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赵太守必然有异于常人之处,蔡大家才会如此看重。若是不嫌弃,不如到舍下一叙?”
曹操好交天下朋友,是出了名的。
看到如此少年,自然想亲近亲近。
但是赵云心中有些纠结:我怕我忍不住,扭断你的脖子啊!
赵云告罪道:“曹大人邀请,本应该听从。只是刚从蔡大家处别了宴会,确实不方便再去其他地方赴宴。
改日子龙再归洛阳国都,必定登门拜访,到时曹大人莫要赶子龙才是。”
曹操笑道:“既然如此,我期待赵太守的到来,告辞。”
赵云:“告辞。”
和曹操匆匆一别,赵云便锁定其头像。
赵云收拾了包裹,正打算离开洛阳之时,却突然发现洛阳城门全部紧闭,不许出入。
赵云大惊,急忙折返,正好碰上曹操带着西园新军典军校尉营的兵马奔走。
赵云上前询问:“曹大人这是出了何事?”
曹操却也想不到刚刚辞别赵云,又再次碰上,甚是意外:“司徒陈耽顶撞圣上获罪,圣上命我等缉拿同党。你速速离开,免得受牵连。”
曹操又小声道:“你速去蔡府!陈耽与蔡大家有旧,切莫让蔡大家沾上了陈耽案。”
赵云告谢,便重返蔡府。
蔡琰看到赵云去而复返,疑惑不解。
待赵云说明来意,蔡琰这才知道事态紧急:陈耽可是父亲至交好友!
蔡琰很感激赵云:“若非赵太守灌醉家父,恐怕家父已经为陈耽所累。”
赵云有些哭笑不得:“灌醉蔡大家非我本意,蔡姑娘是不是把我想得太可恶了?”
蔡琰低头掩笑,告罪:“是文姬失言了。”
却在这时候,一个女仆急入,在蔡琰耳边私语。
蔡琰听后,脸色苍白,且有难色。
赵云问道:“蔡姑娘可有难处?”
蔡琰:“谏议大夫刘大人(刘陶)被十常侍下狱,陈司徒(陈耽)面圣又数落十常侍罪行,被当场诛杀……其侄子陈琳逃入了蔡府,我不知道当不当隐匿……”
赵云一愣:
陈琳?中国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三国最有名的喷子、键盘侠?
那个用一篇讨贼檄文,把曹操偏头痛都骂好了的陈孔璋?
要不要先把他给干掉?我怕他以后也骂我……
赵云反问蔡琰:“蔡邕若是清醒,他要如何做?”
蔡琰沉吟片刻,苦笑道:“会匿藏陈孔璋。”
赵云再问:“匿藏了,会如何?”
蔡琰脸色苍白:“定受牵连,轻则下野,重则下狱……”
赵云拱手,郑重道:“既然如此,不如把陈琳交付于我,如何?”
蔡琰震惊道:“赵太守,这可是重罪!”
“为蔡姑……报蔡大家恩情,在所不辞。”赵云差点调戏起蔡琰来,急忙改口,“蔡大家为我夺得常山太守,子龙愿意以身犯险报之!”
蔡琰苍白的脸上透出红润,她已经听明白“蔡姑”二字是指她“蔡姑娘”。
被这样一个青年才俊如此待之,这让蔡琰无所适从,惊慌失措。
陈琳对于蔡家而言,匿藏必有祸,弃之不理是不义,蔡邕醒来也绝对怪罪于她。
如今赵云如此,蔡琰甚是感激:“子龙岁大,可为文姬兄长。兄长大恩,文姬感激不尽!”
蔡琰以“兄长”称呼赵云,便是想让赵云明白,莫要胡思乱想,她可是有婚约的人。
赵云:“文姬妹妹无需客气,我这便去带陈琳离开。”
蔡琰双腮瞬间烟红,心中大急,文姬妹妹?怎么能这样称呼自己?
可是赵云根本不给她机会反驳,急匆匆便去了蔡府后院,带着陈琳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