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更大规模厮杀已不可避免

努尔哈赤是多么精明之人,在他叩拜王一鄂时,就已发现了他的表情不对。再看公孙承,又发现他脸上竟露着淡淡的嘲笑之意。

努尔哈赤心中便是一动。他知道,送给这位公孙承的礼可能轻了。不然,他又为何要如何耍弄自已呢?

但努尔哈赤想过,却不动声色。

行礼毕,双方坐下,王一鄂自是要询问一番建州之地的情况。努尔哈赤都一一如实回答。

此时,王一鄂也自是清楚,自王杲死后,建州之地就一直没有一个能够降伏住各部的首领出现。以至各部之间称王争长,互相残杀,强者凌弱。混乱异常。

这种混乱局面,虽然一时对明边关有利。但时间久了,穷凶极恶的女真人同样会聚众掠关,再镇压反而更难。

努尔哈赤能够统一建州各部。在明朝廷看来,只要能够降伏住此人,对明朝廷会更是一件好事。

所以,当努尔哈赤提出,要稳定一方,还需要进一步开放边关。同时,还进一步提出,除抚顺关外,他更希望建州之地的族人能够就近到清河、宽奠、叆阳三个关口进行互市 ,并能得到朝廷照顾。

王一鄂听了,自是一一点头。他也希望通过会商,促成内地与建州之地的全面贸易。

努尔哈赤一听,王一鄂竟是痛快应下,自是心中高兴。

晚上,便找去王一鄂府上,给他送去了不少宝物。

待驿馆,接下来,自是要等着见皇帝了。

这期间,仍是由公孙承负责陪伴在驿馆,负责与外界各方联系。努尔哈赤见了,心中不禁一笑。

第二日中午,努尔哈赤特意在驿馆对过的一品大酒楼宴请所有前来北京的族人吃饭。开饭前,由舒尔哈齐、雅尔哈齐和额亦都到各屋去招乎大家,却唯独不请公孙承。

公孙承见了,自是脸上有些挂不住。却也说不出什么。

此后几天,努尔哈赤又是通过姜洛以前认识的朋友,结识了一些官场上的人。自是天天在外面请客。同样一次也不靖公孙承。

公孙承知道后,同样也不说什么。

七天之后,终于有圣旨下来,第二日巳时,皇帝要在平台召见努尔哈赤。

也是直到此时,,公孙承一听,才再也坐不住。

因为他再清楚不过,当今圣上根本不上朝。更是很少召见朝中大臣,一个小小的建州之地左卫都督佥事,皇帝自是一定不会召见。最多过几日,兵部派人来,将努尔哈赤领进宫中,在大殿内朝着皇帝的宝座磕上几个响头,领赏谢恩而去。

这样的事情,他公孙承可是见过不止一次。

当然,尽管他公孙承官职低,没有资格陪同这些异族人进宫,但这一切却是千真万确。此时,一听说皇帝竟宣旨召见努尔哈赤,便立刻意识到这个建州首领,怕是来历不小。

所以,待宣旨的太监一走,公孙承便急忙第一次过来跟努尔哈赤道喜。

努尔哈赤见了,也只是淡淡一笑。同样也不多说什么。

见努尔哈赤也不说什么,公孙承便又继续恭维道:“当今圣上已多年不上朝。努尔哈赤首领能够得到皇帝召见,怕也是异族人中唯一一位!”

努尔哈赤一听,却淡淡摇头道:“公孙大人此话怕是不实。听说历年西域,还有其他色目人来京朝见皇帝,皇帝都是要亲自召见的。”

说完,又特意看过公孙承一眼,这才道:“而且还听说,只有见了皇帝才行叩拜之礼。见其他朝臣,包括兵部尚书王大人在内,都是不叩拜的!”

公孙承听了,脸上不禁一红。一时间,也只由尴尬地笑笑,也不好多说什么。

努尔哈赤一见,却又是淡淡一笑道:”不过,总得说,我努尔哈赤还得感谢公孙大人才是。”

公孙承疑惑道:“努尔哈赤首领这话又从何说起? ”

努尔哈赤:“你想呀,如果不是公孙大人让我给兵部王大人磕头,努尔哈赤能给王大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吗。印象不好,他能在圣上面前替我说好话吗。如不说好话,当今圣上能召见我吗?“

说完,又道:”我努尔哈赤一向恩怨分明。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说着,一挥手,便让守在身边的一个亲族捧过一个小木盒子来道:”这个小木匣,就是努尔哈赤专门送给公孙大人的礼物!“

公孙承见了,心中先是一喜。再看盒子,也就一个拳头大小,心中又不禁一沉。

此时再看努尔哈赤,却早已笑着将小木匣打开。而再看木匣之中,又不是别物,竟是一对闪着光亮的明珠。虽然算不上最上乘,却也算得上宝中之宝。

公孙承一见,不由得双眼顿时放起光来,竟轻声问道:”给我的?“

努尔哈赤便郑重点头道:”给你的!再者说,此次来京,还多亏公孙大人日夜照应!“

说着,也将木盒亲自递到公孙承手中。

公孙承听了,脸上不禁再次一红。

不过,几天下来,公孙承也分明感到,这个努尔哈赤为人处事确是格外豪爽。所以,此时此刻,见努尔哈赤将两颗明珠亲自递到自已手上,不由感动地接过道:”公孙承有眼不识泰山,今后努尔哈赤首领有什么需要公孙承做的,尽管吩咐就是!“

努尔哈赤点头。

后来,努尔哈赤正式跟明朝廷开仗,公孙承也果然成了努尔哈赤在京城收买下的情报人员。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只是公孙承哪里清楚,这几日,努尔哈赤日日在外面活动,早已通过关系,买通内宫太监,加之现在土蛮猖狂异常,建州之地急需稳定。所以,万历皇帝才最终同意在平台召见努尔哈赤。

长话短说,第二天一大早,努尔哈赤便开始召集族人清点进宫所带贡品。

这些贡品又无非是明珠、人参,以及黑狐、玄狐、红狐、貂鼠、猞猁狲、虎、豹、海獭、水獭、青鼠、黄鼠等长白山产各类珍贵兽皮。每一样又都带了很多。

待将所备贡品一一清点完毕,装好车。又依照旨意,晋见之时,不准带随从,不准备带刀具等。努尔哈赤也在姜洛等人的帮助下,早早沐浴更衣,换上最华丽的服饰,专等内宫太监和兵部官员来引领。

长话短说。很快,就有内宫太监随同兵部的人来了。

紧接着,努尔哈赤在前,舒尔哈齐、雅尔哈齐等人在后,用马车拉着备好的贡品,开始浩浩荡荡朝宫中而去。

待来到午门前,所有拉送贡品的车辆,都有人领着绕道皇宫一侧,由旁门而入。只有努尔哈赤一人,跟随兵部和内宫太监沿午门旁门而入。

只是这一进,又是令努尔哈赤大吃一惊。

不但所有宫殿都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就连那连雕刻华丽的石拱桥,他也是从未见过。

此时,就见宫中人员穿梭,步哨林立。又凭空增添了一股威严之气。

而在努尔哈赤心中,却是激荡起一股别样的情绪。

一直被太监引领着来到平台前。却见所谓平台又是一处极简陋的地方,平台上有一道很大的屏风,屏风前放着一把椅子,椅子上正端坐着一位脸色苍白的中年人。在接待一波皮肤黄色之人。但看这帮人的穿戴,却又不像是汉人。

就见这帮人先行了作揖和叩拜礼后,脸色苍白之人跟他们了几句什么,就听站在苍白脸色中年人一旁的太监便开始大声宣读一道圣旨。

待宣读完,就见那帮人又是上前,再进行一翻作揖和叩拜。

只见功夫不大,便轮到了努尔哈赤。依照引领他进宫来的太监和那位兵部官员的要求,努尔哈赤同样也是先冲着脸色苍白之人作揖和叩拜。之后,便听脸色苍白的中年人问他:“爱卿可是建州左卫都督佥事努尔尔哈赤?”

努尔哈赤答:“正是!”

脸色苍白的中年人便道:“爱卿即为朝廷官员,就要为朝廷效力!”

努尔哈赤答:“是!”

脸色苍白的中年人便无力的挥一挥手。就听站在苍白脸色中年人一旁的太监又大声宣读一道圣旨。只是令努尔哈赤万没想到的是,圣旨中果然提到了沿边关老墙,除对建州卫开放抚顺关外,还将开放清河、宽奠、叆阳三关,进行互市贸易,同时赐努尔哈赤敕书五百道,蟒缎千匹,以示恩宠,并要求努尔哈赤尽心辖治建州,为朝廷分忧。

努尔哈赤听罢,自是激动万分。在谢恩时,竟是将头重重地磕到了地上,以至额头上留出血来。随来的兵部官员见了,深感惊讶。回去便向王一鄂说了这件事,王一鄂听罢,更是郑重点头道:”建州之地稳固,怕是无忧了!

而努尔哈赤呢,虽然激动地磕破了头。但他最终收获的却不仅仅是新增的三个边关贸易,五百道敕书和千匹蟒缎。而是通过此次北京之行,让他真正看清楚了一个腐蚀和正在走向没落的帝国。

当然,此时努尔哈赤的目光还仍停留在建州之地上。关于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他与雅尔哈齐的一番对话中看出。

努尔哈赤:“从此之后,怕是再不会有厮杀了!”

雅尔哈齐听了,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说话。因为在他的认知里,大哥努尔哈赤的真正厮杀其实才刚刚开始。

见雅尔哈齐不说话。努尔哈赤便立即追问道:“我说得不是吗小弟?”

雅尔哈齐便认真地想了想道:“大哥还记得,咱们与亲族,与建州各部之间的厮杀是如何引起来的吗?”

努尔哈赤:“当然是因为咱们为替祖父和父亲报仇,一定要杀尼堪外兰引起的!”

雅尔哈齐便摇摇头道:“如果只是为杀尼堪外兰,自是不会引起这许多年厮杀。”

努尔哈赤:“哪是为何?”

雅尔哈齐:“是有人见不得咱们强大?”

说完,又强调道:“无论是咱们亲族,还是周围各部,他们的心里都是一样的!”

努尔哈赤:“可最终,所有各部不是都归顺咱们了?”

雅尔哈齐:“那?们周围仍存在更强大的部落,他们同样见不得咱们强大!”

努尔哈赤:”你是说长白山三部?“

雅尔哈齐:”不止长白山的族人!“

努尔哈赤:”海西?“

雅尔哈齐:”在不久将来,他们都有可能变成咱们的敌人!“

努尔哈赤听了,便陷入了深思,不再说话。

果然,就在他们从京城回来不久,努尔哈赤攻打长白山三部(讷殷部、朱哈里部和鸭绿江部)的战争就开始了。

这一战争的最直接后果,又是造成海西各部的恐慌。他们甚至将努尔哈赤的每一次胜利,都会看成是对自已的一次威胁,令他们惶恐不安。

尤其是万历二十一年,努尔哈赤开始率轻、重甲兵三千,攻打讷殷部。

而纳殷部多和山城,一向以坚固异常,无人能够攻下而著称。可努尔哈赤竟是靠围战三个月,牺牲一百多重甲兵为代价,最终拿下了多和山城。一时间,令整个海西各部更加震惊。

于是,历史上最为相似的一幕也再次出现了。

此时,努尔哈赤兵力已达五千。其实,海西实力最强的叶赫部兵也达五千。所以,叶赫部首领纳林布禄见努尔哈赤攻城掠地无人阻挡,自是不服。

于是,便派他的两个属下,一个叫伊勒当,另一个叫阿拜斯汉的,前往努尔哈赤新筑城堡费阿拉去见努尔哈赤,并警告努尔哈赤道:

“乌拉、哈达、叶赫、辉发、建州都是同族一家,难道还有五个王之理?”

又说:“你们人多,我们人少,可将你们的额勒敏、扎库木这两个地方,任选一处让给我们!”

你想想,这两个家伙都是带着一副找打架的劲头去的,努尔哈赤如何肯吃他们这一套。一番好言好语相劝,将他们打发走之后,努尔哈赤也清楚地认识到,一场更大规模的厮杀,已经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