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悼念

宋应的指尖微微发颤,缓缓伸向郡守夫人手中捧着染血的玉钩带。他的喉咙发紧,声音低哑:“……是我来迟了。”

郡守夫人死死咬着唇,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深吸一口气,嗓音带着一丝哭腔:“宋将军,不必自责……这是大人的选择。”

她低头看着怀中的遗物,指尖轻轻抚过玉钩带,仿佛还能触碰到丈夫的温度。

郡守夫人抬眸望着宋应一行人,勉强挤出一丝礼节性的微笑:“将军远道而来,还未稍作休整吧?待我安置好这些……再来招待诸位。”可话音未落,一滴泪终究落下,她慌忙抬手擦去眼泪,“失礼了……我很快就好,很快……”

宋应下意识想上前,却又硬生生止住——他终究没有立场去安慰她。他只能沉声道:“夫人不必勉强自己。张大人乃国之栋梁,当以最高礼仪厚葬。”

一旁的林溯适时上前,轻轻扶住郡守夫人摇摇欲坠的肩膀,温声道:“夫人,朔州百姓皆感念张大人恩德,请允许我们一同送他最后一程。”

话音落下,人群中传来压抑的啜泣声。衣衫褴褛的老妇佝偻着背,喃喃道:“张大人连最后一口粮都分给了我们这些贱民啊……”旁边的年轻汉子红着眼眶,拳头攥得死紧:“若不是他死守城门,我们早就……”

不知是谁先跪了下来,紧接着,黑压压的人群如同浪潮般伏低。他们额头抵地,哽咽着喊道:“夫人!让我们送送张大人吧!”

身后的朔州百姓纷纷落泪,他们记得张大人的恩情,记得在突厥攻城一次次抵御,记得在粮食紧缺的时候他将自己的私粮拿出分给民众,从来都是一心为民……

“张大人对我们这般尽心尽责,如今又用自己的命换我们存活,我们对他心中有愧啊。”

“就让我们送送张大人吧,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了。”

宋应抱拳单膝下跪,“宋某虽初来乍到,但早听闻张大人的美名,如今他以身殉城,值得全城百姓为之祭拜。恳请夫人同意”

郡守夫人听着众人的话语,心中的悲痛如潮水般汹涌,她缓缓抬起头,目光穿过哀悼的人群,鞠了一躬,“在此谢过诸位愿意送大人最后一程。”

一日后葬礼如期举行

郡守夫人不愿兴师动众,她了解自己的丈夫,如此大张旗鼓,他在黄泉路上必定走的不安心。

故只在郡守府上立了碑,挂上白幡,以此悼念。

郡守府外,百姓们手持白烛而立。烛火在风中明明灭灭,映照着一张张悲戚的面容。

老妪佝偻着背,颤巍巍地将一碗浊酒洒在灵车前;稚子懵懂地攥着母亲衣角,手中还捏着半块张大人分发的糠饼。

"张大人——"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

刹那间,满城恸哭。

纸钱如雪,纷纷扬扬洒向天际。百姓们依次进入府中跪拜。

城楼上,守军将士齐刷刷摘下头盔。铁甲碰撞声中,为首的将领拔出佩剑,剑指苍穹:"朔州儿郎——送太守!"

"送太守!!"

三声号角响彻云霄,惊起寒鸦无数。最后一缕夕阳将白幡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祭拜结束后,一切回归往常

唯有夜里跪拜在灵碑下低语的夫人。

“大人,如今援军己经来到,朔州的百姓也等来新的希望……”新立的石碑泛着冷冽的青光。郡守夫人指尖轻抚过碑上朱砂未干的刻痕,“我会替你守护好朔州的子民,替你见证这一切,见证那蛮夷头颅掉落的一日……”

话罢,她拔出怀中短剑割下一缕青丝,系于碑前的树枝上,"待朔州太平日……"

"与君再约来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