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胜利,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随着数万两白银和堆积如山的物资被缴获,一些士兵的心,开始活泛起来。
尤其是在收编了那西百多名大顺降兵之后,队伍的纪律,明显出现了下滑。
最初,只是一些小偷小摸。有人在搬运物资时,会偷偷在怀里藏几块碎银子。
朱元璋对此,看在眼里,却暂时隐忍不发。他在等,等一个足以震慑所有人的时机。
很快,时机就来了。
占领镇甸的第三日,张勇怒气冲冲地,押着五名士兵,来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这五人,有两名是张勇麾下的老弟兄,另外三名,则是新收编的大顺降兵。
“殿下。”张勇一脸羞愧,单膝跪地,“末将治军不严,请殿下降罪。”
朱元璋的目光,越过张勇,落在了那五名士兵身上。
“说吧,怎么回事?”他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张勇咬着牙,恨声道:“这五个畜生,昨夜,偷偷溜出军营,闯入镇中一户百姓家中。他们不仅抢了那户人家的钱财,还……还合伙,玷污了人家的女儿。”
轰。
帅帐内的空气,仿佛瞬间被抽空。
卢九德、赵铁山等人的脸上,瞬间布满了杀气。
周遇吉更是气得浑身发抖,上前一步,一脚将为首的一名降兵踹翻在地,怒喝道:“混账东西。我们是官军,不是土匪。你们,怎么敢。”
那五人,跪在地上,浑身筛糠。
“殿下饶命,殿下饶命啊。”为首的那名老兵,是曾在隘口血战中立过功的,他拼命磕头,“小人……小人只是一时糊涂,被猪油蒙了心。看在小人曾为殿下流过血的份上,饶了小人这一次吧。”
“是啊,殿下,我们再也不敢了。”其他人也跟着哭嚎求饶。
朱元璋没有说话。
他只是站起身,缓缓地,走到了那名老兵的面前。
他低下头,看着他,平静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小人叫李西。”
“李西。”朱元璋点了点头,“隘口之战,你作战英勇,斩敌一人,本王,记得你。”
李西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希冀之色:“殿下……”
“本王也记得,在山谷校场,本王曾颁布军法。”朱元璋的声音,陡然转冷。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你,还记得吗?”
李西的脸色,瞬间煞白。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调戏妇女。”朱元璋一字一句地说道,“你,不仅拿了,还抢了。你,不仅调戏了,还奸淫了。”
“你,犯了死罪。”
“殿下,饶命啊。”李西魂飞魄散,裤裆下,传来一阵骚臭。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极度的厌恶。
“来人。”他喝道。
“在。”
“将这五人,拖出去。召集全军,本王,要当众行刑。”
此令一出,张勇的脸色,微微一变。他想开口求情,毕竟,李西是他带出来的兵。
但他看到朱元璋那不容置疑的眼神,便把话,又咽了回去。
半个时辰后,镇甸中央的广场上,八百名士兵,列队整齐,鸦雀无声。
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五名犯了军法的士兵,被五花大绑,跪在临时搭起的高台上。
朱元璋一身戎装,亲自监斩。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名士兵的脸。
“我知道,你们中间,有很多人,在想。不过是抢了点东西,玩了个女人,罪不至死。”
“我告诉你们,罪,至死。”
“因为,你们身上的这身军装,代表的,是我大明的颜面。你们手中的刀,是用来保护百姓的,不是用来欺压百姓的。”
“我们光复军,与流寇和建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此。我们若也行那禽兽之事,与他们,又有何异。那我们,凭什么,让天下百姓,拥戴我们,支持我们?”
“今日,本王,就要用这五个人的血,给你们所有人,立一个规矩。”
“这个规矩,就是军法。”
“军法如山,任何人,都不能触碰。谁碰,谁死。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他。”
他看了一眼李西,眼中,闪过一丝惋惜,但更多的,是决绝。
“李西,你曾为本王流过血,是功臣。本王,会记着你的功。你的家人,本王会派人寻访,予以厚待。但是,功,不能抵过。军法,就是军法。”
说罢,他不再看他们一眼。
他从军法官手中,接过一支令箭,猛地,扔在了地上。
“斩。”
冰冷的声音,回荡在广场上。
五名刽子手,手起,刀落。
五颗人头,滚落在地。鲜血,染红了高台。
台下,一片死寂。
所有士兵,都被这血淋淋的一幕,给震慑住了。他们看着台上那个面无表情的少年,心中,第一次,生出了一种名为“敬畏”的情感。
他们终于明白,这位殿下,不是在开玩笑。
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会,也必将,付诸实行。
“把他们的头,挂在营门口,示众三日。”朱元璋的声音,再次响起。
“我再说一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我军的立军之本。谁,敢再犯,这五颗人头,就是他的下场。”
他话锋一转,语气稍缓。
“当然,有罚,便有赏。我军缴获的五万两白银,本王,不会独吞。其中三万两,将作为军饷,按月发放给每一位弟兄。另外两万两,充作军资。凡作战英勇,立下功勋者,另有重赏。”
“只要你们,遵守军纪,奋勇杀敌。本王保证,你们得到的,会比你们想象的,多得多。”
恩威并施。
先用雷霆手段,立下军威。再用真金白银,收买人心。
一拉一打之间,朱元璋将帝王心术,运用得炉火纯青。
台下的士兵们,先是畏惧,随即,眼中又燃起了希望和兴奋。
“殿下圣明。”不知是谁,第一个喊了出来。
“殿下圣明。”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云霄。
朱元璋知道,从这一刻起,这支军队,才算真正地,姓了“朱”。
他在这支军队中,也终于确立了,如同神明一般,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就在军心彻底稳定下来之时,一个来自北方的消息,由赵铁山的斥候,加急送了回来。
多尔衮,己率清军主力,进入北京。
并拥立顺治,登基称帝。
整个华北平原,即将成为清军与大顺残余势力,反复拉锯的血腥战场。
帅帐内,朱元璋看着最新的军情图,陷入了沉思。
一场关于队伍未来走向的激烈争论,也随之,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