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章 贾家坏事的缘由

荣国府冤枉肯定不能说是冤枉的!

毕竟这些事情,哪一桩也不是胡乱编造出来的,确实是他们自已干过的。

要说荣国府冤枉,那些苦主都不会依。

不过这个事情,在还没发生的时候,就已经被四阿哥弘历猜测到了,也是有一番缘由在里面。

说起来,对于朝堂上的这些大臣来说,很多时候能够体察上意,往往比有本事还要重要。

当今圣上痴迷于神仙之术,对于僧、道之流十分信奉的事情,在如今朝堂上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甚至还有不少官员,都在给当今圣上举荐各地有名的高僧、名道进京,想要以此得到当今圣上的另眼相看。

“大臣持禄而阿谀,小臣畏罪而将顺,故上下无敢言者,以致养道士于西苑 。”

反正不管这些官员本人信不信这些,但是因为当今圣上的态度 ,阿谀奉承之人都在主动替当今圣上寻找这些僧、道之流。

贾宝玉和王熙凤突然中邪,本来眼看着都没救了,又因为一僧一道的到来,再加上贾宝落草时携带的通灵宝玉,两个人完全恢复如初的事情,同样也不是什么秘密,至少在京里面不是秘密。

甚至消息灵通之辈,连当今圣上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都特意去贾妃宫中询问过情况的事情都知道。

虽然因为当今圣上也是一明君,并没有因为一已私心,就对功臣之后怎么样,但是也有人在里面看到了机会。

说起来也是贾家合该有这一遭,贾家以国公府的身份,在四王八公里面却站着领头人的地位,平时办个什么事情 ,那几个王府都得给面子亲自上门,靠的也是贾家简在帝心,那几个王府却只是空壳子,并不得圣意。

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不就是当初贾家体察上意,知道那个时候的康熙爷容不下他们这些人手握重权,主动上交权力。

只是事情往另外一个方向想,那个时候贾代善主动上交兵权,让康熙爷觉得他忠心,十分厚待他,却也把其他几家架在火上烤了。

不交吧!就是不忠心,肯定是讨不了好,直接就被康熙爷派兵攻打,那个时候被灭掉的三藩就是最终下场。

但是识时务,最终选择上交权利的几个异姓王,还有另外六个国公,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好处都被贾代善得了 ,他们也就是空留名头罢了。

也是因为只剩名头了,对着十分得圣心的贾代善,哪怕心里面并不是没有意见,也得一副以贾代善为首的模样 。

即使后面贾代善没了,甚至贾家牵扯到废太子的事情里面,不复以往风光了 ,但是因为那个时候先帝康熙爷还是始终顾念贾代善的忠心,对贾家始终留有余地,他们也不好做什么。

现在发现当今圣上因为贾家宣扬些什么衔玉而生、僧道上门解救之类的神神叨叨的事情,似乎对贾家有不满之处,不过不好因为这些缘故对功臣之后动手,才只是提点了贾妃,便想着借此机会踩着贾家往上爬,不但报了昔日之仇,也能出现在当今圣上眼中。

四王八公之间本来就走的近,家中子弟平时经常一块儿喝酒玩耍,对于贾家有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甚至有些事情本来就是托给他们办的 ,他们手里面还有证据,只要把自已在其中的牵连撇清了,再把证据拿出来,贾家自然是讨不了好。

四阿哥弘历因为曾经考虑过要认贾妃为母,对着贾妃身后四王八公的势力都在盯着,自然知道以西平王和北静王两个王府为首的这些谋划,明白贾家过不了多久就要坏事了。

不过这些事情贾家肯定不知道 ,现在烦心的是另外一个事情 ,贾妃无子!

人向来都是得陇望蜀,原本贾元春一直在宫中做女官的时候,无论是贾元春本人还是贾府上下是盼着贾元春能够早日混出头,现在贾元春封妃了,自然盼着能够养下一个皇子。

因为当今圣上开恩,想着后宫妃嫔一入宫,就是多年不见父母,为了让后宫妃嫔能够略尽孝意,除了当初特意开恩后宫妃嫔可以回家省亲以外,也定下每月逢二六日期,后宫妃嫔的眷属可以入宫请安。

这一天,刚好就是后宫妃嫔其眷属可以入宫请安的日子,王夫人便进宫去见贾元春了。

王夫人先是按照国礼请了安,被贾元春亲手扶起以后,母女俩才开始说起闲话来。

“太太,宝玉可是真的好了?”,虽然已经得到消息,知道贾宝玉好了,但是不亲口问一下,贾元春还是不放心。

王夫人就说道:“劳娘娘挂心,宝玉已经大好了,倒是娘娘这一段时间在宫中一切可好?”

贾妃脸上就露出几分愁绪来,“万岁爷待我还好,皇后娘娘也和善,只是我却一直没有好消息传出来!现在贵妃、齐妃、熹妃、裕嫔她们都有子,就算是懋嫔曾经都有过两个小格格,她们资历又比我老,倒是显得我很没有底气。”

听到这个话,王夫人就奇怪起来了,“熹妃什么时候有儿子了,没听说熹妃怀上了啊?”

女儿贾元春在宫里面,王夫人对后宫情况自然很关心,知道熹妃以前是没有儿子的。

贾妃脸色就更不好看了,“是万岁爷以前养在园子里面的那个四阿哥,熹妃不知怎么说动万岁爷,把四阿哥记在她名下了。原本我看四阿哥一个人养在园子里面,觉得这孩子可怜,又和我亲近,还想着我的年纪也不小了,不一定还能有子嗣,要不然把这个孩子养在自已名下,没想到倒是让熹妃抢了先。”

四阿哥弘历原本对熹妃还有贾妃都有过接触,贾妃也愿意白得一个儿子,现在四阿哥弘历却被记在了熹妃名下,贾妃自然十分不高兴。

一来在此事上输给熹妃丢了面子,二来没有这个白得的儿子,以她现在的年纪,又未必能有亲生儿子 ,未来的日子可怎么过?

听到是这个事情,王夫人就劝道:“养别人的孩子,哪有亲生的孩子好?娘娘现在年纪其实也不大,我得宝玉的时候,都多大年纪了?不如我回去拿些银子去庙里给娘娘祈福,娘娘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就能传出好消息了?”

作为老蚌生珠生下贾宝玉的人,尽管贾元春做了多年女官,年纪确实不算小了,王夫人也不觉得贾元春就生不下亲生孩子了。

并且有着王夫人一把年纪生下贾宝玉这个例子在先,贾元春也觉得王夫人这些话有道理,就说道:

“万岁爷现在更信道士,不像早年那样更信僧人了,太太替我祈福,也别去寺庙,去道观吧!就去清虚观,万岁爷很信里面的张道士,还封了做终了真人。”

又想了一下,贾元春接着说道:“既然是替我祈福,银子还是用我的更显诚心,明天我就打发人送些银子回府里面,也把端午节的节礼给赏了。”

这个事情,王夫人自然没有不应的道理,却又问道:“端午节的节礼,娘娘准备怎么赏?我们自家的人就算了,你姨妈和薛、林两个表妹那里,倒是要注意一些。”

往日贾元春也不是没有往府里赏赐过东西,一般情况下宝钗、黛玉两位表妹,都是和家中三个妹妹一样,薛姨妈这个姨妈,自然是和邢夫人这个伯母一样。

现在听到王夫人特意提起这个了,贾元春知道必有缘故,就开口问道:“太太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