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贾元春

此刻,贾妃贾元春倒是不知道当今圣上翻了她的牌子,正在为家里面的事情操心。

贾宝玉和王熙凤突然中邪的事情,都过去好几天了,消息自然也传到贾元春这里了。

不过因为宫里宫外联络不方便,倒是还不知道两个人的情况已有好转,所以难免就很担心 ,称得上是寝食不安。

毕竟王熙凤也就罢了!虽然两人既是姑嫂又是表姐妹 ,也颇有几分情分,但是终究只是亲戚,贾元春担心归担心,还不至于寝食不安。

贾宝玉则不同 ,一则两人是嫡亲姐弟,二则贾元春未入宫的时候,自幼也是养在贾母那边的,贾宝玉出生以后 ,同样被贾母抱过去养,两姐弟都离开母亲,养在祖母身边,情分自然不同。

贾元春又比贾宝玉要大上不少,平时在贾母处是十分关照贾宝玉这个弟弟 ,关心日常生活、教导读书识字,对他与其他兄弟姐妹都不同,名义上虽然只是姐弟,但是所费的这份心思跟母子也没有差别了。

就算是后面贾元春入宫 ,姐弟两人分开了,也是时时记挂着贾宝玉这个弟弟,每回给家里面带信,都会提到贾宝玉,让家里面好生抚养,眷念切爱之心,是一刻也没有忘记。

现在知道宝玉遭此劫难,自然是日夜挂心,她心神不宁的翻了几页书,根本就不知道看的是什么,然后就对着一旁从府里面带进宫的丫鬟抱琴问道:“府里面传来消息没有?宝玉可好些了?”

虽然并没有得到什么好消息,但是看着贾元春担心的模样,抱琴肯定也要把话往好处说。

“还没有什么消息传来!不过姑娘也不用担心,咱们宝二爷可是衔玉而生,怎么可能会有事?眼下不过是一时被邪祟迷了身,过两天就好了。”

抱琴的这些劝说也算是说到贾元春心里了,贾元春本来也相信贾宝玉是衔玉而生,必定会有大造化这个事情。

“你说的也是,宝玉肯定不会有什么事!只是一直没有宝玉好了的消息传进来,我还是放不下心!”

说完这个话之后,贾元春想了一下,就又开口吩咐到:“要不然你拿些银子,去找那些经常到宫外办差的太监 ,让他们去府里面看看宝玉的情况究竟如何了?”

贾元春作为妃嫔,尽管说也能派人去家里面,不过一般情况下都得逢年过节给个赏赐什么的,才能派人出宫去自家,一些不能说到明面上的理由,就不好光明正大的派人出去了。

虽然说关心幼弟的病,也算是个正当理由,要是贾元春担心,派人回去问问情况如何了,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贾宝玉的事情来得急 ,一家人又在慌慌张张想办法 ,根本就没有来得及给宫里面递信,贾元春本来就是通过这些能够出宫门的小太监私底下得到的消息,现在倒是不好光明正大的派人回去询问情况了,也只能继续通过这些太监的手。

不料抱琴却有些为难,“这些太监的胃口都不小,银子少了根本没有办法托他们办事,府里面的孝敬银子还没有送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送进来。”

“要是再拿些去打点那些太监,只怕娘娘手头要紧了 ,下个月又是皇后娘娘的千秋了,这个事情可马虎不得,娘娘手里面的银子不够可不行。”

贾元春作为后宫妃嫔 ,自然也是有俸禄。

按照如今后宫的规矩皇后一年的俸禄是一千两银子,皇贵妃是八百两银子,贵妃是六百两银子,妃是三百两银子,嫔是两百两银子,贵人是一百两银子,常在是五十两银子,答应则是三十两银子。

这些俸禄要说少,其实也不算少。

换做普通人家,就算是答应的三十两银子,也够一家人过活了,现在只顾自已一个人,怎么也够了。

而且后宫妃嫔穿的布料、戴的首饰,以及每日吃的那些东西,都另有份例 ,就算是宫里面日常摆设、用的灯油炭火,内务府也会按照等级给,如果没有额外要求 ,吃穿用度都不需要自已花钱,肯定不会俸禄不够用。

但是要说靠这些俸禄就能够在宫里面过得好,其实也不行。

就算是皇后,一年也才一千两银子 ,贾元春是妃,就更是只有三百两了。

哪怕说没有什么额外要求,靠着份例中的那些东西,吃穿用度都能满足,不需要花银子,可是要想那些人伺候的尽心,又哪能真的不花银子?

不管是想吃个什么新鲜的菜,还是想打个新花样的首饰,或者是想做两件新衣裳,不都得打赏银子才行。

要不然的话,这些地方的奴才也不说不做,只说手上的事情太多一直忙不过来,使劲往后推,即使是主子不也没有办法?

其实就算没有什么额外的要求,想要这些奴才能够服侍尽心,按照份例送来的饭菜不会是冷的,衣服首饰不会不时兴,不说每天都要打赏,隔三差五也得打赏一回才行。

另外像这一次贾元春想要给家里递个什么消息,因为并不是这些小太监本来应该做的事,要给的打赏银子就更不能少了,要不然谁会愿意跑这一趟?

不过这些都还不是最主要的消耗,毕竟是赏赐下面的奴才嘛!就算是再大方,一次也花不了多少银子,没有银子了,大不了少赏赐一些。

宫中最大的消耗其实还是迎来送往,皇帝、皇后还有那些比自已位分高的妃嫔过个生辰寿诞,寿礼肯定不能差了,哪怕是地位不如自已的妃嫔,不也得赏赐些东西。

这些消耗就大了 ,随便一件好的首饰、摆件,至少也得花成百上千两银子,有时候还要更多,一年的俸禄都不一定能买得起一件。

虽然说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做个荷包、抄本经书也是份心意,但是也仅限于那些既不得宠,也没有家世的低位妃嫔,一看就觉得寒酸,哪怕送的礼差,大家也知道她本事就这样了,不会觉得是故意怠慢,进而心生记恨。

稍微有几分地位的妃嫔,都不会愿意在这个上面输了,至少对于皇帝的寿礼,会想方设法的寻找好东西。

尽管说迎来送往,有送出去的好东西,肯定也会收一些回来,但是别人送的东西,除了收在那里或者自已穿戴以外,不管是变卖或者是给其他人都不合适,让人知道就是得罪人了,认为你没有把她送的东西当回事,就是没有把她这个人当回事。

所以后宫这些妃嫔,在东西上倒是不会缺,库房只会越收越满,可是手里的银子却一直都是很紧,只靠俸禄根本就不够,这个时候就需要靠娘家孝敬了。

贾元春是妃位,又是荣国府出来的,自然讲究排场,出手一向都大方,手里面的银子消耗得也快。

现在贾家的孝敬银子还没有来得及送来,一时间贾元春手里面不由得有点儿紧。

本来自已手里紧一点儿也没什么,但是皇后的寿礼肯定不能差了,要不然就是得罪皇后了。

因此一听这个话,贾元春也有点儿犹豫,主要也是她认为贾宝玉非同常人,肯定不会出事。

“皇后娘娘的千秋是不能马虎了,要不然就再等两天,要是府里面还没有消息传出来,再叫人回府里面看看。”

正当主仆两人说着话的时候,就见宫里面分过来的,平时也近身服侍贾元春的宫女玉笛一脸高兴的跑进来了。

“恭喜娘娘,娘娘大喜!”

贾元春一听,不由得也露出喜色来了,“可是府里面来消息,宝玉大好了?”

本来是打算进来讨个好的宫女玉笛,听到贾元春这个话,脸上的笑容不由得一滞。

不过随即还是打起精神说道:“府里面并没有传来消息,是敬事房传来消息,万岁爷翻了娘娘的牌子。”

闻言,贾元春脸上的笑意一下子就淡了下来,“这称得上什么大喜!既然万岁爷翻了我的牌子,按照规矩准备着就是了。”

要说贾元春在后宫并不算受宠,倒是也不全是因为当今圣上心里面有隔阂,实在是贾元春本人对当今圣上也不算热络。

虽然不少人都觉得贾元春这个国公府千金并不算名正言顺,毕竟贾政并不袭爵,官职也不高,仔细算起来其实也是小官之女。

不过贾元春算不算荣国公府的嫡出大小姐不好说,但是她从小到大确实是享受了国公府嫡出大小姐的生活。

尤其是她出生的时候荣国公贾代善还在,又十分得康熙爷重用,荣国府还算是京里面的顶尖人家。

贾元春作为荣国公贾代善第一个孙女,又是嫡出,日常生活的富贵,根本就不是现在贾家那几个姑娘比得上,也就上一代的嫡女贾敏能够比得上。

大家族嫡女的教养,自然都是按照当家主母的规矩来教,平时上能孝敬长辈,下能教养子女,又能够规劝丈夫,管得好家里面的一摊子事,就是一个合格的主母了。

就像其母王夫人一样,平时最主要的事情,其实就是在贾母跟前尽孝,其他事情都得放在后面,剩余的时间也是关心儿女了。

这样的教养 ,贾元春要是嫁入门当户对的人家自然合适 ,贾家的几个媳妇、孙媳妇每天在长辈跟前尽孝,教导孩子或者是下面年幼的弟弟妹妹,本来就是她们最重要的事情。

但是贾元春是在宫里面做妃嫔,这样的教养就不合适了,就跟普通人家小妾、姨娘不能插手这些一样,在宫里面无论是孝敬长辈还是教养子女,都是皇后的责任,没有一个妃嫔来越俎代庖的道理。

贾元春也在宫里面待了不少年了,倒是也不至于一点儿随机应变的机灵都没有,她同样也明白这样不错不合适,没有在这上面犯错。

但是知道平时自已的教养不合适现在的身份,却不代表贾元春知道应该怎么表现合适,毕竟也没有学过,而且一直以来接受的教养也不是那么容易改变,不知不觉中还是会带些出来。

于是贾元春和当今圣上相处起来,只能说是客气有余,亲近不足。

正经夫妻之间如果亲近不足,按照规矩客客气气的相处着,说点儿长辈儿女之间的事情,也能称得上是一句相敬如宾,夫妻之间总是不同的。

但是一个坐拥天下的万岁爷,和后宫妃嫔这样相处起来,就很没有趣味了,自然也就不怎么爱来。

这个道理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说的明明白白,不过贾元春身边后面派来服侍的人,也隐隐约约有个感觉。

但是本来就是后来的,贾元春才封妃不久,她们又不是十分了解贾元春的性格,很多话都不好直说,最多委婉的劝说一下。

所以看到贾元春这个态度,玉笛就劝说道:“娘娘,既然万岁爷等会儿要过来 ,你身上的这身是家常衣服 ,是不是换一身鲜亮点儿的?”

贾元春并没有想到这一头 ,现在又担心贾宝玉,哪有心情换什么衣服。

“不用了!你先退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