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我家丫头!”
林之孝家的笑着回了一声,然后又对着林红玉说道:“还不快过来给老祖宗磕头!”
林红玉听到林之孝家的这个话,连忙按照行大礼的规矩,给贾母磕了头,“老祖宗好!”
“好孩子,快起来吧!”,贾母笑着叫了起,又问道:“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林红玉站起来,就回道:“原本是叫红玉,因为重了宝二爷和林姑娘的名,如今只叫小红了,今年十七岁了。”
闻言,贾母就笑着说道:“你们家也太小心了,这世上重名重姓的多了,两个玉儿才多大,小孩子家家的,哪里就用得着避讳了?”
“从小我怕宝玉难养活,还巴巴的写了宝玉的名字叫各处贴着,恨不得连挑水挑粪叫花子都跟着叫,就想借贫苦人来压住他,为的就是好养活!”
“你们家因为两个玉儿的名字,连原本名字中的玉字都不叫了,这样把两个玉儿看得过于尊贵了 ,两个玉儿反倒是禁不起,以后该叫什么名字就叫什么名字。”
“还是老太太有见识,我只想着红玉一个丫头,哪里好重了宝二爷和林姑娘的名,却没有想到这一层,反倒是好心办了坏事。”
贾母都开口了,林之孝家的自然不会反对,连忙又吹捧了贾母几句。
“也是你们太小心了!”,几人说话间,贾母也上下仔细打量过林红玉了,看到林红玉长相俏丽,说话也伶俐,心里面也挺喜欢。
她平时就喜欢长得好,性子又伶俐的孩子。
只是想着林红玉的年纪,于是便又责怪道:“就像这么一个好孩子,平时都是藏着掖着 ,每年年节的时候,我也上你们家吃过几回酒了,从来都不让这孩子来给我磕个头,现在带着孩子来磕头了,也是这孩子要放出去了。”
以贾母的年纪,看到家里面的管事娘子带着十七八岁的女儿来磕头,简直都不用询问,都知道是想要求什么。
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想也知道最重要的就是亲事了。
所以她便责怪起来,平时不见林之孝家的带着女儿过来,甚至她上林之孝家吃酒,都没有见过这个孩子。
毕竟贾府对于下面这些有几分体面的奴才,一向都很看重 。
平时要大办个什么事情,除了宴请外面的那些皇亲国戚以及亲朋故交这些,都还要单独留一日让府里面这些管事也跟着热闹一天。
当然,凡事都是有来有往,既然府里面大宴宾客的时候,要单独留一日让这些管事的热闹一天。
这些管事家里面要有个什么大事,肯定也要请府里面上上下下。
就像过年的时候,除了宴请各处亲友吃年酒,也会单独给府里面这些管事留一天吃年酒。
同样的,按照着礼尚往来的规矩,这些管事家里面,也会像各处亲友宴请府里面上下吃年酒一样,同样宴请府里面上下去自家吃年酒。
这个事情甚至都在府里面的定例了,一般元宵节前各种亲朋故友家走完了,十七日薛姨妈家就请府里面吃年酒。
然后十八日是赖大家,十九日宁国府的管家赖升家,二十日就是林之孝家了,二十一日又是单大良家,二十二日便是吴新登家。
虽然说这些管事家请年酒,贾母每一年并不是每一家都去,有些人家去,有些人家不去,也有玩的高兴待一整天,要是兴致不高玩个半天可能也就回了。
但是因为和亲朋故友家走动,不管是对方来请,还是对方来家里面吃年酒,要顾及着对方的想法,难免会有一些拘束,不可能尽兴。
年轻的时候也就罢了,到贾母现在这个年纪了,要是赴个宴,都还得思前想后,担心有个什么不对会得罪人,就太过于劳累了。
所以贾母并不爱和这些人一块儿吃酒,平时都只让邢夫人、王夫人和王熙凤和这些人家来往交际,自已只留下几个姑娘跟贾宝玉一块儿说笑解闷。
对着对着家里面的管事却不需要顾及这些,毕竟再体面都是自家奴才,都只有捧着贾母的道理,贾母干什么都很方便,因此倒是挺喜欢去几个管事家里面赴宴吃酒。
这些年下来,贾母上林之孝家也算是吃过不少回酒了,却从来没有见过林红玉,故有此话。
林之孝家的就笑着回道:“老祖宗这个话可就冤枉人了!以前这孩子都在园子里面服侍,哪里好因为家里面请年酒就让她回来,并不是不让她出来给老祖宗磕头,现在想着这孩子就要嫁人了,怎么也得给老祖宗磕个头,我不就把她带来了!”
贾母奇怪起来,“这丫头也在园子里面服侍?在哪个院子?以前我怎么没有见过?”
林之孝家的就道:“这丫头是在宝二爷的怡红院服侍,只是这丫头粗手粗脚,并不在宝二爷跟前服侍,也难怪老祖宗没有见过。”
听到林之孝家的这样说,贾母也就罢了!
毕竟她也不是真要把林之孝家的怎么样了,而且虽然喜欢林红玉长得俏丽、为人又伶俐,但是她身边也不缺这样的丫头。
“你也别太自谦了!我看这丫头是跟你和你男人一样,什么都心里面有数,只是不爱出头。”
这样又夸过一句以后,贾母也就问道:“你说这孩子要嫁人了,是个什么样的人家?”
林之孝一家既然要用林红玉嫁人做借口,好全家上下脱离荣国府,自然也想过府里面会询问是什么样的人家,早就想好过应该怎么说了。
于是林之孝家的就说道:“是孩子她爹这一次出去收账碰到的一个生意人,孩子他爹喜这人待人接物都好,便想着把这个丫头嫁过去。”
“今天我带这丫头进府,也是想跟老祖宗、太太、奶奶们求个恩典,把这个孩子放籍出去,家里面也好准备她嫁人的事情了。”
贾母早就猜到林之孝家的带女儿进来,是为放籍出去了 。
要是不求放籍出去,没有什么其他缘故,奴才间的婚嫁,其实并不需要禀告主子。
要不然上千个奴才,要是个个的婚丧嫁娶都要管,哪里管得过来。
林之孝家本来也有这个体面,贾母便点了点头。
“既然是为婚事,凤丫头,回头你就让人去衙门把这丫头的奴籍消了。”
然后又对着林红玉说道:“不过你这丫头也别急着回去,过两天就是你们琏二奶奶的生日了,你留下一块儿热闹过了,再回家去吧!”
林之孝家的和林红玉便一起谢恩,“多谢老祖宗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