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谁也没想到,四阿哥弘历被安排到园子里面以后,那个时候还是王爷的当今圣上,后院又接连传出喜讯,连续添丁。
一下子,原本十分缺少子嗣的当今圣上,顿时就不缺少子嗣了。
让本就不喜欢李金桂和四阿哥母子两人的当今圣上,更是不知道把人忘到哪里去了。
不过就跟其母亲也有些运气,能够靠着孩子被带回京一样,这个并不得父亲喜欢的四阿哥弘历,同样也是有些运气在身。
当今圣上膝下尽管说除了夭折的孩子,已经有四子养住了,四阿哥弘历因为出身的缘故在其中并不占优势。
但是其中年纪最大的三阿哥弘时,和当今圣上的关系并不亲厚,一直都不支持当今圣上的为政理念,为人又狂妄自大,听不进劝说,多次在朝堂上明着反对当今圣上的意思。
和四阿哥弘历年纪相仿的五阿哥弘昼,为人又十分荒唐、贪玩儿,根本担不起大任。
再下面的福惠阿哥,年纪小、身体弱,都还没敢正式序齿,后面养能不能养大也不好说。
把这一群皇子看过去,反倒是这个自幼就养在园子里面,并不得当今圣上喜欢的四阿哥最出众了。
四阿哥弘历虽然是被养在园子里面,但是也正因为是如此,平时十分上进,不像养在府里面的兄弟那样娇生惯养,不管是论文还是论武,都很看得过去。
当然,四阿哥也不是就没有不如人的地方了,生母是汉女,连个正式位份都没有,又不得当今圣上喜欢,就是他最大的劣势。
放在一般人眼里面,就是当今圣上这四个儿子,各有各的不足,都担不起大任。
但是放在四阿哥本人眼里,他肯定不会这样想,有不足的地方,补足就行了。
毕竟比起其他兄弟,他本人并不差什么,所欠缺的不过是出身罢了,在皇家这也是最好改变的东西,找一个身份高的养母也就是了。
就像当今圣上,和其同母弟弟比较,因为当今圣上由孝懿皇后抚养过几年,在出身上面就要高出其同母弟弟。
四阿哥明白自已在出身上的不足以后,也就想着要找一个出身好的养母来弥补这一点儿不足。
现在宫中除了正宫皇后乌拉那拉氏,下面的主位就是贵妃年氏,齐妃李氏,熹妃钮钴禄氏,因贤德才封妃不久的贾氏,还有裕嫔耿氏、懋嫔宋氏。
四阿哥是想找个出身好的养母做依靠,贵妃有福惠,齐妃有弘时,裕嫔有弘昼,知道她们不会为养子费心,自然不会考虑她们。
正宫皇后乌拉那拉氏,四阿哥倒是想认其为母,要是有皇后做养母,不但能够补足出身上的不足,靠着皇后养子的身份,还能胜过其他兄弟。
不过皇后乌拉那拉氏并不愿意,她只要不偏向于任何一个皇子,无论哪个皇子得登大宝,她都是嫡母,是母后皇太后。
要是偏向于哪个皇子了,看对了人还好,自然能得到新帝的尊敬,如果没有看对人,连本来的体面都没有了。
又不是亲生的孩子,在形势未明的时候,皇后乌拉那拉氏自然不会轻易做决定,更别说是贸然认下一个皇子做养子了。
因此能让四阿哥弘历认作养母,双方互作依靠的后宫主位,也就熹妃、贾妃、懋嫔了。
她们年纪都不算小了,也没有什么宠爱,又没有孩子,还是很愿意白得一个儿子,说不定就能混个太后做。
懋嫔宋氏出身并不高,也早就没有宠爱了,能得到这个嫔位,也是靠最早跟着当今圣上,并且还生过两个女儿,身上有的也不过是一点儿旧情罢了!四阿哥弘历自然不会选择认其为母。
但是在认熹妃为母,还是贾妃为母的事情上,四阿哥弘历却拿不定主意。
熹妃出身满洲大族钮钴禄氏,这样的出身自然不差,要不然也不会无子封妃,但是却只是出自旁枝,家里面也就是个四品官,又根本得不到几分主枝的支持,一直以来也没有什么宠爱。
贾妃出自包衣,尽管说起来不好听,身后却有四王八公的势力,这些顺治爷才进关的时候,出于安抚封的四王八公,虽然说经过康熙一朝的打压,已经远不如以前了,都在吃祖宗余荫,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旧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
就像一个贾家,身后就牵扯着一门双侯的史家,还有官职不小、领着实缺的王家 ,以及领着户部皇商身份,家中百万家资的薛家,还有出自清流、掌管国子监的李家这些。
一个贾家身后都牵扯着这么多家族,四王八公其他家族的身后势力,自然也不会差。
贾妃能够在入宫多年一直默默无闻的情况下,一下子从女官直接封妃,靠的不也是当今圣上才登基,需要安抚这些势力?
只凭明面上的消息,四阿哥弘历判断不出认熹妃为母更好,还是认贾妃为母更加合适,正想着具体打探一下两家的情况。
他一直处于受忽视的状态,并没有什么可用的人,再加上这种大事上面也不相信其他人,便自已亲自出来打探了。
只是在宁荣街看过一番以后 ,四阿哥弘历不由得也有几分失望。
“想当年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是何等人物!尽管出身包衣,但是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凭借着手里面的军功, 在一群八旗勋贵面前也是毫不逊色。”
“要不然世祖爷进关以后,也不会除了那几个为了安抚各方势力所封的异姓王以外,就对贾家最为厚待了,一门双公 ,封了两个超品国公。”
“甚至因为贾源之子贾代善做过先帝爷的伴读,平时又知情识趣 ,十分的体察上意,知道先帝爷不乐意这些靠军功起家的勋贵连成一片,并不与四王八公结亲,而是多与下官之家、清流之家结亲。”
“让一向不喜四王八公势大的先帝爷,都不由得感叹贾代善之忠心 ,额外开恩让贾代善不用降等袭爵,直接袭了荣国公这个爵位,对贾家一直来以来也是厚待有加。”
“直接就让贾代化之子贾敬、贾代善之子贾赦跟在那个时候的太子身边,想着靠这份情分,等到太子登基以后 ,贾家能够依旧辉煌下去。还是后面太子坏了事,贾家才蛰伏起来了。”
“这些年贾家一直没有什么建树 ,甚至时常有不好的事情传出去,我也以为贾家是故意在蛰伏 ,免得有心人注意 ,受到废太子的事情牵连,现在看来倒是真的不争气了。”
“怎么有着这样的父祖,宁荣两府现在的这些后人,一个个都这么不争气了?单单只是平庸没有本事也就罢了!现在一看简直是称得上是蠢禄,还真是对不起宁荣两公曾经的威名。”
“原本我还想着宁荣梁府要是在蛰伏,我诚心上门的话,也可得以一助力!既然是真的如外界所传的那样,我这一趟倒是白走了!罢了,李玉,我们回吧!”
也不怪四阿哥弘历有此感叹,毕竟除了异姓王以外,国公就是异姓功臣能够得到的最高爵位了。
但是异姓王这个爵位 ,不到万不得已很少有皇帝会封,更多的时候也是一把双刃剑,看起来是位高权重,实际上十分受人忌惮,很少能够得到善终。
就算是本朝也一样,顺治爷才入关的时候,哪怕是迫于那个时候的形势,封了几个异姓王,可是没过多少年,局势刚安稳一些,康熙爷就计划着削藩了。
最后那些不愿意削藩的异姓王自然是当成反贼给除了,就算是比较识时务,马上就上交手里权利的异姓王,也就是空留个名头罢了。
贾家当初没有被封异姓王,却被封了一门双公,足可见当时的功劳确实不小,并且还很得圣意,没有被当做暂时安抚的对象。
当然,那个时候的贾家也对得起这一份厚待,在朝堂上是一心一意跟着皇帝的意思走 ,并不仗着功劳对那个时候还没掌权的皇帝不放在眼里。
这一点从贾家众人的婚事上也能看出来,都没有与四王八公联姻,不是选择与史家、王家这种关系不错的下官之家联姻 ,就是选择林家、李家这种清流人家,要是娶继室,就更加是往寒门小户里面找了。
因此无论是在第一代两个国公贾演、贾源,还是第二代贾代化、贾代善的时候,贾家即使是包衣出身,在朝堂上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
就算因为这一代贾敬、贾赦,当初是跟在太子身边,太子被废以后只能蛰伏,四阿哥弘历也以为贾家暗中肯定还是有实力。
所以他才想着要是心诚,就能得到这一份支持,毕竟贾家当初因为废太子的事情只能蛰伏,也不得当今圣上的喜欢,要想重新站起来,自然只能在眼下的皇子择一投靠才行。
现在一看发现不是这样一回事,自然是失望不已,便想着要离开 。
小太监李玉早就要走了,听到四阿哥弘历发话了,就赶紧说道:“阿哥爷,我们这就走!”
说完这话以后,李玉却发现四阿哥弘历并没有迈步,似乎看到什么愣住了,不由的也有几分奇怪。
他顺着四阿哥的目光望过去,就见到一个容色俏丽的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