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上书照氏商行,宽大的后院库房,随着武梦男的呢喃,所有人都下意识安静了下来。
反应过来,武梦男看着众人眉头一皱。
“都看着我干嘛?”
众人对视一眼齐声道。
“东家文采斐然。
就是这七律不知道为什么,听起来感觉凉飕飕的。”
武梦男闻言冷笑了一声,可不凉,人家可是将数百年来的门阀世家杀个干净。
“我给你们的书看完了么?”
几人点了点头。
“如果我们商行想要在本地发展,要从哪里开始?”
“人口贸易。”
“按照东家所书,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今全天下的生产力都掌握在世家豪门与朝廷手中。
百姓务农,他们的衣食住行都被世家垄断,不管是何波动,都能将其数年积蓄侵略一空。
但朝廷求稳,户籍与良田绑定,让所有人都在求田地亩产,只有农闲时才会就近做工补贴家用。
我们商行所行大工坊作业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提高了生产力,掌握部分溢价渡让出来的生产关系。
但是这种工坊铺开,对人力要求甚巨,基点只能从人开始。
如洛阳一般,购买流民遗孤,培养书办。
在选一业,亦工亦读之下,提升生产力,在进行商业贸易。
只是如果东家想要建立稳固的基业,我们就不能如洛阳一般将全部产出供养悲田院,还要预留财资,买田,务农,掌握粮田才行。”
武梦男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购粮,买人,男女青少不论。
买来的人按照洛阳悲田院旧事,安排培训学习。
青壮培训后加入护卫队,继续扩大商队规模。
一切按洛阳旧事寻找规即可。”
众人闻言领命而去,只有李二筹措了一下,上去小声道。
“小东家,咱们商行还要退伍的老卒不?”
武梦男闻言眉头一挑。
“李公府内老卒不都陆续安置在了洛阳,还哪来的退伍老卒?”
“其实去年在洛阳时,我们不少人将家眷接到洛阳安家的时候,就有不少同袍打听这事。
在战场上为能建劳而退伍的老卒繁多,大多都是拿着朝廷褒扬,回乡置业。
但如我们这等下兵,退伍返乡都是一身残疾,旧病缠身,下不了地也务不了农,坐吃山空下,凄惨余生。
也就李公仗义,愿意养着我们。
现在关中灾乱西起,年初我们有接到了总多同袍的咨问。
如果东家想要组建通行天下的商队,我觉得这些老卒还有几分用地。
虽然上不了战场了,但是护卫商事,行商走脚还是能做的。”
“你能联系上的就叫来吧。
按旧历,可以给他们支借钱财,置地安生,以良籍签长工。
只是月俸需要砍半,每月从月俸中扣除置地借款。”
李二闻言大喜。
“别说砍半,就是百文一月,他们也是求之不得!
我这就去联系他们。”
看着李二欢喜离去的背影,武梦男下意识摸了摸自己光溜溜的下巴。
“都在刨大唐的根。
多我一个不算多,少我一个不算少。
就是李世民顶得住这种刨法么?”
。。。
“顶不住,根本顶不住!”
长安,太极宫内,以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中书令房玄龄等看着主位上的李世民无奈道。
“托陛下洪福,在号召关内万民收缴蝗虫,如今蝗灾间歇。
但是今年依然误了农忙。
关内百姓了无积蓄,全部依托朝廷救济,以工代赈,让各部粮食转运消耗甚巨。
陛下调拨御府金帛,想要赎回灾民接衣食所卖子女,但是这几年来,民间卖子卖身之人,何止十万。
想要将这些人全部赎买,陛下御府内财资根本顶不住。”
房玄龄的话让李世民的嘴角抽动了半天。
“差多少?”
“如今市井,一人之价,折合千文至百贯不等。
青壮恢复数月就能做工者最贵,其次为良秀幼童。
经大理寺与民部估算,这两年全国人口贩卖市场近乎百万贯之巨。
如今朝廷全力赈灾,关内蝗灾消弭,又让人价上浮。
朝廷出金采买,怕是也要跟着上浮。”
李世民闻言脸色阴沉如水。
“太史局上奏,朕失其德,致使李家龙兴地阴阳失调,明后两年还有灾情降世。
天下百姓至有定数,灾年能出金买人者非世家豪门之属。
他们多买一个,朕的治下之民就少一个。
如果在起灾患,是不是朕的治下就只剩下半壁江山?
给我买,钱不够就节约宫内开支。
我就不信我李家受万民供养多年,如今反过来供养万民一年就顶不住。
朕出金购民,归其父母施以仁心。
这个时候跟朕涨价,是嫌朕手上的刀不利乎?
出令,广召天下,百姓手持卖身文书,都可上官,平价赎人。
胆敢上浮人价者,以残害良民为罪。
允许百姓就食别州,各地官服开粮赈灾,开荒置民,不管照身,全部以良民安置。
各地置义仓常,平仓以备凶荒。”
众人闻言齐齐下拜。
“陛下仁慈!”
“朔方战事如何?”
“右卫大将军,大破突厥,师都从父弟洛仁杀师都,乞降!”
“好,突厥异族,暴我百姓,今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令右卫大将军,北上侵略,朕的国公之奖,等着他!”
利州督导府内。
武士彟看着门下上缴的地方财税奏事,喜上眉梢。
作为掌管整个剑南道军政两事,横跨西川,云南,贵州,甘肃等多省之地,权力大的近乎没有边界,但是作为多异族接壤的地方,政务也是繁杂。
幸好当初上任时听了他夫人的话,将洛阳举行的参选补官带来了众多。
作为空降一派,这些人天然就是自己的耳目。
他将众多补官安插进地方副职,收集李孝常谋反一党罪证,时刻做出取代正职的倾向。
而自己紧抓军权,前后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才摆平了剑南道政事,转而进入了自己擅长的兴农,劝商,搞发展的的路径。
别说,主政的人下面有个一门心思进步的副职盯着。
这样一来,政务通达,让他这个主政的人简首不要太爽。
“看来年末朝集,上交旌节时,自己又能拔得头筹了。
凭借这两年自己在河南的与剑南道的功绩,怎么着也该将我调回中枢了吧?”
想着自己的仕途,武士彟掐指一算忽然心头一跳。
如今自己从二品地方大都督的职权,如果调任中枢,就只有三省六部可选,最理想的是平调中枢,掌握一部实权,进阶三省虚职。
但不管是中书省中书令还是尚书省左右仆射职位最高也就从二品,与自己同阶。
三省内,一个萝卜一个坑都是秦王旧部。
自己就是干的死好像也进不去呀?
“报!”
还在盘算仕途的武士彟被文书通禀打断思路,当即有些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