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贾宝玉的婚事

对着亲生女儿,又还要靠女儿帮忙,王夫人也不隐瞒自已的想法。

“宝玉的年纪也不小了,为娘想把他和宝钗丫头的婚事定下来 ,想让娘娘赐个东西下来,也讨个好福气,让他们日后顺遂。”

贾元春一听就明白了,这是王夫人想借她的手,把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定下来。

心里面明白是这个用意,贾元春却有一些犹豫,“薛家表妹自然好,省亲的时候我也见了,生得是花容月貌,又才华出众,远胜于家里面几个妹妹,只是我看老太太似乎更加喜欢林家表妹!”

无论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进贾府的时候,贾元春都已经进宫了,表姐妹间并没有相处过,就省亲的时候见过一面,也说不上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更别说有什么姐妹感情。

但是对于弟弟贾宝玉的婚事,母亲和祖母的意见不合的事情,贾元春还是知道,虽然说也不忍心违背母亲的意思,却也没有办法完全不顾及祖母的想法。

很明显,无论是母亲还是祖母,都想给宝玉找一个和自已更加亲近的媳妇。

她自幼也是由祖母抚养长大,祖孙之间同样感情深厚,肯定不能帮着母亲去伤祖母的心。

不过王夫人既然开口提这个事情了,自然也有把握劝说女儿听自已的话。

“娘娘,我也不是不顾及老太太的想法,只是这是宝玉的终身大事,哪能只顾着讨老太太的欢心,就不管其他了?”

“你也见过你林家表妹,你觉得你林家表妹可是长寿之相?这样一个每天药比饭吃得都多的姑娘,要是嫁给宝玉了,能照顾宝玉、养育子嗣吗?”

“你薛家表妹别的不说,至少不像林家那丫头病歪歪的,更何况不比林家丫头,天爱耍小性,宝钗丫头也要更懂事一些。”

“你向来就疼爱宝玉,难道现在就只顾着老太太高不高兴,不管宝玉日后的日子过得舒不舒心了?”

自然是不能!

尽管接触的少,贾元春也听母亲说过,这个林家表妹十分爱耍小性儿,平时都是宝玉哄着捧着,哪里能够照顾宝玉?

至于养育子嗣,就林家表妹天天自已都要吃药,一看就不是长寿之相的样子,想也知道不可能。

反倒是薛家表妹,不但时常劝说宝玉上进,而且又体态丰腴,是个好生养的样子。

被这样一说,贾元春就有点儿偏向王夫人的想法更合适了,在她看来这样对弟弟宝玉更好。

只是却也不想自已去伤贾母的心,就说道:“既然太太觉得薛家表妹好,直接和父亲说了,把宝玉和薛家表妹的事情定下来就是,婚姻大事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何必要过我一道手?要是想讨个福气,等到他们大婚的时候,我自有东西赐下去。”

顿时,王夫人就抱怨起来了。

“你又不是不知道你父亲喜欢读书 ,向来喜欢与读书人家接亲,当初珠儿的婚事,我就想着和凤丫头亲上加亲,他非要定下李氏这个没福气的,害得珠儿早早就没了。”

“宝钗这丫头什么都好,偏偏家里面是皇商出身,虽然说不同于一般商人,可是林丫头却是读书人家的姑娘,当初那个林如海和你父亲也很说得来,你父亲倒是更加喜欢林家丫头。”

“读书人家确实比商户人家清贵!既然老太太和父亲都更喜欢林家表妹,其实给宝玉定下林家表妹也不错,就算林家表妹不利子嗣,多给宝玉身边安排几个伺候人就是了。人不是长寿之相就更没事了,人都没了,难道还不再娶一个?”

贾元春其实并不是什么没有主见的人,但是终究已经进宫多年了,就算对家里面的事情十分关心,也对家里面的情况并不算了解。

除了偶尔能通过小太监传的消息以外,其他的消息都是王夫人进宫请安的时候说的,得到的消息不够全面准确,难免就不容易做出自已真正的决定。

先是听多了王夫人平时对两个表妹的评价,在贾宝玉的婚事上,自然而然的就偏向了薛宝钗。

但是一听不但贾母更加想要让林黛玉嫁给贾宝玉,就连贾政的想法也是这个,觉得读书人家要清贵一些,她不由得又改变想法了。

王夫人却不高兴了,“读书人家是清贵,但是林家丫头全家都死绝了 ,就剩这么一个孤女,还要靠我们家养活,能帮得到宝玉什么?”

要说起来,王夫人坚决要让外甥女薛宝钗嫁给儿子贾宝玉,除了真的比较喜欢薛宝钗,不喜欢林黛玉这个小姑子家的女儿以外,也有现在林家无人,根本帮不到贾宝玉什么都原因。

就像当初在大儿子贾珠的婚事上,王夫人虽然也不满意大儿媳妇李纨,不过李纨的父亲李守中是国子监祭酒,贾珠又是要走科举一道的人,李守中能够帮得到贾珠,最后还是妥协了。

虽然说还是一直不喜欢李纨,甚至对唯一的孙子贾兰,因为并不喜欢其母的缘故,也一直都是淡淡的,没有大多数人家祖母疼孙子的那份心。

但是不管怎么说,当初李纨还是嫁进来了 ,王夫人终究选择了妥协。

如果林如海还在,在官场上又一切都好,能够对贾宝玉有帮助,对于让林黛玉做儿媳妇的事情,王夫人也未必不会妥协。

可是没有如果,不管读书人家有多清贵,就剩下一个孤女了,也不顶什么用处。

所以王夫人是越说越生气,一连串的话直接说出来了,都不给贾元春开口的机会。

“读书人家清贵,可是空有读书人家的名头,家中不但只剩这个孤女,连个远亲都没有又有什么用,宝玉要是真娶了林丫头,日后要是有个什么事情,妻族是一点都帮不上忙。”

“这种只看名头好听的婚事,无论如何也不能给宝玉定下!不说别的,就说这个林丫头的母亲,当初要不是定给了这样一户只有孤儿寡母的人家,就算林丫头父母双亡了 ,自有叔伯照顾,哪里需要孤零零的投靠外家?”

“远的不说,就说凤丫头,不也是早早没了父母,养在叔叔婶婶那里。还有云丫头,也是襁褓中没了父母,由叔叔婶婶养大,她们虽然没了父母,却还是有着一家子人,称不上是孤零零,其他人也不会欺负她们家中无人。”

“就这个林家,名头倒是说的好听,说什么祖上也曾袭过列侯,到林如海那一辈,已经业经五世 ,也是钟鼎之家,你曾祖还是因为和世祖爷一起打过江山才得封荣国公,到你父亲这一辈都才三代,他们林家这个五世是从哪里来的?”

“不过是前朝的爵位罢了!原本也只袭三世,早就该没了。偏偏碰上今朝新立,为了安抚前朝旧臣,不但没有贬摘又额外加恩,让林如海的父亲还袭了一代,到林如海那里却也没爵位了 ,也是自已读书好才科举出身。”

“这种科举出身的读书人家,要是家中有人在朝为官,还能借得上力,一旦不在位置上了,就人走茶凉。哪里像我们这种勋贵人家,爵位能够往下传,家中子弟再不争气,也非一般人家能比,在这上面宝丫头可比林丫头强多了。”

“林丫头说是祖上也曾袭过列侯,父亲还是探花出身,官拜至兰台寺大夫,又曾出任过巡盐御史,却都是曾经!宝丫头虽然只是皇商出生,但是他们薛家的皇商资格可以一直传下去,再怎么样也是个依靠。”

“我们府上爵位是大房的,现在老太太还在倒是住在一起,哪天老太太没了 ,说不定就得分出去了,府里面那些分出去的旁枝过的是什么日子,你也不是不知道,都还比不上我们府上得脸的奴才,为了几两银子天天上门讨好。”

“一想到我的宝玉以后可能也会过这样的日子,我的心就痛得不行!就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替宝玉谋一门富贵的亲事 ,就算将来真的被分出去了,也不需要为几两银子弯腰。”

“如今皇家公主、宗室格格,都是要抚亲蒙古,就算是那些勋贵人家的姑娘,也大多数都要进宫参加八旗选秀,我们家现在也没这个体面可以和这些人家结亲,只剩下我们几户出身包衣的勋贵人家可以结亲了。”

“你舅舅家的熙鸾,还有两个史侯家的嫡亲女儿,虽然我看宝玉怎么都好,却也知道他们一双富贵眼只盯着上面,看不上宝玉,倒是薛家虽然只是皇商,可是至少家里面银钱不缺,宝钗这个丫头又精明,怎么也能让宝玉不用为银钱发愁。”

贾宝玉可是王夫人的命根子,在贾宝玉的婚事上,王夫人也并不是只一心找个和自已亲近的儿媳妇,其实也是仔细考虑过,才一心想让外甥女做儿媳妇,她本来也是一个精明人。

要是能够谋一个出身更好的儿媳妇,她自然也愿意筹谋一下,可是再把贾宝玉看成凤凰蛋,王夫人也还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这些人家不会与贾宝玉定亲,能够考虑的也就是家中养着的两个亲戚家的女孩儿。

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中,虽然是官家小姐出身,现在却是孤女的林黛玉,肯定比不上有着可以传给子孙的皇商之位的薛家,至少薛家能一直富贵下去。

她对着贾元春的这一番肺腑之言,也算是把自已心里面的想法,为贾宝玉打算的眷眷之心都说出来了,倒是让贾元春不忍心再拒绝了。

“原来太太考虑的这么长远,倒是女儿想浅了,回头赐府里端午礼的时候,我会把这个意思告诉老太太和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