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的云港市像浸在墨汁里的宣纸,青云巷的青石板上永远凝着层水膜。林知秋站在面馆门口收竹帘,忽听得"啪嗒"一声,檐角坠落的雨珠正巧砸进她捧着的搪瓷缸,溅起的水花沾湿了鬓角碎发。
"林姐!快来看!"周明远攥着部破旧的手机,鞋面上还沾着泥点子,喘着粗气冲进面馆。正在揉面的林知秋手上还沾着面粉,围裙上别着的收音机正播着早间新闻:"我市某文创项目涉嫌篡改历史资料......"
手机屏幕上是段模糊的监控录像,画面里戴鸭舌帽的男人正将几本泛黄的册子塞进文件袋。叶小棠的声音从画外传来:"这是开发商办公室的监控,他们把青云巷的老档案替换成伪造材料了!"画面突然剧烈晃动,男人猛地转身,鸭舌帽下露出半张疤脸。
"是那天来闹事的混混!"林知秋手中的擀面杖"咚"地砸在案板上,面团被震得弹起老高。她想起三天前,几个染黄毛的年轻人在巷口举着"危房勿近"的牌子,沈星河首播时还被泼了桶馊水。
周明远的喉结上下滚动,掏出包皱巴巴的烟又放下:"我找老同事查了,这些假档案说青云巷建于九十年代,根本是睁眼说瞎话!"他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露出多年前在巷口和伙伴刻下的"1987"字样的疤痕。
后厨突然传来瓷器碎裂声,陈阿婆拄着枣木拐杖冲出来,蓝布围裙上还沾着剪纸碎屑:"作孽哟!他们要把我家祖宅说成违章建筑!"老人枯瘦的手指指着手机,浑浊的眼球布满血丝,"我太爷爷那辈就在这儿剪窗花,当年给状元郎娶亲剪的百子千孙图,现在还供在祠堂!"
正说着,门外传来电动车的急刹声。赵大海甩着雨衣上的水,怀里紧紧护着个油纸包:"我在城中村收废品的地方,找到这个!"油纸摊开,露出半截烧焦的族谱,"老周你看,这'光绪廿三年'的章,比他们说的九十年代早了多少年!"
周明远的手突然剧烈颤抖,烟灰落在裤腿上烫出焦痕也浑然不觉。他想起上周在单位档案室,主任意味深长的眼神:"老周啊,有些事别太较真。"此刻那本被替换的档案封皮上,鲜红的"拆迁专用"印章仿佛在狞笑。
"得把这些证据交给政府!"叶小棠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米色风衣沾满泥浆,怀里抱着台笔记本电脑,"我连夜比对了三十年前的卫星地图,青云巷明明是清代就有的格局!"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屏幕上跳出密密麻麻的坐标图。
沈星河从阁楼跑下来,首播设备还挂在脖子上:"我开首播!让网友看看这些黑心商人的嘴脸!"她刚要按下录制键,陈阿婆突然抓住她手腕:"使不得!他们......他们什么都做得出来!"老人的声音带着哭腔,指甲深深掐进沈星河细嫩的皮肤。
面馆里突然陷入死寂,只有收音机还在机械地播报:"近日我市多起文创项目争议......"林知秋盯着墙上的老照片,那是开业时街坊邻居的合影,如今半数人己不在人世。她抓起菜刀,刀刃在案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怕什么?当年我们守着这巷子躲过日军轰炸,还怕几个开发商?"
"可是......"周明远欲言又止,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不停。他悄悄瞥了眼屏幕,是主任发来的短信:"老周,别把路走绝了。"冷汗顺着脊背往下淌,他想起女儿下个月的学费,想起妻子刚确诊的糖尿病。
赵大海突然一拍桌子,震得醋壶倾倒:"我弟弟为了给我凑房租借网贷,现在人躺在医院昏迷不醒!"他撸起袖子,手臂上还留着被催债人打的淤青,"大不了拼了这条命,也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雨势突然变大,豆大的雨点砸在青瓦上噼啪作响。陈阿婆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展开是幅未完成的剪纸——巷口的老槐树,树下围着吃阳春面的街坊。"这是我给巷口新牌坊设计的图样......"老人哽咽着,剪刀在指尖微微晃动,"他们说要把槐树砍了建停车场......"
叶小棠轻轻握住老人的手,无名指上的戒指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冷光:"阿婆,我在巴黎学建筑时,见过最现代的美术馆都保留着百年老墙。我们可以把青云巷改成文化街区,让全世界都看到这些手艺。"她的手机突然亮起,是文化局发来的消息:"关于青云巷改造项目,我们将重新审核......"
沈星河突然举起手机:"大家看!网上关于青云巷的话题己经上热搜了!"屏幕上满是网友留言:"支持保护古建筑!""这才是真正的城市记忆!"她的首播账号突然涌入上万观众,打赏的特效在屏幕上炸开,像极了过年时的烟花。
林知秋望着热闹的人群,突然想起二十年前丈夫去世那晚。也是这样的雨夜,她抱着襁褓中的沈星河站在面馆门口,街坊们自发送来被褥、米面。此刻,赵大海正在给昏迷的弟弟发语音,说很快就能凑齐手术费;周明远终于按下发送键,将证据打包发给了纪委邮箱;陈阿婆的剪刀重新开始飞舞,这次剪出的是戴着VR眼镜的年轻人在欣赏剪纸。
雨渐渐小了,夕阳从云层缝隙中漏下,给湿漉漉的巷口镀上层金边。林知秋盛了碗阳春面放在桌上,葱花在骨汤里轻轻浮动。"都吃点吧,吃饱了才有力气守家。"她的声音不高,却像根定海神针,让喧闹的面馆渐渐安静下来。
沈星河突然拿起筷子,夹起面条吸溜一口:"妈,这面比我在首播间卖的网红泡面好吃一万倍。"她的眼睛亮晶晶的,映着窗外重新亮起的万家灯火。林知秋别过脸去擦眼角,围裙上的面粉簌簌落在地上,像撒了一地的星光。
夜幕降临,青云巷的灯笼次第亮起。陈阿婆的剪纸工作室透出暖黄的光,叶小棠正在教老人用3D打印机复刻剪纸纹样;赵大海的电动车后座绑着新做的维权标语,准备明早送到市政府;周明远站在巷口老槐树下,将举报材料郑重地塞进邮筒。
林知秋关上面馆的门,望着墙上的老照片。照片里的丈夫笑得灿烂,旁边贴着张泛黄的纸条:"此生愿守青云巷,一碗阳春慰平生。"她轻轻抚摸着纸条,突然转身点亮所有灯笼。千盏灯火次第绽放,将潮湿的青石板路照得如同白昼,恍若穿越百年的星河,永远守护着这条充满故事的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