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西镇的将领,在南京城内,耀武扬威了数日之后,终于心满意足地,带着弘光帝赏赐的大量金银,返回了江北。
随着这群骄兵悍将的离去,南京城,暂时恢复了表面的平静。秦淮河上的画舫依旧歌舞不休,夫子庙前的酒肆依然人声鼎沸,仿佛之前那场几乎兵临城下的闹剧,从未发生过。
朱元璋知道,他不能再等了。
必须尽快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力量。
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他从北方,一路血战,带回来的那三百多名“光复军”老弟兄,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些人,自进入南京后,便被以“暂编入京营”的名义,缴了兵械,打散安置在城外的三大营中。
名为优待,实为分解。这是马士英,削弱他力量的阳谋。
这日,朱元璋亲自前往城外京营,探望这些“旧部”。
当他一身王爵常服,出现在营门口时,那些被打散在各营的老兵们,闻讯纷纷从营房中涌了出来。
他们看着眼前这位,曾与他们同生共死,一同在尸山血海中打滚的少年王爷。
一个个眼圈都红了。
“殿下。”
不知是谁,第一个单膝跪了下去。
“哗啦啦。”
三百多名百战老兵,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没有震天的口号,只有一片压抑的,兵器与甲叶的碰撞声。
但那股子发自内心的,凝聚力与忠诚,却让周围那些京营的官兵,看得是心惊胆战。
“都起来。”朱元璋的声音有些沙哑。
他走入人群之中,一个个地拍着他们的肩膀,叫着他们的名字。
“张大牛,你胳膊上的伤,好了吗?”
“王麻子,你老娘,托人接到南京来了吗?”
“……”
他记得他们中,每一个人的名字,记得他们,每一个人的功劳。
那些铁打的汉子,此刻竟是,一个个泣不成声。
“殿下,末将们,想跟着您。”张勇站了出来,代表所有人说出了心声,“我们不愿待在这鸟地方。这里的人,都瞧不起我们。我们只想跟着殿下,上阵杀敌。”
朱元璋点了点头。
“本王,知道。”
“你们,是本王的弟兄!本王绝不会抛下你们。”
安抚了众人之后,第二日,朱元璋便上了一道奏疏给弘光帝。
奏疏的内容,写得是情真意切,声泪俱下。
他说自己,初到南京,人生地不熟,时常会从噩梦中惊醒。梦里都是建虏的刀和流寇的箭。
因此恳请陛下恩准。将那些,从北方护卫他,一路南下的“忠勇之士”,重新划拨给他,组建一支三五百人的亲卫。一来,可以保卫王府安全。二来,也算是对这些“护驾有功”之士的一种恩典。
这道奏疏,写得是滴水不漏。
既卖了惨,又占了理。
弘光帝,看了之后,大笔一挥,便准了。
在他看来,不过是三五百人的亲卫,无伤大雅。还能彰显他,善待宗室的“仁君”形象,何乐而不为。
马士英,虽然心中不愿,但一时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于是,朱元璋,顺理成章地拿回了自己最核心的班底。
他将这支队伍,重新命名为,“定安卫”。
并且借着弘光帝“恩准”的由头,他再次上奏。称,原有将士伤亡惨重,人手不足。请求再招募五百新兵,以充实卫队。
这一次,马士英,感觉到了不对。
但朱元璋的理由,是如此的“正当”。
“王府亲卫,关乎皇家颜面。兵员不足,恐为外人耻笑。”
最终,在一番博弈之后,马士英还是捏着鼻子同意了。
不过他留了个心眼。他派人,送来了五百名,由他精心挑选的,“背景干净”的兵员。
这些人名为新兵,实为,他安插进来的眼线和钉子。
朱元璋,看破不说破。
将这五百人照单全收。
至此,定安卫初具规模。总兵力达到了近九百人。
有了兵,接下来,便是将。
朱元璋,以郡王的名义,正式任命。
周遇吉,为定安卫左统领。主管全卫的日常操练与战术制定。
铁弘,为定安卫右统领。主管全卫的军法、军纪,兼任,敢死队队长。
这二人,一文一武,一智一勇,相得益彰。
而张勇、卢九德、赵铁山等人,则被任命为队正、什长,成为了定安卫中最基层的骨干力量。
至于,那五百名被马士英安插进来的新兵。
朱元璋,将他们与老兵,完全混编在一起。
每日,让他们进行最高强度的操练。在训练场上,用最严苛的军法,来磨砺他们。
同时,他又用丰厚的粮饷,和“同袍一体”的口号来感化他们。
不出一个月,这五百名新兵中,便有大半开始真心实意地,将自己当成了定安卫的一员。
至于那些冥顽不灵的钉子。
朱元璋也不去拔。
他只是通过卢九德的锦衣卫系统,将这些人一一甄别,登记在册。
他要留着这些人,在未来的某一天,给马士英送上一份,“惊喜”的大礼。
军队的框架,搭建完毕。
而王府的内务和情报系统,朱元璋则完全交给了另一个人。
王承恩。
他对外宣称,王承恩是在兖州之战中侥幸未死,被他寻回。
他将这位,在法理上早己是“死人”的,前司礼监秉笔太监,任命为定安郡王府的大总管。
王承恩,对朱元璋是死心塌地。
他利用自己在宫中数十年的人脉,和对南京城各方势力的了解。
很快,便为朱元璋建立起了一个,以王府为中心,辐射整个南京城的,初步的情报网络。
朝中,哪位大臣,收了贿赂。
城中,哪家勋贵,又在强占民田。
甚至,连弘光帝,昨夜宠幸了哪位妃子。
这些,或大或小的消息,都会源源不断地,汇总到朱元璋的案头。
至此,朱元璋终于在南京城,这个巨大的漩涡之中,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稳固的班底。
有兵,有将,有内臣,有耳目。
虽然,还很弱小。
但,己经足够让他,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站稳脚跟,并且开始主动地去寻找反击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