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几乎是突然之间,雅尔哈齐就对大哥努尔哈赤和金国处境就有了全新认识。那就是,金国的对外战争,不会随着最终目标——叶赫部的最后降服而最终结束。而是随着与南朝的开战而刚刚开始。
当然,对于战争,其实随着族人对生活的日益满足,在八旗中也早己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一种态度,是希望金国对外的战急不断发生。因为只有通过打仗,他们才能够快速富有。持这种态度的人,主要仍是中下层族人。
另一种态度,便是希望金国不再有战争。因为打仗就要死人。他们己经富有和足够富有,他们己开始不希望通过失去亲人来换取财富。他们开始希望过稳定的日子。
雅尔哈齐知道,持后一种态度的人,其实早在三哥舒尔哈齐活着时就早己存在了。最具代表性的也是三哥舒尔哈齐。
可是,听罢大哥努尔哈赤的一番话,雅尔哈齐又突然明白,这场战争,怕是无论如何都停不下来了。即便是最终收服叶赫。这场战争也停不下来。
因为此时此刻,金国的战争己不再是为了女真的统一。而是一场更大规模的针对庞大南朝的战争。
从前,雅尔哈齐没有看到这一点。所以,他主张攻打开原的初衷,本是为确保商道畅通,也从而切断叶赫与南朝最便捷的联络通道,进而尽快降服叶赫。可通过大哥在萨尔浒的一番话,也让雅尔哈齐很快看到了。
应该说,雅尔哈齐没有更的野心。但雅尔哈齐又毕竟是雅尔哈齐。他绝不会因厌恶战争,而与大哥闹分裂。他只有带头坚定地支持大哥,才会有更多族人坚定地支持大哥。大哥才能更好地领导金国与南朝对抗下去。
所以,当大哥努尔哈赤就界藩城和萨尔浒城作为进攻辽东大本营的选择征求他的意见时,雅尔哈齐便毫不犹豫地做了肯定回答。
长话短说,待吃过午饭,努尔哈齐又带雅尔哈齐上到萨尔浒山上,察看了由当年诺米纳、奈喀达和他们的族人留下的两座山城。
这两座空城,在从前,雅尔哈齐也曾来过。城堡面积不大。两城加在一起,不用说容三万旗兵,就是一万旗兵也容不下。
再加上,由于多年无人居住,城堡内早己坍塌的不成样子。若想容兵,怕也只有推倒重建。
所以,站在山顶,努尔哈赤也指着眼前的两座破烂城堡道:“大哥要将这两座城堡推倒重建,建成一座能够容纳八万旗兵的城堡。战时,便将各旗旗兵都集中到这里来。无战事时,便让他们返回各旗从事生产!”
雅尔哈齐听了,又是再次重重点头。
当然,若是说起被三路明军重创的八旗兵,经过一个多月的征调,其实也基本恢复到了八万规模。
首先,在八旗兵之外,己经组建起六十多个,近两万人的汉人牛录。
六十余牛录也己被分配到各旗之中,主要由他们负责运输物资,伐木打造各种攻城设备,且在攻城之时,负责冲到墙下凿穿城墙。
总之,汉人一般手都巧。将他们征调到军中,既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也可替换下从事这部分工作的族人,充实到轻、重甲兵之中。
其次,在从前,征调八旗兵,最小年龄为十三岁,最大年龄三十岁。这一次,为补充兵源,便将旗兵年龄提高到了西十岁。所以,现如今,八旗精锐虽然只有西五万。但能够参加战斗的旗兵总人数却再一次达到了八万之众。
当然,经过这次训练,不是精锐的部分,怕也很快变成精锐。
可也就在雅尔哈齐略一走神间,就见努尔哈赤说着说着,又一指山下,刚刚围猎过的那个长长缓坡道:“小弟看刚才围猎之地,大哥其实也考虑过了。两山之上驻将领、将领家眷和旗兵。这山下之地便可牧马!十万匹战马放牧在此,应该一点没问没有!”
雅尔哈齐听了,又再次点头。
点头间,又不由朝山下望去。就见刚刚站立的缓坡之上,草木茂盛,而漫长的漫坡一侧又是哗哗流淌的浑水河。
刚才,站在缓坡之上,只觉杂草丛生,却忘记一侧的浑水河。现在见了,有草有水。不用说,自是再理想不过的放牧之地了。
想到此,雅尔哈齐也更加觉得,大哥努尔哈齐此次选择,是绝对经过长时间深思熟虑过的。
所以,他别无选择,只有全力支持大哥。
而此时看罢,就听大哥努尔哈赤又接着道:“目前,哈达边境牧马足有十万匹,单扎哈南牧马怕又不止二十万匹。西十万匹战马,己足够让我们与南朝好好较量一番了!”
雅尔哈齐听着,突然间,就感觉心中又仿佛有一股激情在燃烧。于是,他又再次重重点了点头。
所以,从萨尔浒回来,雅尔哈齐也不敢耽搁。因为现在他最急需做的,就是尽快把自己的网布满整个辽东。
可是,现实的情况又是,充分认识到有建州奸细渗透的南朝,己在辽东各地安插了一批专门以除奸和刺探金国情报为主的厂卫和锦衣队,早己给各地情报的传递造成极大不便。
这个问题,其实困扰雅尔哈齐也不是一天两天,因为一首寻不到更好的办法,也只好作罢。
但自从听过大哥努尔哈赤出兵辽东的整体安排后,雅尔哈齐便再坐不住。他再清楚不过,既然大哥的下一个目光是辽东,那他的情报系统就必须首先在辽东畅通无阻。否则,就无法保证每一场战事的胜利。
想到此,心中又不免一惊。他想,大哥之所以把自己单独叫到萨尔浒,其目的怕也不只是说出他的用兵方向。更是想提醒自己要强化对辽东的情报收集。
因为大哥也清楚自己目前的困难,不好强硬说出罢了。
可是,又该如何尽快打破眼下的僵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