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人还是要靠自己

乌山凉亭。

张出尘看着疲软的武梦男皱眉良久。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而我们女子习武除了有些许自保之力外,并没有武取功名,力压山河的途径。

如今你爹身为利州总督,持节总览剑南道军政之事。

如果你真想扬长避短,幕后操持商事就行。

手里有钱,身后有人,家事非凡。

只要每月花费百贯,就是天下一等一的高手都能请来护道。

还用得着去习那些巫蛊术法,一步小心被世人所知,你这名声不要了?”

武梦男看着自己师父不解的目光,还是坚定道。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

到最后人还是要靠自己!”

“你在怕什么?”

武梦男没有回答张出尘的疑问,首接扭头将手里的木剑丢了出去。

练来练去练个寂寞。

按着她如今的进度,如果想在剑术上达到她师父万一,怕不是要苦练数十年。

真有这功夫,自己火枪都搓出来了。

“师父,在哪能找到这些有真本事的人?

而不是如我爹娘一般,无端端被人哄骗去了万贯家财。”

“你爹娘可没你说的那么傻。”

张出尘对着武梦男翻了一个白眼。

“不管是太史令,还是火井令,他们都是天下道门术法中的佼佼者。

请人家出手本就价值不菲。

如果你想修习术法,首接请人拜访就是。

你不是带来数千两白银入川?

有了钱,就是道教圣传,正一盟威之法都能花钱买来。”

张出尘的话又让武梦男的修仙滤镜破了一大半。

妈的,这个时候修仙的格调怎么这么低?

“算了,先别请了。

这些钱是为了扩展本地商路的起始资金,我还等着它们下崽呢。”

利州督导府内。

这时整个督导府内众人才开始忙碌起来。

武士彟吃完早食就不知道跑去了哪里,她娘吃完早饭就忙活着布置内院,打算邀请利州众官家眷举办宴会,熟悉本地人情。

转眼间餐桌上又剩下了武梦男和她阿姐武孙两人,加奶妈怀抱中,刚满六月的老五。

吃完饭,武梦男刚想跟她师父出佛,就被一旁武顺叫住了。

“阿妹,你要去哪玩,能不能带着我一起去?”

武梦男闻言眼睛一瞪。

“玩玩玩,就知道玩,你都多大了心里没谱么?

字帖写了么?

数格会背了么?

不好好学习,等未来就是嫁人都把持不住自己家里给你准备的嫁妆!”

武梦男的话语落下,武顺就啊呜着扑了过来。

“为什么你天天跑出去玩阿耶阿娘都不管,让我天天在府内读书写字!”

武梦男见状哈哈一笑,两条小腿跑的飞快。

“谁叫你脑子笨不记事,我两岁的时候数格就倒背如流了!”

作为蜀中把守剑门关,上连古道,向北可知汉中经秦岭故道连接西安,向南可连巴中,涪陵,扼守了整个蜀中盆地,也让广元商事繁茂,过往商队络绎不绝。

武梦男和她娘抵达广元的第二天就给随行的老卒和识文的六个半大孩子支了百两纹银,让他们选个能亦商亦住的大院落脚。

让武梦男没想到的短短几天的时间,他们一行己经将整个商行操持了起来。

六个孩子在商铺柜台内,不断巴拉着算盘记录商情。

二十多个老卒西人一队,步行驾车,拉着城内采买的农具,铁具,布匹等,不断出城,走乡窜邻贩卖散货。

“不是让你们休息一段时间,收集本地商情,在做下一步打算,怎么这么快连杂货铺都开起来了?”

看着了武梦男的到来,众人也顾不得手上的事情,都跑来见礼。

人群中,队正李二对着武梦男咧嘴一笑。

“小东家,从洛阳一路赶来,不是坐船就是坐车,半路有休息良久跟游玩似的,也不劳累。

既然以后在本地常驻,我就想着今早开始,跟几个孩子商量了一下,筹备了脚行所需,先跑起来。

不然这月俸两贯,干拿钱不干活,拿着有些烫手。”

武梦男看着马车上的杂物有些惊奇。

“你们怎么想着出城窜乡,贩卖杂物?”

李二挠了挠头不好意思道。

“当年在李公帐下,对我探查敌情的时候,也经常这般形式。

我想着这探查商情应该跟探查敌情差不多,就这么安排了。”

武梦男闻言下意识高看了李二两眼。

不愧是当初百人老卒中的识字队长,脑瓜子就是灵活。

看来当初在洛阳,单单让他负责坊间安全的事,当个保安队长有些大材小用了。

“发现了什么着手点没?”

李二看着武梦男的目光,扭头看向一旁的孩子。

他们走乡串邻,都是将看到,问到的事情,尽数告知他们,由他们整理成册。

这里面那些有用,那些没用,他们也不太清楚。

“回东家,经过几天的目前广元周边,最为大宗的生意是粮食与食盐贸易,其次是人口贸易,货运周转。

在向下数,就是麻布生产,蜀锦织造和依托利州本地铁矿的,铁器生产,旅客住留等。”

“人口贸易是哪来的?”

几人对视一眼心有戚戚的低声道。

“关中去年水灾,今年大旱起蝗灾,使得关内粮价高起。

但是蜀中不缺粮,往年陈粮更是丰硕。

只要将蜀中的粮食运输到关中,反手就是数倍的利润。

只是关中民间连年灾害下,百姓无甚积蓄,多是以子女换粮。

这些被商队买下的人口,在经过甄别卖给蜀中士族大家,反手又是数倍暴利。”

几个半大孩子几天整理的信息,让武梦男不由想起了唐末黄巢之乱。

唐国名门望族,底蕴深厚。

不管是旗下商队,还是依附在他们身下的佃农私奴都让他们不管在面对什么天灾都是泰然处之,如她爹娘一般忧心天下的同时,并不妨碍武家商事的发展。

反而出现了如武梦男在洛阳一般,只要有了廉价充沛的人力资源,反而会让商事利润大涨。

如此下来,只要天下不是风调雨顺,每年灾情西起,都是这些世家鲸吞天下的良机。

当整个唐国内外,百姓无立锥之地时,又是一场王朝命运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