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上园

暮春的上园笼罩在淡紫色的烟霞里,许世安随慕蓉筱筱穿过 "知鱼桥",眼前豁然开朗:三顷镜湖如碎银铺展,湖心岛形似巨笔斜卧,笔尖处拔地而起的诗山首插云霄,千丈绝壁上隐约可见流动的金光 —— 那是历代文人题诗留下的文气残影。

"此山原名笔架峰,因三峰如笔架得名。" 慕蓉筱筱踏上九曲木桥,桥板下竟藏着《万字经》的活字机关,每步踩下便有鎏金文字浮出水面,"但世人更爱叫它诗山,皆因......"

她忽然驻足,指向山壁间一处泛着荧光的石刻,"公子看那《登峰》五绝,乃百年前一位寒门士子所题,当日便在文昌塔显影一炷香,如今己是太学必修课。"

许世安顺着她的指尖望去,只见陡峭山壁上并无人工凿痕,墨色诗句却如天然纹理嵌入石骨。最奇妙的是,某些空白处泛着淡淡光晕,似有文字呼之欲出,却又隐入云雾。

慕蓉筱筱取出文馨阁特制的 "凌云墨",墨汁竟悬浮在空中,凝成细小的毛笔形态:"此山有灵,凡文人提笔,墨气自会攀附山壁。但若诗作平庸......" 她轻笑一声,"不过是石上流水,转眼即逝。"

行至山腰,一座古雅的 "留墨亭" 映入眼帘。

亭内石桌上摆着数百支断笔,笔杆上刻着不同朝代的年号。

慕蓉筱筱轻抚一支刻有 "大兴二十三年" 的狼毫:"这些都是题诗未显的文人所留,山灵收其笔魂,待后世有缘人重拾文脉。"

她说着,从袖中取出一支新笔,笔杆上赫然刻着许世安的名字 —— 正是昨夜他题诗用过的那支。

"看!" 慕蓉筱筱忽然指着山巅。云雾翻涌间,诗山最高处的 "凌云碑" 露出真容:高十丈的巨碑并非人工雕琢,而是整块天然巨石,碑面平滑如镜,却无一字。

慕蓉筱筱解释:"此碑每百年才显一题,上一次显字还是崔文宗亲题的《大同赋》,如今......" 她话音未落,山风骤起,碑面突然泛起涟漪,竟映出京都文昌塔的轮廓。

"这便是诗山第一奇处。" 慕蓉筱筱取出文馨阁秘藏的《诗山志》,翻到泛黄的扉页,"凡在诗山题诗并被山灵认可者,其作会同时显于文昌塔第七层。

千年来,唯有七首诗获此殊荣,最近一首还是三百年前先祖所题的《护城吟》。" 她指尖划过书页,露出一幅褪色的拓本,诗句旁注着 "血书显灵" 西字。

许世安忽然想起地宫所见的青铜棺椁,棺底星图与诗山方位严丝合缝。

他摸向怀中的玄鹰令,令牌突然发烫,竟在山壁投出一道虚影:崔文渊身着儒衫,手持狼毫凌空书写,笔下所落之处,诗山壁立千仞间竟绽开朵朵墨莲。

慕蓉筱筱见状,急忙取出 "文气结晶" 嵌入石缝,墨莲瞬间化作金粉,渗入山体纹路。

"公子可知,为何北蛮千方百计想毁掉诗山?" 慕蓉筱筱指向山脚下的 "洗砚池",池水终年墨色,却能让洗过的毛笔自动吸墨,"此山是大兴文脉的 ' 气眼 ',若碑毁山崩,天下文人的灵感便如无源之水。

三十年前神火教围城,最先攻打的便是诗山,却被先父以《护城吟》击退,碑上至今留有巫火灼烧的痕迹。"

说话间,两人己至碑前。许世安轻抚碑面,触感温润如宣纸,隐约有文字在掌下流动。

慕蓉筱筱取出镇纸,镇纸上的狼首图腾突然与碑底的 "文" 字印记重合,碑身竟缓缓裂开一道缝隙,吐出一卷竹简 —— 正是失传己久的《诗山题刻录》。

竹简展开时,第八首诗的位置赫然空着,留白处泛着金光,似在等待新的诗篇。

"该你了。" 慕蓉筱筱将狼毫塞进许世安手中,眼中闪过期待,"用凌云墨试试,或许......" 她话音未落,山下突然传来喧嚣。

杨明轩带着一众世家子弟骑马而至,手中高举着绘有狼首的巫旗,旗面上竟用马兰花汁写着 "许世安伪作" 几个大字。

"许公子好大的口气!" 杨明轩翻身下马,手中挥着一份邸报,"京都传来消息,文昌塔昨夜并无新诗显影,你那首《题文馨阁》不过是沽名钓誉!"

他身后的书生们轰然大笑,有人抛出数张宣纸,纸上墨迹竟与许世安的题诗一模一样,"我等花重金请太学博士鉴定过,此诗平仄不协,用典牵强,分明是......"

慕容筱筱掩面嘴而笑,传音道:“公子莫慌,诗山只显示在诗山上题的诗,并且必须来自本人,否则不会显色,这帮人肯定是拿你的诗试过了,才说出此谎言的。”

许世安忽然轻笑,将狼毫浸入洗砚池。

墨汁触及笔尖的瞬间,整座诗山突然震动,山壁上所有未显的诗句同时发出微光。

他挥毫在凌云碑上写下首字,墨迹竟如活物般攀援上升,在碑面勾勒出磅礴的笔势。

杨明轩等人目瞪口呆,只见诗句每成一句,山下的巫旗便自燃一角,当最后一个字落成时,漫天墨雨倾盆而下,将众人身上的巫咒洗得干干净净。

《再题诗山》

笔落惊山鬼,诗成泣百灵。

千年留片石,万劫护文星。

巫火焚难尽,文脉斩复青。

试看凌云处,今朝又勒铭!

墨迹未干,京都方向突然传来钟鸣鼎食之声。

慕蓉筱筱,只见诗山金光大作,许世安的诗句正以斗大的金字显影,每一笔都带着雷霆之势。

杨明轩手中的邸报瞬间燃成灰烬,他惊恐地望向诗山,发现方才那些 "伪作" 宣纸竟飘向洗砚池,化作点点墨渣,连半字都未留存。

"这...... 这不可能!" 杨明轩踉跄后退,撞翻了随行的巫蛊箱。

许世安瞥见箱中滚落的马兰花人偶,人偶心口插着的正是他昨夜用过的断笔。

慕蓉筱筱见状,挥剑斩断人偶,断笔突然发出悲鸣,竟在山壁上写出一行小字:"以笔为刃,可破万邪"—— 正是崔文渊的真迹。

暮色浸染时,诗山恢复平静。

许世安望着自己的诗句与历代名篇并列,忽然明白为何崔文渊临终前要将文脉封入城池与人心。

慕蓉筱筱轻轻触碰碑面,金光中浮现出先祖的《护城吟》,两首诗的韵脚竟隐隐相合,如隔世相和。

"公子可知道,为何诗山只显七首诗?" 慕蓉筱筱指着北斗七星的方位,"七者,天地之始也。"

她忽然住口,只见碑面金光大盛,第八颗星辰的位置缓缓亮起,那是大兴文运新生的征兆。

下山途中,许世安捡到一块碎玉,上面刻着半首残诗:"文风如剑气,长护太平年"。

慕蓉筱筱说,这是三十年前浩劫时,一位文卫秘探临死前刻下的,后来诗山显灵,将这句残诗补全为《太平吟》,至今仍在文昌塔第二层闪耀。

行至山脚,只见文馨阁的伙计们正在搭建诗榜,许世安的《再题诗山》被用金粉抄录在榜首,旁边批注:"以血荐文,以诗证道,此乃大兴之幸"。

杨明轩等人灰溜溜地躲在人群后,却不敢再发一言,只因他们亲眼看见,方才被墨雨淋湿的衣裳上,竟浮现出 "文" 字印记,那是山灵对亵渎者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