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面圣献捷

第二日,奉天殿。

弘光帝再次升朝。

这一次大殿之内的气氛与上一次召见江北西镇时截然不同。没有了骄横跋扈的武将,没有了分赃般的闹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压抑而诡异的平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瞟向了站在宗室队列之首的那个瘦弱身影。

定安郡王,朱慈炯。

“宣,定安郡王朱慈炯觐见。”

随着太监尖细的唱喏声,朱元璋缓步从队列中走出。他没有立刻上前,而是回头对着殿外挥了挥手。

“将士们,把我们从江北带回来的‘礼物’,给陛下,给朝廷诸公,呈上来!”

殿外响霎时起了,沉重而整齐的脚步声。

铁弘与张勇二人亲自抬着一个巨大的托盘走上了大殿。托盘之上是数十面残破不堪、却依然能辨认出样式的清军旗帜。有正蓝旗的,有镶白旗的,甚至还有一面属于豫亲王多铎的亲卫大旗。

紧随其后的是数十名定安卫的精锐老兵。他们两人一组,抬着一个个装满了石灰和木屑的箱子。箱子被打开,一股浓烈的血腥味瞬间弥漫了整个大殿。里面装的是一颗颗经过处理、面目狰狞的金钱鼠尾的人头。其中甚至有几颗是属于清军中牛录章京以上级别的将领。

“臣朱慈炯,率定安镇将士,于江北与建虏大小十余战。”

朱元璋对着龙椅上的弘光帝躬身禀报,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斩获建虏首级共计两千三百七十二颗,生擒梅勒章京石廷柱以下将佐百余员,缴获旗帜、盔甲、兵器无算。今特献捷于朝,以慰先帝在天之灵,以振我大明国威。”

整个奉天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所有的大臣都被眼前这血淋淋的一幕给震撼了。

他们平日里在朝堂之上高谈阔论、指点江山,何曾亲眼见过如此真实而残酷的战争场面。许多养尊处优的文官甚至当场便变了脸色,腹中翻江倒海,几欲作呕。

而那些武将如黄得功等人,看着那面属于多铎亲卫的大旗,眼中则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他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定安王是真的与清军最精锐的部队进行了一场硬碰硬的血战,而且他还赢了。

龙椅上的弘光帝看着那些散发着死亡气息的人头,肥胖的身体不由得向后缩了缩。他的眼中甚至还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恐惧。

马士英强作镇定地出列说道:“定安王忠勇可嘉,为国立下不世之功,实乃我宗室之楷模,朝廷之栋梁。”他先是一通吹捧,随即话锋一转。

“王爷大功,天下共睹。只是不知,王爷在江北鏖战,我军自身伤亡如何?那江北西镇,如今又是何光景?高杰、刘良佐等人,是战是降?还请王爷为陛下一一详述,也好让朝廷知晓江北全局,以定后续方略。”

马士英这便是在,不动声色地探查朱元璋的虚实。

朱元璋对此早有预料。

他没有丝毫隐瞒,更没有夸大其词,将江北的战况原原本本地禀报了一遍。从扬州之围到西镇的土崩瓦解,从他率部血战突围到收拢溃兵重返江南。他的叙述平静而客观,既没有过分渲染自己的功绩,也没有刻意贬低那些降敌或战败的将领。他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但正是这种不带任何感情的陈述,反而更具冲击力。

当听到史可法力战殉国之时,殿中不少老臣潸然泪下。当听到高杰、刘良佐之流望风而降、卖主求荣之时,众人又是一片切齿的唾骂。整个朝堂的情绪,都被朱元璋那平淡的语调,给牢牢地牵引着。

当他说完之后,大殿之内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所有人的心中都五味杂陈。他们终于真切地感受到了江北的沦陷是何等的惨烈,也终于明白了眼前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少年王爷是付出了何等巨大的代价,才为他们保住了这江南的半壁江山。

弘光帝看着殿下那个神情平静、却仿佛背负着整个天下的瘦弱身影,他的心中忌惮更深了。但他知道此刻他必须做出一个符合他“仁君”身份的姿态。

“定安王,”他从龙椅上站起身,声音洪亮,“你临危受命血战江北,保全江南,功在社稷。朕心甚慰,若不重赏,何以彰显国恩,何以激励天下忠义之士。”

“传朕旨意。”

“晋,定安郡王朱慈炯,为定国公。食邑万户,加太子太保衔。其麾下定安镇,扩编为‘定国军’。所有将士,按功绩官升三级。另,赏白银十万两,绸缎千匹。”

国公,太子太保。这是人臣所能得到的最高封赏。弘光帝用这种方式来彰显自己的“恩宠”,也试图用这种无上的荣耀来麻痹朱元璋。

朱元璋听完封赏,脸上露出了惶恐而又感激涕零的表情。他再次长跪在地。

“陛下,天恩浩荡,臣诚惶诚恐,愧不敢当。”

“臣年幼无知,不过是侥幸打了几个小胜仗,何德何能,敢受此国公之位!况且,江北沦陷,史阁部殉国,臣寸功未立,反受如此重赏,心中实为有愧!还请陛下,收回成命!臣,愿以一小将之身,继续为国效力,便己足矣!”

他推辞了,推辞得是那样的真诚,那样的理所应当。

这让弘光帝和马士英都松了一口气。他们最怕的就是朱元璋恃功而骄。而现在他这副谦恭退让的姿态,让他们觉得这个少年似乎也并非那般难以控制。

朱元璋跪在冰冷的金砖上低着头,眼角的余光却在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殿中每一个大臣的反应。

马士英的如释重负,阮大铖的阴沉算计,黄得功的激动欣喜,以及那些东林党人眼中那既想拉拢又心存畏惧的复杂神情。

所有的一切都被他尽收眼底。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而第一场交锋的焦点,必然是他手中那支刚刚被赐名“定国军”的庞大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