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蓝染惊初见(下)

入夜后露台上的景色显得格外宁静与美丽,月光如同流动的水银一般洒落下来,给洱海披上了一层冷冽而璀璨的银色光辉。

在这宁静的夜晚,洱海的波光粼粼与月色交相辉映,仿佛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让人不禁沉醉于这宁静而美丽的夜色之中。

周时芋独自一人坐在露台的角落,手中反复着那本半干的手稿本。纸张上被靛青颜料晕染的鸢尾花图案,在月光的映照下,散发出一种神秘而的光泽。

她的眼睛似乎被这图案深深吸引,仿佛能从中看到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关于时间与记忆的故事。

她轻轻地翻动手稿,每一页都承载着她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

她的指尖轻柔地、小心翼翼地划过手稿上的每一道痕迹,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的界限,触碰到豆豆曾经留下的温度和情感。在那些笔触之间,她似乎能够感受到豆豆当时的心境,以及那份深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

那些关于大理的梦想,充满了对蓝天白云的向往,对古城墙下悠扬的风声的怀念,以及对那片土地上独特文化的无限遐想;关于扎染的色彩,是那些在布料上绽放的绚丽图案,是那些经过古老工艺染制出的独一无二的色彩,它们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泽;关于美食的记忆,则是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风味小吃,是那些在舌尖上跳舞的辣与酸,甜与咸的完美融合。

所有这些美好的回忆,都凝聚在这薄薄的手稿本上,记录着旅行者的心路历程,承载着对那片土地的深情厚谊。

周时芋深吸一口气,她努力地抑制着自己的情绪,不让那即将溢出眼眶的泪水落下。

她心中明白,尽管豆豆己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们曾经共同怀揣的梦想,绝不能因为这个打击而就此消逝。

“豆豆,我替你了...”

“豆豆,如果我们能一起来...就好了...”

“豆豆,这里的人真的像你说的那样热情好客,这里真好...”

“豆豆....我好想你啊....”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民宿门口突然传来了激烈的争吵声,打破了这个宁静时刻的平静。

顾山远涨红着脸,扯着一个西装革履男人的手腕,声音里满是愤慨:“你们竟敢剽窃云岫居的设计!这鸢尾纹是阿婆的心血!你们还有没有良心?这纹样在我们白族扎染里,是要供奉给本主的,容不得你们糟蹋!我们白族人最恨偷奸耍滑的,今天必须给个说法!”

男人冷笑一声,晃了晃手机,语气里满是嘲讽:“顾老板,说话要讲证据。我们的‘蝶影鸢尾’系列三个月前就完成了版权登记。倒是你们 ——”

他突然提高声调,指着顾山远身后的周时芋,眼神里满是恶意,“带个外地人来,拿着似是而非的画稿,怕不是想倒打一耙?”

人群骚动起来,周时芋感觉心脏要从喉咙里跳出来。

她深吸一口气,举起手稿本,声音虽然颤抖但充满坚定:“这是我朋友许豆豆的作品,她... 她去年...”

说到这里,她的声音再也控制不住,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慢着!”

林间突然挤到前排,脸色苍白如纸,声音里带着恐惧和不安,“阿婆来了!阿婆今早还念叨,要给时芋姐做玫瑰乳扇卷呢... 按照白族规矩,贵客上门要行‘拦门酒’,阿婆怕是早把你当自家姑娘了。有阿婆在,定能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

白发苍苍的阿婆拄着拐杖,在林间搀扶下颤巍巍走来。

阿婆的眼神锐利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她缓缓环视西周,最终目光定格在西装革履的男人身上,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们白族人的手艺,是代代相传的宝贝。云岫居的鸢尾纹,是我亲手教给山远的母亲的。你们若真有其事,就是辱没了我们白族的尊严。”

男人脸色一变,显然没料到阿婆会如此首接且强硬。他试图辩解,但阿婆抬起手,制止了他的话:“不必多说,真相总会大白。山远,把他们的设计稿拿来,让我看看。”

顾山远迅速地从那位男士的手中夺回了自己的手机,紧接着他熟练地操作着手机,调出了之前精心设计的图纸,然后展示给阿婆看。

阿婆眯起眼睛,聚精会神地仔细端详着手机屏幕上的设计图,随着她审视的深入,眉头逐渐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问题。

片刻后,阿婆缓缓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这不是我们白族的鸢尾纹。但,也不是你们所能轻易模仿的。真正的鸢尾纹,蕴含着白族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它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而非仅仅是一纸图案。”

在人群中,议论声此起彼伏,仿佛是一场没有休止的交响乐。人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各种猜测和评论在空气中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

男人站在那里,他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仿佛是被这些声音所压迫,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和不安。

阿婆转向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力量:“年轻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剽窃他人成果,最终只会失去自己的灵魂。”

男人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却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低下头,默默转身离开,人群也随之散去。

顾山远和林间连忙上前扶住阿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阿婆轻轻拍了拍他们的手背,眼中满是慈祥:“孩子们,不必如此。真正的艺术,是无法被剽窃的。它源于内心,发于情感,是任何外在手段都无法复制的。”

顾山远和林间相视一笑,他们明白阿婆的话中深意。在这一刻,他们更加坚定了要守护这份白族文化的决心。

“阿婆,谢谢您。”林间轻声说道,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那是对阿婆深深的敬仰和感激。

阿婆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微笑,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智慧,仿佛在无声中传递着某种深奥的哲理。

她并没有继续开口,似乎己经没有必要再多说什么。

她心里明白,眼前的这些年轻人,他们的心灵己经与艺术的真谛产生了共鸣,他们己经领悟到了真正的艺术之道。这种领悟,远比任何言语所能表达的都要深刻得多,都要来得重要。

晚上,林间邀请了周时芋一同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生皮。

这是一道非常有地方特色的菜肴,通常在特定的场合才会享用。

正当周时芋和林间准备出发去享受这顿美食时,顾山远,一个平日里总是埋头于工作,似乎对其他事情不太关心的人,却意外地改变了他的习惯。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继续工作到深夜,而是早早地结束了他的工作,甚至亲自开车来接他们。

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令林间感到十分惊讶,目光从疑惑转为恍然大悟,这一过程仅耗时五秒。

“山远,你今天怎么有空跟我们一起来?”林间假意好奇地问道,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似乎对顾山远的改变感到既惊讶又欣喜。

顾山远微微一笑,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光芒:“今天是品尝生皮的日子,这么重要的场合,我怎么能缺席呢?”

周时芋在一旁听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她明白,顾山远虽然平日里不善言辞,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对朋友的关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三人一同驱车前往那家远近闻名的生皮店,一路上他们谈笑风生,笑声不断,彼此间的气氛显得格外融洽和愉快。

当他们抵达那家生皮店时,立刻被店内热闹非凡的氛围所吸引。

只见店内座无虚席,客人们都在品尝着这道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仿佛在享受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快乐。

林间,作为他们中的美食家,不仅对美食有着独到的见解,而且对各种美味佳肴的挑选也颇有研究。他熟练地浏览了菜单,然后点了几道店内的招牌菜,这些菜品不仅味道独特,而且在食客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点完菜后,林间找了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来,与顾山远和周时芋一起,他们三人围坐在桌边,开始了一段愉快的等待。他们一边闲聊,一边期待着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能够尽快上桌,享受这难得的美食时光。

在等待美食的过程中,他们开始聊起了关于白族的文化和传统,以及他们对艺术的共同追求和热爱。他们讨论得非常投入,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都变得缓慢。

话题涉及了白族的历史渊源,他们独特的节日庆典,以及那些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如三道茶的仪式和白族的刺绣艺术。

他们还分享了各自对于艺术创作的看法,探讨了如何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作品。

整个对话充满了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和对创新的渴望,他们之间的交流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也激发了新的灵感和创意。

顾山远在谈话中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畏,以及对传承这份文化遗产的坚定决心,这种态度让林间和周时芋都感到十分钦佩和敬重。

经过漫长的等待,那令人垂涎欲滴、令人难以抗拒的美味生皮终于被端上了餐桌。

他们迫不及待,急切地开始品尝起来,那独特的口感和味道让他们陶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梦幻世界。

每一口都像是在品尝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不禁沉醉于这美妙的味觉盛宴之中。

在那一刻,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阿婆所说的话:真正的艺术,是无法被剽窃的。它源自于内心深处,发自于真挚的情感,是任何外在手段都无法复制的。

而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得以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感受到这份艺术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