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发配岭南!

武士彟他们家一行,刚刚在长安应国公府安顿下来。

还没等他去打听长安高人,和昨天和尚的事,就被通知明日早朝,上朝集使,报告他此去杨州一年来,任扬州长史下,扬州的的财经民生情况。

连给他走访串联的时间都不留下。

朝会之上。

武士彟看着陌生了不少的朝堂格局,不由暗自叹了一口气。

家宅不宁,事业不顺。

这让应国公拿着自己一路来撰写的上计奏文,下意识握的更紧了一分。

“此循事闭,诸州朝集!”

随着中书令房玄龄开口,武士彟看着国内十州,不少没有亲自前来长安,而是委托遣使朝集的州道,干脆一咬牙,率先起身。

“扬州上计吏朝集!”

将手中奏文转交宦官,武士彟深吸了一口气,中气十足程秉道:

“臣,此去扬州一年有余。

与襄邑郡王主政扬州。

主政期间,建新城,裁军复民,开垦荒田数十万亩,增录生民。。。。”

空旷的朝堂上,武士彟的汇报,让整个朝堂一静,不少人州道遣使上计的官员面带惊疑。

这才一年,就干了这么多事?

你这一下子将政绩拉这么高,待会你汇报完了,让我们还怎么开口。

主位上,李世民看着手上的奏章也有些惊异。

详细询问了一番后,李世民看着武士彟略微沉吟了一下,让武士彟的小心脏不断加速跳动。

“劳苦功高,成绩斐然!

赏!”

李世民的话语落下,武士彟悬着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他看着主位上,不动声色的李世民,忍不住暗自感叹。

不愧是名满天下的天策上将,刚刚登基就有了如此威势。

和出发前扬州总管李神符预料的差不多。

李世民为了安抚他们这帮武德老陈,对他封赏不少。

李世民没有拿掉他工部尚书职位,让他继续主管工部。

只是将他兼任的扬州长吏之职被拿掉了。

他们这波太上皇的老臣中,当朝宰相杨恭仁,他夫人的表兄,接任了扬州长史这个兼职。

他被文皇罢相后,宣布调任雍州牧,并加授左光禄大夫,代理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这个任命看的武信目瞪口呆。

原本他与夫人还想着走这个亲戚的门路,想办法留住他工部尚书的职位,官复原职。

结果自己这个宰相连襟自身难保了?

果然杨恭仁听到这个任命后,五十八岁的老脸上,一下子昏暗了不少。

在一连串的人事调动与任命安排中,文皇延续了武德皇文治兴农,加强朝廷对地方管控,恢复民生的政策。

他们这批武德老臣的职务变动也是为了服务大局,大多都被调任地方,又将地方都督调至京师,收拢裁撤地方军权,梳理地方管理体系,随便秦王府的老部下挪位置,一举多得。

人员任命结束后,大殿内,曾经秦王府下的老班底一个个喜气洋洋。

而作为武信等一众太上皇麾下的武德老臣来说。

鲜明的局势,让他们的脸色都是有些黯淡。

似乎感受到了大殿内压抑的氛围,坐在一旁的邢国公中书令,看着文皇李世民笑着道:

“陛下,与你说起坊间奇闻。”

李世民闻言会心一笑。

这就是老部下之间的默契,不用自己开口都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何事能被房爱卿成为奇闻?”

房玄龄从桌上拿起了一份奏折,让一旁宦官,转交给了李世民。

“长安县呈秉了一则咨政。

他们接到坊正通禀,昨天在朱雀大街上有番僧作乱。

其人自诩有起死回生之能,妖讹了不少信众,被当地坊正指责,其违反了太上皇当初颁布的沙汰僧道诏,出入闾里,周旋闤阓,造作妖讹之事。

番和尚自辩言:他一没取财,二没造作,三没出入闾里,周旋闤阓。

只是闻长安繁华,在游离朱雀时,见一老丈假死,有施救的可能,便出手救人,引起了轰动。

长安县调查了坊间旁观者,确认了此事。

这番和尚不是大唐人士,看起来也没有违例的地方,县府不知该如何处理,便咨政中书。”

李世民闻言来了兴致。

“有起死回生之能?

是不是我们当年在战场战死的那些兄弟,也都让这个和尚救回来?”

李世民的话引得一旁吴国公,右武侯大将军哈哈大笑。

“就那些老伙计,埋土了,骨头都没剩几根了,他上哪活去?”

百官中,太史令的傅奕闻言冷笑道:

“佛教徒耐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

布施一钱,希万倍之报;持斋一日,冀百日之粮,导致百姓不怕朝廷律法,为非作歹,却在狱中礼佛忏悔,希求免罪。

此等邪教不除,国体难安!

既然有太上皇沙汰僧道诏为例,此妖僧不尤乖宗旨,反而卖弄人心,还用什么咨政。

既然违例,那就律令番薯,发配岭南道开荒去。”

太史令的傅奕的一番冷言,让李世民看着他的目光有些玩味。

“本年六月初旬,太白经天。

你曾上书太上皇言,太白经天,出于秦地分野之上,这是秦王应拥天下之征兆。

太上皇邀我与朝堂自辩。

如今看来太史令,你的黄老道学真的练明白了。”

傅奕闻言抬头看着李世民拱手道:

“如今陛下临朝,是非不是己有定论?”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淡淡道:

“诸卿可有不同意见?”

右光禄大夫段纶起身言:

“天下僧尼,数盈十万,令逃课之党,普乐输租,此等邪教,不去不足以安民!”

段纶的话一出,朝堂中站场帮腔的人不少。

根据其过往履历,看起来是又想发动一场如武德九年初,太上皇颁布的沙汰佛道诏一样,对佛门的限制法令。

李世民看着殿内众臣,脸上露出了些许笑容。

“诸卿可还有不同意见?”

这时尚书左仆射萧瑀起身指着傅奕怒道:

“佛教圣人倡导慈悲,普济世人,如何在你门口中,反而成为了邪教一论?

当初太上皇在位,你几次污蔑佛门圣人,几次请除释教疏,如今文皇登基,你又出此论!

真当所有人看不出你们的小心思?”

傅奕看都没看萧瑀,而是扭头对着李世民拱手道:

“老夫行得正站的首,只是见邪教乱世,才请拨乱反正之举!

武德七年,废请释教,对道门同样做出限制。

佛道同体,此请,一心为国,不知左仆射看出了老夫什么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