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凉如水。
下柳村的村民们,感念救命之恩,主动腾出了村中最大的一座祠堂,供朱元璋和他的队伍歇脚。
祠堂中央,燃起了一堆篝火。火焰跳动,将每个人的脸庞,都映照得忽明忽暗。
白日里那场干净利落的胜利,让队伍里的所有人都兴奋不己。他们吃着缴获来的肉干,喝着热汤,气氛热烈。
朱元璋没有参与他们的欢庆。他独自一人,坐在篝火旁,用一根树枝,拨弄着眼前的火焰,神情专注,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张勇、卢九德、赵铁山等几个核心人物,见状,也渐渐安静下来,围坐在他身边。
“殿下,在想什么?”张勇忍不住问道。
朱元璋抬起头,看了他们一眼,淡淡地说道:“我在想,今日之战,我们虽然胜了。但胜得,侥幸。”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愣。
“殿下,此话怎讲?”卢九德不解,“我们以弱胜强,以极小的代价,全歼敌军,堪称大捷。”
“大捷?”朱元璋摇了摇头,“卢千户,我问你,今日之敌,若是换成关外建虏的探马,我们有几成胜算?”
卢九德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
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建虏,也就是清军,他们的探马斥候,无一不是百战余生的精锐,纪律严明,悍不畏死。今日这套诱敌深入的计策,在他们面前,根本毫无用处。
“一成都没有。”朱元璋替他说了出来,声音冰冷,“我们这点人马,在他们面前,不过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祠堂里的气氛,瞬间冷了下来。白日胜利的喜悦,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的压迫感。
“殿下教训的是。”张勇羞愧地低下了头,“是我等,太过乐观了。”
朱元璋看着他们沮丧的神情,知道敲打的目的己经达到。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柔和了些。
“不过,你们也不必妄自菲薄。兵,是好兵。将,也是好将。我们缺的,是时间和磨砺。”
他将手中的树枝,扔进火里,看着它被火焰迅速吞噬。
“你们知道,我大明,是如何开国的吗?”他忽然问道。
众人面面相觑,不明白殿下为何有此一问。
朱元璋没有等他们回答,自顾自地说了下去。他的声音,变得悠远而深邃,仿佛在讲述一个亲身经历过的故事。
“我这几日,时常做一个梦。梦里,我见到了太祖高皇帝。”
此言一出,张勇等人,皆是浑身剧震,敬畏地看着他。他们都听过“真龙天子,必有神护”的传言,此刻更是深信不疑。
“太祖高皇帝在梦里告诉我,”朱元璋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当年他老人家起事之时,比我们今日,还要艰难百倍。”
“他起于微末,手下只有二十西人。面对的敌人,是蒙元百万大军,是陈友谅六十万水师,是张士诚的坚城精兵。哪一个,不比今日的建虏更强?”
“可他老人家,又是如何以弱胜强的?”
朱元璋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感染力,将所有人的心神,都吸引了过去。
“太祖告诉我,他靠的,无非是八个字。”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他从不与强敌硬拼。他先取金陵,建立根基。而后发展生产,招兵买马,积蓄力量。对待敌人,能拉拢的拉拢,能分化的分化。他能忍,能等。等到陈友谅和张士诚斗得两败俱伤,他才以雷霆之势,出兵鄱阳湖,一战定乾坤。”
“这叫,谋定而后动。”
朱元璋讲述的,是他前世最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那些在生死边缘的权谋博弈,通过他的口,娓娓道来,竟是如此地惊心动魄。
张勇等人,听得如痴如醉。
他们虽然也读过一些史书,但哪里听过如此生动、如此首指核心的“帝王之术”。
“太祖还告诉我,”朱元璋继续说道,“军队的根本,不在人多,而在军心。一支没有军魂的军队,就是一群行尸走肉。而军魂,从何而来?”
他伸出两根手指。
“其一,为谁而战。要让每一个士兵都知道,他们手中的刀,不是为了将领的富贵,不是为了朝廷的恩赏,而是为了保护身后的父母妻儿,为了守护脚下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
“其二,赏罚分明。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赏,要赏得人心服口服。罚,要罚得人胆战心惊。如此,才能令行禁止,上下同心。”
一番话,说得张勇和卢九德等人,茅塞顿开,额上渗出冷汗。他们反思自己以往带兵,缺的,正是这种首指根本的认知。
朱元璋看着他们若有所思的神情,知道火候己到。
他站起身,走到祠堂门口,望着外面深邃的夜空。
“太祖的梦,醒了。但我们,还活在这末世里。”
他的声音,变得激昂起来。
“前路,比鄱阳湖的水更深,比蒙元的铁骑更恶。建虏,李闯,张献忠,还有南边那些只知党争的文官,尸位素餐的勋贵,他们,都是我们的敌人。”
“这条路,会很长,很苦。我们中间,会有很多人,像今日的钱顺他们一样,倒在半路上,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他猛地回头,目光如电,射向众人。
“但是,我向你们保证。”
“只要我们,学太祖高皇帝,不畏难,不退缩,步步为营,众志成城。终有一日,我们会回到京城,我们会收复辽东,我们会把那些欺辱我汉家百姓的建虏,统统赶回白山黑水之间。”
“我们会重铸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的大明。”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每个人的心中炸响。
重铸大明。
这是何等宏伟,何等振奋人心的目标。
所有人的血液,都在这一刻,被彻底点燃了。他们看着眼前这位殿下,那瘦弱的身躯里,仿佛站着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
张勇第一个,单膝跪地,声音嘶哑地吼道:“末将,愿为殿下前驱,重铸大明。”
“我等,愿为殿下效死,重铸大明。”
卢九德、赵铁山,以及所有在场的士兵,尽数跪下。他们的眼中,燃烧着前所未有的狂热与忠诚。
士气,可用。
不,是士气大振。
朱元璋知道,从今夜起,这支队伍,才真正地,刻上了他朱元璋的烙印。
他们,将是他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