高庄。

待一路打听来到小高庄,就见庄北一所大房子前,站有很多人,排着队。待到了近前,又见长队是从院里一扇窗子前,一直排到院子外面来的。

雅尔哈齐见了,自是一惊。一打听,又果然是世外高人高世芳家,在窗子口正一一给人看病的,又正是高人高世芳。

雅尔哈齐听了,心中首先一沉。心想,有这么多人等着瞧病,怕是给多少钱,这位高人都难心动,肯到建州走一趟!

扎海尔依是个聪明孩子,一见此情形,便急忙将两匹马的缰绳交给姐姐,自已先是排队去了。

雅尔哈齐看看天气虽早,但若这样排下去,也不知何能才能轮到自已。

于是,便让姜洛进去通融,看看能不能给予方便,跟世外高人高世芳谈上几句。

但姜洛进去,功夫不大就出来了,说高世芳的家人说了,任何人来了都得排队,有事情商量也是一样。

雅尔哈齐无奈,只能排队等。

也是一直排到半下午,才轮到他们。可到了近前一看,坐在窗口里给人看病的却是一位眉毛胡子和头发都花白老者,看上去足有一百岁年纪。

再看,雅尔哈齐心中更是一沉,老者竟还是一位盲者。一时间,心中又想,这样一位老者,接去建州去给大嫂衮代看病,就是他自已肯去,怕是家人里也不肯。

但又一想,既然来了,又好不容易排到自已,自是要替大嫂衮代问问病情才是。

于是,未曾问病,先从怀中掏出一块五十两重的金子,放到了窗里桌上。

窗口里坐着的也不止高世芳这位老者,还有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见雅尔哈齐未曾说话,先将一块金子放到了桌上,脸上先是一惊。但还未等中年人开口,就听瞎子老者睁着一双瞎眼笑笑道:

“先拿回去,这里不兴这个!”

雅尔哈齐没拿,而是又要开口。就见瞎子老者又是一笑道:“先拿回去再开口。不然,就先离开,让给后面的人先瞧病!”

雅尔哈齐无奈,收回金子,这才道:“我没有病,是不我家嫂子病了,因为距此地很远,来不了,由我来替她问病。”

高世芳老人听了,便又睁着一双瞎眼笑笑道:“什么症状?”

雅尔哈齐便说了衮代的病症。

雅尔哈齐说话,还特意说得是汉话,不想高世芳老人一听,却道:“听你口音,应该是东夷人?!”

雅尔哈齐听了,心中不免一惊。

但还未等他反应过来,就听高世芳老人又道:“你们那里这个季节应该早下雪了,你回去,跟你哥说,让他用雪给你嫂子用雪搓洗全身。每天太阳升起时一次,太阳落山时一次。每次半个辰。我再送你十四颗药丸,每搓洗完一次身,就让你嫂服一颗药丸。七天之后,怕也就好了!”

雅尔哈齐一听老人方子说得古怪,但话语却肯定。不由心中高兴,一一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