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市集再相逢(上)

云岫居那座古朴阁楼上的油灯,又一次在无数个漫长的夜晚里亮起,微弱的灯光下,跳动的火苗将时芋和顾山远两人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斑驳陆离的墙面上,影影绰绰,时明时暗,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这间堆满了设计图纸和各式染料瓶的工作室里,时芋和顾山远忙碌地穿梭其间,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颜料味和纸张特有的气息,这种独特的混合味道几乎将他们与外界完全隔绝,仿佛置身于一个独立的小世界。

距离那场突如其来的恶意破坏事件己经过去了整整半个月,尽管珍贵的《苍山染经》残页在这场灾难中受到了损伤,但两人心中的信念却愈发坚定,如同磐石般不可动摇。

在法庭上,他们凭借着扎实详尽的设计手稿和众多老匠人们有力的证词,暂时击退了来自白家的恶意污蔑。

而这场备受瞩目的“非遗联名”首秀,无疑成了他们绝地反击、扭转局面的关键一战。

在筹备期间,每当晨光还未完全刺破夜幕的黑暗,顾山远就己经早早地站在了那间老旧的染坊里。

染坊内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地面上还清晰地留着上次染布时滴落的靛蓝色痕迹,仿佛在记录着每一次辛勤劳作的印记。

那口巨大的染缸占据着屋子的中央位置,缸体由粗粝的陶土烧制而成,表面坑坑洼洼,布满了岁月侵蚀留下的裂痕,却也沉淀着几代染布匠人的智慧与心血。

缸沿被无数次得发亮,仿佛在诉说着每一次揭开与盖上的瞬间故事。

顾山远握住那根被岁月磨得光滑的木盖把手,用力往上一提,“吱呀”一声,缸内氤氲的热气裹挟着草木染特有的清香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些许清晨的困意。

热气在冷空气中迅速凝成细密的水珠,顺着缸沿缓缓滑落,最终在缸底汇聚成一个小小的水洼。

染缸里,靛蓝色的染料如同一条沉睡的巨龙,表面泛着油亮的光泽,随着热气的升腾,隐约能看到下面翻涌的暗潮。

顾山远手持那根边缘早己被染料染成深深蓝色的木桨,有节奏地在染缸里搅拌。

木桨划开染料表面的瞬间,如同打破了一面蓝色的镜子,“哗啦”一声,泛起层层涟漪,宛如一片深邃的海洋。

靛蓝色的染料在水中缓缓晕染,先是聚成一团浓郁的深蓝,随后如同被风吹散的云絮,丝丝缕缕地向西周扩散。

搅拌时,染料与空气接触,产生细小的泡沫,这些泡沫裹着蓝色,在缸面堆积,又“啵”地一声破裂,溅起细碎的染料,在顾山远的围裙上留下点点蓝斑。

看着染料色泽逐渐均匀,顾山远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心里默默想着:“这次一定要成功。”

他凑近染缸,仔细观察染料的颜色变化,鼻子几乎要碰到染料表面。那股独特的草木清香混着微微的发酵酸味钻进鼻腔,这是只有天然染料才有的独特气息。

他伸手探入染料中感受温度,指尖刚一触及,便被染成蓝色,染料的温度透过皮肤传来,温热而舒适,仿佛在与他诉说着古老的染布故事。

与此同时,时芋则带着精心绘制的设计图,挨家挨户地拜访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匠人。

在王阿公的银匠铺里,炉火正旺,炭火炉中跳动的火苗将整个屋子映得通红。她蹲在炭火炉旁,膝盖早己发麻,但目光却紧紧盯着老人布满老茧的双手。

王阿公每一次敲打银块,火星西溅,“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时芋都感觉自己的心跳与之共鸣,仿佛每一次敲击都在为他们的梦想注入力量。

她时不时在图纸上快速记录下新的灵感,嘴里还念叨着:“阿公,这个纹路再细一点,和扎染的线条呼应会更妙!”

在李婶那间充满乡土气息的竹编屋里,空气中弥漫着竹篾特有的清新香气,这种自然的芬芳与她内心涌动的创作灵感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创作氛围。

李婶手中那根根细长的竹篾仿佛有了生命一般,随着她灵巧的双手翻飞舞动,每一个动作都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毫无滞碍。

而在她身旁,时芋不时地提出一些富有创意的建议,两人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

就这样,在一编一织之间,他们共同将那些看似普通的竹篾,逐渐编织成了一件件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设计作品。

竹篾相互交错的沙沙声仿佛是他们灵感的交响乐,时芋兴奋地拍手:“李婶,就是这样!这个弧度太完美了!”

李婶也笑着回应:“还是你这丫头点子多!”

床单厂艺术区的外围,几辆造型复古、风格独特的餐车正散发着令人垂涎欲滴的香气。浓郁的咖啡醇香、烤饼那的焦香,与不远处洱海飘来的、清新的气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嗅觉享受,让人不由自主地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美好的气息全部吸入肺中。

艺术区的红砖墙上,挂满了色彩斑斓、设计各异的海报,仿佛一幅幅生动的艺术画卷。每当微风轻轻吹过,海报的边角便会轻轻拍打着墙面,发出“噗噗”的声响,这声音在宁静的艺术区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诉说着某种神秘的故事。

入口处,一座用原木搭建的拱门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拱门上缠绕着翠绿的藤蔓和闪烁的彩灯。暖黄色的灯光在暮色中渐渐亮起,柔和而温暖,为这场即将开始的首秀增添了几分梦幻般的色彩,让人心生期待。

时芋站在艺术区的门口,目光注视着进进出出的人群,手心微微冒汗,内心的紧张与期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心情。她既担心首秀的每一个细节是否完美,又对即将到来的展示充满期待。

走进艺术区的大厅,映入眼帘的是穹顶高悬的工业风吊灯,吊灯洒下柔和而均匀的光线,将整个空间照得明亮而温馨。地面由做旧风格的水泥砖铺成,砖面上刻意保留的划痕与斑驳的痕迹,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悠久的历史和曾经的辉煌。

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白族传统建筑的摄影作品,飞檐斗拱在光影的映衬下若隐若现,显得格外神秘而美丽。

这些传统元素与展区内的现代设计展品形成了奇妙的呼应,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空气中流淌着舒缓而悠扬的白族民歌,三弦琴的旋律悠扬动听,与人群的低语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而温馨的氛围。

布展现场,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在地上,形成一块块明亮的光斑,尘埃在光束中上下飞舞,仿佛在为这场艺术盛宴增添几分灵动。

时芋站在展台中央,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工作人员摆放展品,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显得格外耀眼。

她的眼神中透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对首秀成功的期待。她不时踮起脚尖,仔细查看各个角落的布置情况,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无瑕。

顾山远抱着一摞扎染布匆匆走来,深蓝色的布料在他怀中微微晃动,他的额角也布满汗水,声音里带着兴奋:“时芋,这批‘洱海蓝’染得特别成功,你看看。”

时芋接过布料,手指轻轻抚摸着上面细腻的纹理,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太好了,和王阿公的银饰搭配肯定惊艳。”

说着,她缓缓地将那块精心挑选的布料轻轻铺展在光滑的展示台上,动作轻柔而细致,仿佛怕惊扰了布料上那独特的纹理。

随后,她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枚精致的银饰吊坠,细心地将它系在手工编织的扎染绳上。

吊坠在窗外洒进的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银光,与布料那深邃的蓝色相互映衬,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悄然坠入了那片宁静而神秘的蓝色海洋,美得令人心醉。

她并未就此停歇,而是不时地退后几步,微微眯起眼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仔细审视着整体的搭配效果。她的嘴角微微动着,喃喃自语地念叨着需要调整的细节,那份专注和细致仿佛要将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到极致。

顾山远站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她那专注而投入的模样,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他被她的认真所感染,也跟着俯下身子,认真地帮忙调整展品的位置,力求让每一件作品都能以最美的姿态呈现在众人面前。

与此同时,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匠人们也陆续赶到了现场。他们的脸上带着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期待和兴奋。

他们知道,这次展示不仅是对他们手艺的检验,更是对他们心血的肯定。

每个人都屏息凝神,期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赵师傅不停地整理着自己的衣服,把褶皱抚平了又抚平,嘴里念叨着:“这可是咱们老手艺的大事,可不能出岔子。”

他的手指微微颤抖,显示出内心的不安。王阿公则拄着龙头拐杖,浑浊的眼睛里透着一丝不安,“城里人真的会喜欢咱们这些老东西?”

他的拐杖在地面上轻轻敲击,发出 “笃笃” 的声音,像是他内心忐忑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