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白袍染尘归故园

暮色第三次漫过文渊城角楼时,许世安才以一身青布长衫的寻常模样,踏着最后一缕残阳回到景泰园。

三天前,他以剑神之姿于荒原之上力挽狂澜,那道横贯天地的血色剑气尚在世人茶余饭后的惊悸中发烫,此刻却只化作他袖摆间一缕若有若无的杀伐气,被暮色悄然敛去。

园门的铜环在他指尖叩响时,守门的小厮几乎没认出这位风尘仆仆的主人 —— 往日里即便便装,许世安眉宇间亦有书卷清气,此刻却带着一股从战场血尘里浸染出的沉郁,眼尾微蹙的疲惫并非作伪,那是催动 "排山倒海" 剑意后,神魂与肉身的双重消耗。

"公子!您可算回来了!" 芍药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从垂花门后快步迎出。

她手中捧着一盏温茶,茶汤在白玉盏中轻轻晃漾,映出她眼底未散的忧色,"这几日城里都快翻了天,都说... 都说那位剑神大人是天降救星,可偏偏... 偏偏您却不在..."

许世安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才仿佛从三天前的刀光剑影中抽离。

他未语,只抬眸望向庭院深处 —— 那株他亲手栽种的绿萼梅旁,不知何时多了几名身着暗纹锦袍的老者,正负手而立,望着墙角尚未清理干净的符文残痕,面色凝重。

"是三位长老。" 芍药低声提醒,语气里透着几分紧张,"从昨日起就守在这儿了,说非要等您回来问个清楚。还有... 宫里也派人来过,太后的懿旨己在正厅供着,说是要等您亲自拆阅。"

正厅内,檀香炉中青烟袅袅,却驱不散三位长老身上沉肃的气压。

为首的许长老须发皆白,手中攥着一柄斑竹拐杖,杖头雕着的瑞兽貔貅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见许世安踏入,三人同时转身,目光如炬,首首射向他青布长衫下隐约起伏的肩线。

"世安," 许长老率先开口,声音沙哑如老木摩擦,"文渊城外三十万大军围城,符文大阵崩碎之际,你去了何处?"

另一位身形高瘦的长老接口,语气带着审视:"莫要告诉我们,你又去了城郊书院 ' 静心读书 '。城外杀声震天,连城墙砖都在颤,你那书房的窗纸,可曾被战气压破半分?"

第三位长老则更为首接,他掀开袖口,露出腕上一道淡红色的符文印记 —— 那是许家主脉用于监测子弟安危的 "血魂契",此刻印记边缘竟有些许焦黑:"你的血契波动,在三日前午时骤然暴涨,随后便是符文旋涡现世,剑神临凡。你当真以为,主脉的监察是摆设?"

许世安将茶盏搁在案上,发出轻响。他抬眼,目光平静地扫过三位长老:"长老们想问的,是我与那位剑神的关系?"

"不然呢?" 许长老重重顿了顿拐杖,"你可知现在城里怎么说?说你许世安在危难之际躲起来,全赖剑神大人从天而降救了文渊城!许家的脸面,都快被你丢尽了!"

"脸面?" 许世安嘴角微勾,似有若无的笑意里带着一丝冷意,"当三十万大军踏破符文阵,文渊城百姓跪叩乞命时,长老们可曾想过许家的脸面?当蒙秦的狼头战矛指向城头,守城校尉尿湿裤裆时,诸位可曾念及家族荣辱?"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威压,让三位长老下意识地一滞。

许世安上前一步,目光如剑:"我去了何处,做了何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渊城还在,许家还在,至于那些虚名 ——"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厅中悬挂的 "诗礼传家" 匾额:"能护得满城生灵,便是丢尽了虚名,又何妨?"

话音未落,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芍药身后,夏至捧着一卷明黄绢帛疾步而入,身后跟着两名腰佩宫牌的内侍:"许族长,太后懿旨,请您即刻接旨。"

檀香青烟中,许世安跪接懿旨。

内侍尖细的嗓音在厅中回荡:"奉天承运,太后懿旨:闻文渊城之危,赖剑神大人力挽狂澜,查剑神之所来,与许氏子世安之请托息息相关,然念其护城有功,且隐于幕后不欲显名,实乃高风亮节,着许世安暂领文渊城城主一职,务求剑神稳镇北方,护吾国安全。

“另,许氏子世安,三题书山,文昌钟呜,乃预示我大兴文盛之兆,特赐文昌服一套,封万户侯,赐名荣名文安候,赏食邑安定县一处,太平县一处,加一品国学堂副堂主一职,着3月内进京任职,钦此 ——"

许世安双手接下懿旨,道:“谢太后陛下恩赐,陛下,福泰安康,千岁千岁千千岁!”

……

"与许氏子世安请托息息相关?" 高瘦长老喃喃重复,眼中闪过震惊。

许长老握着拐杖的手猛地收紧,指节发白:"太后... 这是何意?难道真以为...?"

内侍将懿旨奉上,低声道:"许先生,太后还说,知您身边缺人,特遣奴婢等4人留在此处听用。”

夏至等4人,见过许世安。

许世安点点头,让芍药安排住所,太后那手既关爱又控制的手段他心知肚明段,也不以为意。

开玩笑,他若想,就是杀穿整个大兴也不过一个时辰的功夫,在还是在只用肉体战力的情况下。

许世安,拿了几张金票,悄无声息地,塞给内侍。

内待眼中一亮,低声道:“老奴,太后身边的常德,先帝同候爷父亲情同手足,而太后与候爷的母亲,情同姐妹,候爷只要无谋逆之举,定会圣眷不息,荣华富贵节节高升的。”

许世安拱手道:“一入朝庭深似海,常公公是内庭柱石,太后娘娘的身边红人,往后还得多承常公公照顾,许家家规,一荣俱荣,永不背叛,常公公多的不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常德哈哈大笑,连声道好。

……

“林明石将军与董西关校尉己率绿甲军抵近城郊,甘敬、甘霖两位壮士及许家村勇士,亦于昨日抵达东城门。"

几乎是芍药话音落下的同时,门外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

林明石一身绿甲尚未卸去,肩甲上还沾着旅途的尘土,身后跟着黑面虬髯的董西关,两人踏入正厅,齐刷刷抱拳:"末将林明石(董西关),拜见主上!"

紧随其后的是甘敬与甘霖,这对父子依旧是布衣打扮,腰间却多了两柄磨得发亮的斩马刀。他们身后,站着数十名皮肤黝黑、眼神剽悍的汉子 —— 正是许家村的勇士,每个人的袖口都绣着一株小小的竹叶青,那是许世安亲手为情报处暗杀组定下的标记。

"石头,土团子!" 许世安又看到一群的到来,人群中两个熟悉的身影,竟是当年跟着他爬树掏鸟窝的少年,此刻己长成肩宽背厚的壮汉,不由得露出一丝真笑,"你们也来了。"

被唤作 "石头" 的汉子挠了挠头,露出憨厚的笑容:"主上,村里听说你在城里遭难,老村长把祠堂的铜钟都敲烂了,让我们带了一千号人来,说不惜一切,给主上报仇!" 他晃了晃砂锅大的拳头,骨节发出 "咔咔" 声响。

厅内的气氛瞬间从凝重转为热烈。

三位长老面面相觑,看着林明石带来的绿甲军令牌,看着许家村勇士们身上那股不容置疑的悍勇,再想想太后那道意有所指的懿旨,心中的疑言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 —— 他们眼中那个只知舞文弄墨的后辈,何时竟能调动如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