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海容若和扎海尔依姐弟俩,最终之所以能近身服侍雅尔哈齐,其实,还在于努尔哈赤的一句话。
有一次,努尔哈赤深夜过来,见姐弟正是院中烧水,管家哲敏则正坐在屋前的台阶上打瞌睡。见努尔哈赤进来,自是急忙站起身。
这个管家哲敏,是努尔哈赤的一个远房哥哥,四十多岁年纪。为人老实,吃苦耐劳,所以,便特意派来给雅尔哈齐当管家。
但努尔哈赤见这么晚了,哲敏还不去睡,还坐在这里,便问道:“为何还不去睡?”
哲敏便答:“在看两个小奴才烧水!”
努尔哈赤听了,显然有些好奇,便道:“奴才烧水还用看着吗?”
哲敏又实事求是答:“烧水不用看着。但主子的茶该换了。烧好水,我得替主子换茶!”
努尔哈赤听了,摇摇头道:“这种事,两个小奴就干了,如何还要劳你费神!”
哲敏也摇一摇头道:“让他们直接侍候主子,哲敏不放心!”
努尔哈赤一听,便奇怪道:“又有何不放心?”
说完,又道:“在费阿拉城,难道你还担心他们会害你主子不成?”
哲敏担心的也正是这个,但他不说话。
努尔哈赤便挥挥手道:“尽管让他们近前侍候好了!“
说完,努尔哈赤便懒得再说话,径直朝雅尔哈齐所居的屋子走去。
哲敏一听,努尔哈赤都说话了,哪有不听的道理。以后,凡近身侍候的事,他都交给扎海容若和扎海尔依来做。两人侍候起来也是尽心尽力。
雅尔哈齐见两个孩子在自已眼前晃来晃去,也顿感又年轻了几岁,很是开心。
这天,派去各部的探子传回消息,说叶赫部首领叶赫布寨、纳林布禄兄弟,已联合哈达、乌拉、辉发三部,还有嫩江蒙古科乐沁部、锡伯部、卦勒察部、朱舍里部、纳殷部共九部,集兵3万,已分三路来攻打建州,并与努尔哈赤决一死战。
努尔哈赤久经杀场,听到这个消息,倒也没什么。也早已派人出去,去探明九部联军的进攻路线。同时也定下了诱秀深入,再据险要之地攻之;若敌人不来,则集中兵力,各个突破,徐徐攻之的策略。
但随后,努尔哈赤将作战布署公布到甲兵和步兵中,许多人却害怕了。
当然,等消息传开,害怕的又不仅仅是这些甲兵和步兵,全费阿拉城的族人都有些害怕起来。
为此,努尔哈赤心中很是不快,更多还是担心。但一时又想不出一个更好办法来稳定军心族心。
于是,这天深夜,他便又来到雅尔哈齐的院中。
努尔哈赤来到时,已是子时。雅尔哈齐院中的许多盏灯早已熄灭了。但仍见几个家奴在院中仅剩的几盏灯光下做着什么。见努尔哈赤进来,纷纷站起,点头招呼。
当然,从前关在雅尔哈齐院中的李岱,此时此刻,仍是健健康康地活着,只是早已被关到别处去了。
此时,进到院中的努尔哈赤,仍象往日一样悄悄走进屋来。
待走到里屋门口,又见扎海容若正坐在门口一侧的椅子上,就着蜡烛的灯光在静静地缝制什么。
见努尔哈赤进来,仍如往常一样,站起身,点点头,也不多说什么。随后又跟随努尔哈赤进来。给坐到炕桌另一侧的努尔哈赤沏上一碗热茶。随后,又轻飘飘走出。
此时,雅尔哈齐并没有看书,而是正专心致志写汉字。
等又写过一些,这才将手中毛笔放下。
从前,雅尔哈齐也用毛笔写字。但所用毛笔、墨块还有宣纸都是从抚顺城换来的。现在所用这些,却都是上次去京城进贡时,专门从京城买回的。
当然,一同买回的,还有大量古籍。
现在,雅尔哈齐所写的这些汉字,就是将后来被雍正、乾隆年间毁掉的那些书籍内容重新整理出来,并早早想好了一个名字,叫《历史拾遗》。
雅乐哈齐放下笔,又是搓了搓有些发僵的双手,这才抬头冲大哥努尔哈赤一笑道:”大哥不会是为九部联兵攻打建州睡不着吧?“
努尔哈赤摇头道:”大哥从不怕打仗,又如何会被打仗吓住?“
雅尔哈齐:”那一定是担心仗一旦打起来,因处理不好与叶赫、哈达二部关系而伤脑筋?!“
这时候,努尔哈赤不但在万历十六年,娶了叶赫部已故首领杨吉砮的小女儿,还在同年,娶了哈达部首领扈尔干的女儿。此时,努尔哈赤其实同时是叶赫和哈达两部的女婿 。
但努尔哈赤听了,仍是摇头。
雅尔哈齐见自已两次都未猜中,也就突然不再说话。只看着大哥,让大哥自已说。
努尔哈赤也是想了一想,这才道:”打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军心不稳,族人恐慌。大哥也正是在为这个发愁!“
平日里,雅尔哈齐很少与人接触,外面的情况自是知道很少。所以,此时,他显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一时竟是无语。
也是过去半晌,雅尔哈齐这才思索着道:”中原古人用兵,为激发士兵斗志,有求神饮酒一说,也有背水一战一说………“
努尔哈赤听了,不由精神一振道:”如何求神饮酒,又如何是背水一战?“
雅尔哈齐便讲了过去中原将士出征有先拜神,也有饮出征酒的,都是为鼓舞士兵士气。背水一战,则是自断士兵退路,让士兵拼死一战,丢掉打不营就撤退的幻想。
努尔哈赤听了,脸上便立刻现出一丝兴奋的表情来。
随后,哥俩又是谈了与叶赫和哈达部关系如何相处以及其他问题。努尔哈赤这才离开。
但到第二天一早,努尔哈赤便召集三千轻重甲兵和两千步兵穿戴整齐,连带费阿拉全体族众,都到费阿拉山下集合。
待来到山下,就见好大一片空地上,早已燃起一堆熊熊大火。大火前,也早有人学着汉人的样子,放了一张案几,案几上也早放了新杀的牛头、羊头和马头,还有几样颜色新鲜的干果。
雅尔哈齐自是也是其中,看着大哥如此神速。可见昨晚大哥临到他那儿去之前,心中又是何等焦躁。
紧接着,就见努尔哈赤也同样学着汉人的样子,带领所有甲兵和步兵以及所有族众,开始跪拜天地和万物神明,跪拜中,努尔哈赤还大声喊道:”建州神兵,令敌垂首!神明保佑,旗开得胜!“
大家听努尔哈赤如此说,也跟着大声念起来。待念过三遍,大家脸上也果然没有了惊慌之色。
接下来,雅尔哈齐还以为,出征前,大哥还会让所有甲兵和步兵饮酒,可是没有。就见跪拜完毕,努尔哈赤便号令所有甲兵和步兵出发,直奔九部联兵正在攻打的赫济格城而去。
途中要过一个渡口,渡口旁又是建州所属拖索寨。于是,努尔哈齐又下令,所有士兵都必须解下”臂手“和”整颈“,留在拖索寨,方可渡河。
所谓”臂手“和”整颈“,又是打仗时士兵用来防护手臂和脖劲的装备。把这些东西卸下,自是可以减轻士兵身上的负担,便于轻装作战,增加取胜的机会。但缺少了这些,生命随时都会遭遇凶险。
众士兵一听,自是犹豫。但努尔哈赤、额亦都、雅尔哈齐等人,却是首先进寨,解下自已的“臂手”和“整颈,渡河而去”
雅尔哈齐清楚,努尔哈赤此举,自是要大家豁出去。也只有真正豁出去了,才有更多活命的机会。如此一来,又仿佛让士兵 处于背水一战之中。所以,见大哥首先解下“臂手”和“整颈,自已自是也不能落在后边。
不过,很快,雅尔哈齐这才意识到,大哥的一系列神操作其实还在后头。
就见在向赫济格城进发过程中,努尔哈赤却并不急于寻找九部联军进行决战。
在到达叶赫兵主攻的赫济格城时,就见叶赫兵已攻打了一天多,此时攻得正急。但努尔哈赤并不同叶赫兵去交战,而是首先悄悄占领了赫济格城对面的古勒山,将自已的甲兵和步兵分成八股,分别由努尔哈赤、舒尔哈齐、穆尔哈齐、雅尔哈齐、安费杨古、费英东、何合里,姜洛带领,各寻险要之处隐藏,等待敌人深入。
待部署完毕,又令猛将额亦都只率一百名轻甲骑兵,前去挑战。
叶赫兵一见,努尔哈赤只派一百人来迎战。果然暂且放下攻打赫济格城,转而进攻额亦都。待将额亦都消灭了,再攻城不迟。
但是,额亦都又是何人,向来打仗不要命。尽管只有一百人,但都是以一顶十的主儿。所以,两军一交战,尽管叶赫兵多,但冲杀中,当下就有九名叶赫兵被额亦都和他的手下杀死。叶赫兵一见,在大吃一惊的同时,也锐气大减。
叶赫部首领叶赫布布寨、弟弟金台石和蒙古科尔沁部头领翁阿岱、莽古、明安见了,很快合兵一处,对额亦都一百骑兵进行围攻。
可也恰在此时,也是合该叶赫布寨倒霉,前冲中,他的坐骑却突然被树桩绊倒,人也甩出很远。额亦都阵营中一名叫武谈的牛录一见,快速跃前,一刀便结果了他的性命。
这一切,均发生在眨眼之间,叶赫兵想救已不及。此时,见叶赫布寨已死,叶赫兵竟皆是号啕大哭,再顾不得打仗。
占在远处险要处的努尔哈赤一见,哪儿能放过这样的大好机会。立即传令号令兵吹起冲杀牛号,一时间,就见古勒山各险要处都纷纷冲杀出许多骑兵来。
就见为首几位首领又不是别人,正是努尔哈赤、舒尔哈齐、穆尔哈齐、雅尔哈齐、安费杨古、费英东、何合里和姜洛,又见每一位首领催马在前,带着自已的兵士,如同下山猛虎,眨眼就冲杀到九部联军面前。
九部联军虽有三万之众,但毕竟是一个松散组织。再加上,在九部联军中,最具权威的叶赫布寨已死,所有同来的各部头目自是各顾自已。此时,见冲过来的这些人都玩命一般,只管往九部联军阵营里冲,挥刀猛砍,竟阻挡不住。一时间,不由纷纷逃散。
努尔哈赤久经杀场,知道这样的机会怕是千年都不准遇到一回。于是,又号令各头领要不惜一切代价追杀。
额亦都、安费杨古、费英东这些人一听,努尔哈赤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追杀敌人,那还多说什么,只管追吧!
一直追杀了一天一夜,也最终追杀到了哈达部境内。一路留下的也都是九部联军的尸体。
这期间,身为蒙古头领的明安,由于惊慌,马陷沼泽。为了逃命,干脆脱下衣服,光着身子从沼泽中爬出,寻到一匹瘦马骑上,这才侥幸逃得一命。
努尔哈赤再次一战成名。
“古勒山大战,对于建州,又取得了以少胜多的决定性胜利。共歼敌四千余人,共获战马三千余匹,盔甲一千副。经此一战,建州自此威名大震。”就见雅尔哈齐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而九部联军被击溃后,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敢联合对付努尔哈赤了。
但此时此刻,击败九部联军,却并不是努尔哈赤的最终目的。努尔哈赤的最终目的是为更好地收拾朱舍里和讷殷二部。
所以,古勒山大战之后,努尔哈赤便以出兵攻朱舍里部相威胁,让他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被迫归降。但强硬的讷殷部却不降。努尔哈赤也就只能派兵去围攻讷殷部主所在的佛多和山城。
当然,派去的也不是别人,正是同样有着战神称号的额亦都,由他率领一千轻、重甲兵,整整围攻了三个月,并最终攻下。其首领搜稳塞克什也被杀而死。
当然,努尔哈赤的收获还远远不止这些。
“曾参加九部联军的蒙古科尔沁部首领明安,随后便遣使向建州部示好。蒙古喀尔喀部首领劳扎也遣使示好,希望与建州建立友好关系。在他们的影响下,蒙古各部纷纷遣使向建州示好,希望建立友好关系。“雅尔哈齐在他的日记中也同样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