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风云,是在三龙山显得无聊的许世安毫不知情的。
此时,他一个人找到一处灵气充沛的地方,完善自己心中的剑意。
在不断地和磨剑石对抗中之中,体内凝聚的剑意浓郁如酱,逐渐混入血脉之中,润泽改变着他的身体。
可怕剑气包裹,让人感觉他身上的一根毫毛都有一种可怕的锋利感。
围绕身体的剑气让十丈之内树木山石都化为了飞灰。
许世安可不想成为无人靠近的孤家寡人。
没有处理剑意的方法,他只好将剑意用出来。
哪里知道混杂灵气和血脉之气的剑气,比他想象要可怕得多。
眼前巨大的山峰被他轻轻一划便断成两截。
轰隆的巨响,让他自己都吓了一大跳。
许世安表情夸张地,道:“我靠,什么时候,自己能够一剑削山了。”
如此,一来周围的大山成了他练习剑意的好箭靶了。
短短几日,三龙山深处的数百座山峰不是掉了头,就是折断了腰,或者被削什么造型。
要是让墨客尘见了,眼睛都会瞪掉出来,打死他也不会想象,这家伙居然是练习他的功法才出道的。
经过数日的收敛,许世安终于将一身剑意凝聚不散了,不然靠近他身边不小心会变成一捧渣渣。
……
在三龙山的脚下,双月河的上游,一条支流长河将两条来龙分隔开来,形成了一个奇特的自然景观。
两岸的青山相对而立,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而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横亘其间,将南北两岸彻底隔断。
“看,这里就是所谓的姑娘泣血山。”穆剑向许世安介绍道。
许世安凝视着河对岸,那里有一座山峰,其形状酷似一位女子。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座山峰的面目处竟然有两条血红色的条纹。
这幅景象宛如一个女子在哭泣,她的眼中流出了血泪,她望向河的这一边,似乎在绝望地等待着那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儿。
“这里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许世安好奇地询问。
穆剑点了点头,开始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
相传在万年以前,这两座山脉还是连在一起的,山的南边和北边各有一户人家。
山南的是一户以打猎为生的猎户,而山北的则是一户以耕种为业的耕户。
这两户人家之间常有往来,关系十分友好。
后来,山南的猎户家生了一个儿子,山北的耕户家生了一个女儿,两家便合意定下了娃娃亲。
这对青梅竹马的男女,从小一起长大,彼此之间情投意合,都在期待着长大后的婚嫁时刻。
然而,命运无常,有一天,突然发生了地龙翻身的灾难,大地崩裂,原本连为一体的山脉从中间被撕裂开来,一条汹涌的长河从中涌出,将山南和山北彻底分隔成了只能隔河相望的两个地方。
从此以后,那男子为了能够见到心爱的女子,便决定沿着河的上游寻找过河的办法。
但是,他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留下女子在对岸苦苦等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她化作了一座石山。
这个凄美的故事深深触动了原本只是打算来此游玩一番的许世安,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来帮她实现她的梦想吧!”
……
原本想削山填河的许世安考虑到,水堵起来也不好,更重要的是,他可以以此训练出一批大兴国的桥梁建设队。
大兴国江河纵横,桥梁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交通设施。
小桥,赚不到钱。
可是改变大环境的大桥,可是能够赚的钵满盆满的,原因无他,大兴国的路桥是收费的,并且是谁建谁收,当然官府可以使用费减半。
如果是军队使用,那就是免费的。
不过军队使用的好处是,可以免三年商税。
这种钱对于许世安来说属于来钱快,并且可以持久的,一个长河桥梁商会在他的构思中出现。
众人望着长达两千多米宽长河口,对许世安的建桥之说,充满了质疑,纷纷以为那是他一时兴起的笑话。
许世安将两岸桥头堡的图纸和千丈大吊桥的规划拿出来后,大家更是无语了,那可是要削掉十多座山,煅烧上百万吨的铁矿才能建成的。
其中的一些,类似滑轮、起吊器、灌浆机,高炉那是闻所未闻。
许世安没有管他们的议论,而是让他们筹备人员,建立工地。
刚好县城内的建设完毕后,找不到工作的数万工匠,正找不到出入,一声吆喝便黑压压地跑来了。
这个时代可是没有挖土机,炸药之类的开山破土的工具。
然而当工人们,来到许世安指定的山头,扒开泥土发现下面的山石居然像平整的石条层层堆积的起来,根本不用开山挖石,首接运输就行了。
全部沸腾起来,感觉自家主上无所不知,算无遗策。
众人又一次信服了。
他们自然是不知道许世安可是花整整一天一夜的功夫,才将周围的十多座石山切割成标准大石条。
不过数日,两岸之间,数千工匠高喊号子,干得热火朝天。
一座雄伟石彻桥头堡,从无到有屹立河畔。
随着位于山顶的数十台高炉之中的滚烫的铁水,朝准备好的桥板和铁索磨具倾泄而下。
一条条铁索完成构建。
一块巨型的厚重铁板,高达千丈矗立在河岸。
经过装配铁链,滑轮,铺设北岸的连接铁架台,万事俱备只欠许世安的一声。
早有所闻的周边县份数十万人,星夜兼程,蜂拥而至在两岸隔河相望。
清晨第一缕阳光出现在眼前。
许世安挥手下令,“落!”
此时,数千人的拉动下,南岸桥头堡的百丈宽千丈长的赤色铁合金桥板,在咔咔的十道合金铁链的滑动中,轰隆一声稳稳地落在北岸石梁上。
此时,南岸桥头堡的百丈宽千丈长的赤色铁合金桥板,在咔咔的十道合金铁链的滑动下,轰隆一声稳稳地落在北岸石樑上。
“哇哦!”众人高呼,南北两岸的工匠们冲上桥上,欢呼雀跃,相互之间,无论认识与否,都忍不住拥抱在一起。
此桥被命名为长河桥。
一天后,三龙山雪鹰寨宣布的从三龙商路通行只需按照货物的重量交路桥费,即可通行无阻。
消息传出之后,安定县许家村组织的商队,首先跨过这座百丈宽千丈长大桥,数万吨计货物之中毛尖制品、香炭、兽皮、青纸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