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朱元璋拿到望远镜后,表现和小朱如出一辙,看的常凯直咂舌,暗道:不愧是父子俩,反应不差分毫!
老朱沉稳多了,把玩了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就回到了书案后面,笑道,
“传旨,命御用监大量制造,分发至九边重镇。千里镜极为重要,必须严格监管。”
“是,陛下!”
候命的小黄门得到命令,立即领取了千里镜和符节,先前往御用监,交办仿制事宜。
御用监是皇家内廷部门,所需手续较为简单。但是仿制完千里镜,要移交给九边重镇,这过程就麻烦了。
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
小黄门从御用监出来,立即前往翰林院,传达皇帝的旨意。翰林院书写圣旨,然后交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执行。
除此之外,圣旨还要通报给中书省和相关的监管人员,以便监督执行情况。
如果不是涉密的圣旨,还需要通报给六部、督察院、六科、通政使司等中央部门。
乾清宫,朱元璋抿了一口茶后,笑道,
“臭叫花子倒是有点鬼才。十五,羊毛策略进行到哪一步了?”
常凯微微躬身,连忙说道,
“启奏陛下,目前资金已经筹措完毕,接下来臣计划分两步走,一是选址建设作坊、购买机器,并开始招聘工人。二是向九边派遣掌柜,收购羊毛。”
朱元璋颇为满意,但眼中的杀机却一闪而过,上百万两的银子说筹措就筹措,如果用来造反……
老朱一边品茶,一边漫不经心地问道,
“这么短的时间内筹措上百万两白银,真是为难你了!”
常凯连忙跪倒,高声喊道,
“臣愿为平定北元余孽,肝脑涂地!”
朱元璋挥了挥手,淡淡说道,
“起来吧,你怎么也学会书生那一套了!”
“谢陛下,臣这是发自肺腑的!”
朱元璋敲击着桌面,继续问道,
“咱有一点不明白,出钱的人成了财东,他们是要分红的,朝廷落的好处在哪里?”
常凯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拿出了一个小册子,一边翻阅一边说道,
“朝廷得到的好处有三个。第一是税收,胡振华建议,对进、出关的货物课征重税,最少十抽三……”
常凯还没说完朱元璋便瞪大了眼睛,喝道,
“十抽三?还进、出都要收?也就臭叫花子能想出这么不要脸的方式!同一批货,一出一进之间,六成就没了!这可让老百姓怎么活?立国之初,咱定下规矩,三十抽一,就是为了不盘剥百姓,休养生息,与民更始!……”
常凯没想到自已刚开个头,老朱就巴拉巴拉巴拉说个没完,后面的话他还真不敢往下说。
等朱元璋发泄够了,朱标才淡淡的说道,
“十五,先生如此交代,必有深意吧?”
常铠这才敢开口,连忙说道,
“陛下、殿下,胡振华是这么解释的:现阶段,有能力出关做生意的,非富即贵,向他们征税,是为朝廷做贡献!”
这句话,算是说到老朱心坎里去了。咱们这位洪武大帝,属于那种自已满身白毛,却看别人都像妖精的主。老朱家的后世子孙,一个个高官厚禄、锦衣玉食,老朱犹嫌不足。但是,他就是看不得别人富贵荣华。
常凯继续说道,
“更重要的是,征税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草原上的物价,我们要用一只木碗,换草原上的一只羊。我们要用一口砂锅,换草原上的一头牛。总之一句话,用敌人之血肉,滋养天朝之百姓!”
“说的好!”
朱元璋一拍御案,兴奋的站不起来,在乾清宫不断踱步。
“臭叫花子还算有点见识!”
在茶马贸易中,大明只需要少量的茶叶,就可以换取一匹优质的战马。
在河州地区,40斤茶叶可以换一匹上等的战马。
虽然在洪武年间,官方定价上等马一匹最多换茶120斤,不过有记载平均每匹马换不到40斤茶叶。
在茶马贸易中,明朝为什么能够占据着优势地位,为什么茶叶对草原如此重要?
答案是维生素!
补充维生素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蔬菜、水果、野菜等等。
但是,这些东西有一个天然的缺点:无法长期保存。
春天和夏天还好说,草原地区的牧民可以逐水草获得野菜、野果,以补充维生素。但是到了冬天就不行了。
你可以试试一个月只吃肉、奶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看看不能受的了。就算你能忍受得了,也会患上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
在封建社会,只有一种含有维生素和茶多酚等的商品可以长期保存,那就是茶叶!因此,茶叶也就成了草原上为数不多的维生素稳定的来源。
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成分能促进脂肪消化,帮助减轻肠胃负担,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茶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补充人体所需营养,弥补草原居民果蔬摄入不足。
事实上,不仅是草原,就是在中原地区,茶叶也是稀缺的生活品,当时有一个词语叫做‘吃茶’。
没错,茶最早是用来吃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靠狩猎和采集为生,茶可能被当作植物性食物。在渔猎向农耕转变的神农氏时期,人们为扩大食物来源,会食用各种植物,茶叶也在其中。春秋时期也有食茶风俗,《晏子春秋》中记载的“茗菜”就是用茶叶做的菜羹。
唐代流行将茶饼烤炙后碾碎成粉末,放到水里烹煮,还混入姜、葱、橘皮等一起熬制成类似粥的形态食用,这种方式下说“吃茶”十分贴切。
宋代点茶法需要把茶叶磨成粉,冲热水后搅拌击打,使茶形成浓厚的沫饽,然后随着茶汤一起吃下去,也体现了“吃茶”的特点。
哪怕是到了现代社会,很多人在泡茶之后,也会将茶叶嚼碎咽下去,比如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就喜欢嚼茶叶。
朱元璋沉思片刻后问道,
“十五,木碗这么简单的东西,能换一只羊?草原的人又不是傻子!”
常凯也曾经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是胡正华只用了一个问题就说服了他:既然木碗这么简单,你做一个我看看!
常凯试过,需要的工具不少,至少锯子和凿子是必须的。他当时就明白了胡振华的意思,草原上的牧民,几乎是一家占据着方圆十几里的地方,他们上哪购买工具去。
因此,常凯此刻非常肯定的答道,
“陛下,绝对可以!草原上牧民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居无定所,住的太分散,平日为民,上马为匪。他们除了牛羊,什么都缺。而越缺的东西,他们越愿意付出高价。茶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而我们认为稀缺的牛羊,在草原上恰恰是最不缺的。”
朱元璋虽然明白了常凯的意思,但还是不大敢相信,他沉思片刻后,再度问道,
“课征重税不会令商人望而却步吧?”
“不会!一只木碗换一只羊,就算上交了六成,不还剩下四成吗,血赚!”
常凯定了定神后,压低声音说道,
“陛下、殿下,等商人们尝到甜头后,朝廷就可以实行许可证制度,凡是想获得许可证的商人,首要的一条就是持有的土地不能超过100亩。”
朱元璋的眼睛明亮了起来。300年国运的魔咒,一直压在他的心头,上次胡振华讲解工商业是解决之道,老朱并不是很认同,今天听常凯这么一说,老朱获得了灵感。
如果和北方草原的贸易真能获得重利,士绅阶层的目光就不会只盯在土地上,到时候朝廷规定只能二选一。
要么,你乖乖的经营土地,每年拿固定的地租。
要么,你去经商,获得暴利!
如此一来,就可以分化士绅阶层。只要他们不再是铁板一块,以后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
好个臭叫花子!
你最好要一辈子饭,否则咱一定会砍了你的脑袋!
朱元璋在龙椅上坐定,笑道,
“第二个好处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