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宫里的反应

不过通灵宝玉确实是个奇物,也未必就是好事了。

此刻,宫里面的万岁爷也收到这个消息了。

看到由粘杆处送上来的密折,当今圣上心里面不由得也有点儿举棋不定。

自古以来,伴随着异象出生的人 ,很多都不会是普通人,不少开国帝王出生的时候,都有异象传出,表明这是得天地厚爱之人。

正所谓奉天承运,天子承受天命而统治天下,天命还是很重要。

贾宝玉有着衔玉而生的异象,换做一般皇帝当政的时候,未必能够容得下。

但是他出生的时机比较巧,那个时候王夫人的长子贾珠身体十分不好,一看就知道是个早夭之相。

长房的嫡子贾琏,却又和王夫人的娘家侄女王熙凤定下亲事了。

王夫人在荣府的地位高,一是靠贾母对幼子的偏心,连带着她这个小儿媳妇的地位也高了起来。

二就是靠着娘家得力了,娘家兄长王子腾的官儿越做越高,一个得力的娘家,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出嫁女的底气。

但是贾母就算偏心幼子贾政,也不一定就会偏心儿媳妇了,要是儿子和儿媳妇闹起来了,肯定还是更偏心儿子。

那个时候贾政又正宠着赵姨娘,并且赵姨娘同样也有孕在身,两个孩子差不多大 ,要是贾政更加宠爱赵姨娘的孩子,还真不好说贾母的态度是什么。

要说可以依靠娘家,王夫人娘家的侄女儿又嫁给长房的侄子了,比起她那个由兄嫂一手抚养长大的侄女儿,想也知道王夫人的娘家兄嫂也未必会护着她这个出嫁多年的妹妹。

所以在那种情况下,王夫人眼看着似乎什么都靠不住,长子又体弱,没有办法给她增添光彩,便想办法借由神迹给肚子里的孩子增加分量 ,进而增加自已的分量,这个事情也不是不可能。

刚好那个时候的皇帝又是先帝爷康熙,康熙爷不同于很多帝王都喜欢求神问道的爱好,反而更加喜欢西方传进来的科学,平时有空的时候都是听那些西方传教士讲授科学知识。

一个相信科学,并不相信这些神神叨叨事情的帝王,他自然不会相信贾宝玉是真的衔玉而生,只认为是王夫人这个后宅无知蠢妇,为了增加自已在府里面的分量,故意编造出来的神迹。

本来信不信的,实际上也不是那么重要,反正也只是一个普通婴儿,直接防范于未然也可以。

不过贾代善做过康熙爷的伴读,两人也一起经历过不少事情,什么除鳌拜、平三藩,这些康熙爷后来的主要功绩,在最开始其他人反对的时候,贾代善都是坚决支持康熙。

那个时候贾代善尽管已经没了,但是回忆起往事,反而更让康熙爷想起贾代善的好,对于贾家难免就要宽容几分,并没有计较这个事情。

现在事情被摆在当今圣上眼前,很多情况就不一样了。

当今圣上是先帝康熙爷的第四子,当初贾家支持的是那个时候的太子,也是因为太子被废才沉寂下来,和当今圣上并没有什么情分。

宫里面虽然有一个贾妃,但是贾妃也不是原来在府里面就跟着当今圣上的老人,而是当今圣上登基以后,为了安抚四王八公的势力,才封的妃。

当初贾家尽管是包衣,按理来说包衣人家的女儿,确实要参加宫里面宫女的包衣小选,贾妃参加小选进宫,最后做了一个女官也说得过去。

但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一回事!

八旗大选是选主子 ,选中的那些女子,最差也能进各个王府、郡王府、贝勒府做个格格,其他的不是留在宫里面做娘娘,也是做王妃、侧妃,自然不能不去,要不然岂不是在蔑视皇家?

可是包衣小选选的不过是宫女、女官这些,纵然也有爬上枝头的人,终究只是少数,偏偏包衣人家中还不乏一些显赫之家。

毕竟如今的包衣说是奴才,却也能在朝堂之上出将入相,并不禁止他们做官 ,自然会有高官显贵之家。

这些人家的女儿要是小选进宫做个小宫女服侍人,家里面面子上多不好看,他们能坐上高官本来也是于朝廷有功,皇家也不至于会故意折辱人。

所以就跟普通人家的家生子不愿意进去服侍人,只要自已不把名字报上去,没有特殊情况,府里面也不会要求人进去服侍一样,会愿意给个恩典让留在家里面。

如今的包衣小选,虽然说只要是包衣人家的女孩儿,都能去参加,不过要是不愿意去,自已不把名字报到内务府去,也不会强求就是了,尤其是那些有几分体面的人家。

反正包衣那么多,不管是家中贫困,还是有心进去搏一场富贵,愿意参加小选的人也不会少,宫里面又不会缺人服侍,反而还得好好选一选,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进去。

就像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都是包衣出身,但是除了当初的贾元春以外,也就皇商薛家的薛宝钗参加过包衣小选,并且还落选了。

其他那些女孩儿,不管是贾家的迎春、探春、惜春姐妹,还是史家的湘云及其堂姐妹,以及王家的王熙凤、王熙鸾姐妹,都没有参加包衣小选,家里面也没有起过这个念头,都是到年纪就直接由家里面定下亲事了。

毕竟这种富贵人家的女孩儿,进宫参加小选,在宫里面做过宫女、女官服侍人,骨肉分离也就罢了,面子上也不好看,要是没个什么特殊缘由,一般都不会愿意让家中的女孩儿去参加包衣小选。

薛宝钗愿意参加包衣小选,是因为薛家本来就是皇商出身,虽然和贾、史、王三家并称四大家族,其实还是有所不及。

再加上家中父亲又没了,兄长薛蟠偏偏还不争气,现在虽然靠着父、祖的旧日情分还能够支撑着,家业也是一日不如一日,才想着进宫搏一场富贵。

既然如此,当初贾元春以国公府的嫡出大小姐身份,却愿意参加包衣小选进宫,自然也是有一番缘由在里面。

其实就是那个时候宁、荣两府都是太子这边的人,一心一意支持太子,太子对两府也算信任,不过双方都有让关系更加亲近一些的想法,于是贾家送女儿到太子身边,就成为双方共同的默契了。

这也是惯例了!很多时候双方有意结盟,都会互相结为姻亲!要是牵扯到皇家,一般就是把家中女儿送过去,这样双方关系会更加亲密一些,相互之间也会更加信任。

不过由贾家直接把女儿送到太子身边,这种属于家里面献上去的女孩儿,肯定没有由宫里面赐下去来得尊贵 ,尤其是在太子身边的女孩儿本来就大多是宫里面赐下去的时候。

只是贾家是包衣,并不能参加八旗大选,没个缘由宫里面也不可能莫名其妙就赐婚,于是贾家才想着先把贾元春通过小选送到宫里面,然后再由宫里面和太子亲近的娘娘开口把人赐过去。

反正是小选学完规矩以后,就把人赐过去,并不会做宫女服侍人,也不算辱没了身份,丢了国公府的脸面。

而且这个事情也有先例,那个时候康熙爷后宫中就有参加包衣小选进宫,因为直接就享受妃嫔待遇,没有做过宫女服侍人 ,地位也和参加大选进宫的妃嫔一样尊贵,不会被人拿出身说事,跟那些由宫女爬上来的妃嫔完全不一样的事情。

要说这个打算也没有什么问题,只是贾元春却缺了几分运气,刚小选进宫没多久,还不等被赐给太子,太子就坏了事被废,偏偏人都进去了,没到放出去的年纪又不能马上出来了,倒是只能在宫里面不上不下的做女官了。

也是碰上新皇登基,各种反对声音太大了,需要安抚是四王八公的势力,才被封了一个妃位。

当然,这些话就说远了,现在只说贾妃在宫里面的地位。

贾妃本来在当今圣上身边还没有多久,进宫的缘由又是因为这个,和废太子之间颇有些牵扯,所以她和当今圣上之间别说是有什么情分了,其实当今圣上心里面还有不少隔阂,贾妃并不受宠。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要想让当今圣上看在贾妃的面子上,像先帝康熙爷那个时候那样,对贾家要宽容几分,不与贾家计较根本是不可能。

不过这些都还不是最主要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却是当今圣上和先帝爷不同,对于僧、道的事情十分相信,认为他们确实通神仙之术。

当今圣上还是皇子的时候 ,就十分喜欢礼佛向道,经常去佛门和道门 ,拜访那些出名的僧、道。

等到登基为帝以后,不但频繁参加道家活动,还在园子里面建房给道士住,让这些道士在此给他炼丹,十分喜欢吞食这些道士炼出来的丹药 ,还封了白云观、龙虎山这些有名道门的道士为真人。

这样一个信奉、僧道,认为他们通神仙之术,信奉鬼神的帝王,知道贾宝玉衔玉而生,并且遭奸人陷害的时候,有得道高僧与道士出面替他解难,哪里还坐得住!

毕竟这种经历让人一听,就能明白是有大造化,自然生而不凡,即使一时被奸人所害,也有得到高人出面替他排忧解难。

只是尽管容不下这样的事情,也想见见这个奇异的通灵宝玉,可是当今圣上也明白眼下的形势,不容许他有什么大动作。

从他登基开始,因为其他兄弟并不甘心失败,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是没有断过,各种势力都跑出来闹事,质疑他得到皇位的合法性,什么“谋父”、“逼母”、“弑兄”、“屠弟”的流言都传出来了,要不然他也不会为了安抚四王八公这部分势力,就册封贾元春为妃了。

要是他再对贾家有什么动作 ,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流言传出来,并不利于朝堂的稳定,所以对于应该怎么处理眼前的事情,也有点儿举棋不定。

正在当今圣上考虑着这个事情的时候,就见到敬事房的太监端着绿头牌进来了 ,“万岁爷,该翻牌子了!”

当今圣上现在哪有心情翻牌子?摆了摆手,正要让这个太监退下去,却突然想起一个事了,就说道:“贾妃的绿头牌可在?今天就翻贾妃的牌子。”

这个太监就回道:“贾妃娘娘并未告假,让把绿头牌撤下去,奴才这就去通知贾妃娘娘准备侍寝?”

“去吧!”,当今圣上点了点头,就把这份折子放在一边,看起其他折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