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扭身回屋了

大概到半晌午,就听帐外由远及近,突然响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很快,马蹄声又在帐外不远处也嘎一声停下。

显然,老者和雅尔哈齐都听到了。但他们又仿佛没听到一般。因为若是盗匪,他们拿上东西,自是很快离开。若是过路人,他们觉得没有必要惊动帐中人,也自然停一停就会很快离开。

可是,紧接着,几声重物落地的声音便从帐外传来,他们知道,帐外来得应该是自已人。

于是,老者和雅尔哈齐互相望了一眼。老者这才慢慢站起,朝帐外走去。

可也恰在此时,就见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也各带了一身寒气走了进来。

老者见了,便望着兄弟俩道:“难道一大早,你们是出去打猎了?”

努尔哈赤点头道:“今天还挺幸运,打到了两头熊瞎子,七只野狼,都在帐外呢!”

听努尔哈赤如此说,舒尔哈齐却有些压抑不住的兴奋道:“也是好险,捕第二头熊瞎子时,我差点就被熊瞎子一掌拍死,还是大哥及时捕过来,一刀捅死了它!”

老者听了,却也没说什么客气话,而是赞叹道:“早听说朱里真族人善于捕猎,看来果真不假!”

说罢,也不出去看捕获的猎物,而是直接端来温热的羊奶让他们喝。

待喝过奶,又吃过一些干粮,也是担心捕到的猎物冻实了,不好再处理。兄弟俩便去帐外,将两头熊瞎子和七只野狼都剥了皮,将肉一块块分割好,这才进帐休息。而老者却走出去,将八只熊掌还是熊身上最好的肉都扔进锅,撒上盐巴煮了起来。

也是直到此时,徐小男也才突然发现,原来这些少数民族族人其实都很少有客套话,他们与人打交道的方式很简单:要么友人,真诚相待;要么敌人,刀子相向。

第二天,就见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仍是天不亮就悄悄爬来,摸黑朝外就走。因为此时雅尔哈齐的身体明显好多了。见他们起身,也同时睁开了眼睛,望向他们,尽管眼神中不免略带了那么一点点呆滞。但努尔哈赤一见雅尔哈齐精神好了许多,自是高兴无比。一时间,便用他那双极明亮的眸子望了望雅尔哈齐的眼睛,又伸手在雅尔哈齐的额头摸了一摸,这才小声道:“好好再养一日,明天我们就能离开了!”

雅尔哈齐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他只呆呆地望向努尔哈赤。但躲在他灵魂深处的徐小男,却分明感到了作为一个朝代的创始人,才具有的那种魅力。

这一天,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的收获却并不丰厚,只猎到了五只狼,一头野猪和一只猞猁狲。但对于他们捕不捕猎物,捕来多少,老者一家人什么话都不说,都极热情的招待三兄弟。又因为第二天,兄弟三人要走。晚上,老者一家人又格外挖出几坛留作过年才喝的烧酒招待他们。

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也不多说什么。让喝就喝,一直喝到酩酊大醉,不醒人事。老者一家的男人也是喝到醉在原地,再也无法起来。

第二天,当兄弟三人离开时,老者又格外地等在外面,早早为雅尔哈齐备下了一匹马,让雅尔哈齐骑。努尔哈赤见了,同样也不多说什么。因为一大早起来,他早已将身上仅有的,也是这几年因为作战勇敢李家赏给他的十几两银子,都悄悄压在了他睡觉的那块牛皮底下。

此时,努尔哈赤也早已知道,老者叫可可林,也是本地一个小部落的头领。虽然同是成吉思汗的后人,但他们厌恶厮杀,所以才远远躲在了这个偏僻的角落。当然,即便如此,他的族人和他的三个儿子还是被明军虏去,最终因为不肯屠杀本族人而被明军射杀。

也正因为清楚了这些,所以,后来,努尔哈赤与蒙古族人联盟,在整编蒙古八旗时,便特意下令,不准征用可可林家族的任何一名男子。非但如此,还每年都会给他们送来一大批粮食。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待离开可可林家,努尔哈赤便带着两兄弟开始往南行。往南,也是广宁方向,就听舒尔哈齐便问努尔哈赤道:“咱们这是重回明军军营吗?”

“不,回赫图阿拉!”努尔哈赤果断道。

这个决定,应该是在雅尔哈齐的预料之内。但他还是学着舒尔哈齐的样子,吃惊地望向努尔哈赤。

赫图阿拉是他们的家,可是,他们都再明白不过,正是由于阿玛的小老婆对他们兄弟太过可恶,容不下他们。他们才不得不去了外祖父王杲的城堡。结果明军为剿杀王杲,最终屠城。他们虽没被屠掉,却作为明军俘虏,被收编到了李家军的军营中,与其他俘虏来的异族人一起,充当李家军的阵前急先锋。

所以,当努尔哈赤说出回赫图阿拉时,舒尔哈齐的脸上便立刻流露出一万个不情愿的表情。只是大哥已说出回赫图阿拉,他不敢反驳罢了。

当然,努尔哈赤决定要回赫图阿拉,自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逃离速马亥寨的城堡时,他就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因为既然已经能够侥幸逃脱,明军军营自是打死也不会再回去了。更何况在明军军营里,每次出战,都是让他们这些被俘虏来的异族人冲杀在最前面,往往死多活少,可谓九死一生。这一次,三弟没有被一敌箭射穿胸部,已属万幸。

但不回他们早已习惯的明军军营,除了赫图阿拉,他们又再没有第二个去处。

当然,待回到赫图阿拉,除要远离那个女人之外。努尔哈赤也早已盘算好了,他要带着两个弟弟一起经商,与两个弟弟一起,成为当地最有钱的三个商人。

关于这个想法,他其实早与两个弟弟不止说过一次。因为在明军军营里,他可是亲眼见到,许多汉人军官都在偷偷地做生意,他们设法从中原来的商人手中买到盐巴、布匹、茶叶等,然后再高价卖给蒙古人或他们朱里真人,从中赚到大笔金银,甚至都在关外置下了大量土地。所以,他一直想找机会逃离明军的控制,只是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

这一次,如果不是因为三弟重伤,他怕是还没有冒死逃离开明军控制的勇气。想到这里,他甚至还扭头看了这个三弟一眼,内心深处也突然对这个三弟升起了那么一丝丝感激。

当然,此时此刻,躲在雅尔哈齐身体里的徐小男这个灵魂却想:“在当时,明军的腐败已是人所共知。可万没想到,一向被后人赞为‘铁骑’的李家军,在当时的管理也松懈的相当可以了。不然,活脱脱走掉三个人,他们为何就一直没有任何反应呢?”

关于这一点,也正说明徐小男还没有把当时一个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弄清楚。当时,李成梁派出他的五千李家军,奔袭几百里突袭速巴亥的城堡,最终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捣毁速巴亥的老巢,全部屠掉他最忠实的族人,让早已被列为明朝政府追杀目标的速巴亥再无安全躲藏之处。

所以,在攻下速巴亥的城堡之后,因为接下来他们还准备彻底推平这座城堡,让它从此在地球上彻底消失掉。他们的屠城就显得有些不彻底。在各处大火燃起之后,要全体兵士撤出城堡做短暂休息的哨子也吹响了。

这时候,努尔哈赤兄弟也正好从角门出来,他们自是知道,整个城堡还仍处在李家军的包围之处,角门不远处就有李家军的身影。但是,由于此时被寒风吹起的烟雾太大。再加上,他们又是先沿着城堡的边墙悄悄北去,然后又从北面的山脚下直接朝东驰出。李家军应该很难发现。

当然,即便是事后发现了,但方圆几百里都是仇视他们的速马亥族人的地盘,李家军再勇猛,若是派出不多的李家军去追杀几个逃掉的异族人,他们也是难有这个胆量的。

此时,觉察出舒尔哈齐不开心,就听努尔哈赤又道:“即便回到赫图阿拉,我们也另寻房子居住,不与她们一起生活就是了!”

舒尔哈齐一听,又立刻开心起来。

一路上,因为担心遇上明军,或被仇视明军的蒙古人杀掉。一路上,他们行动的都极为小心。又因为朱里真族人自小就跟随大人渔猎,个个都是捕猎高手。所以,一路上,也根本饿不到他们。

一直往南走了七天。这一天,他们也终于回到了离开四年的赫图阿拉。

郝图阿拉(在女真语中是“横岗”的意思),坐落在一片不过三十里的谷地之中,四周围则是山峦起伏,层峦叠翠。徐小男生前,倒是来此考查过不止一次。此时看去,自是没有一点他见到过的样子,没有城堡,到处是荒地。一些稀疏的房子就散落在这片荒凉的谷地上。所以,很难想象,身为当时建州女真左卫领袖的觉昌安和塔克世父子,也就是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所在。

当然,此时的觉昌安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三个儿子会在此时出现在他的眼前。更让他难以想象,四年过去,三个儿子都已比原来高大粗壮了许多,尤其是努尔哈赤,经过几年征杀,已经成为一个高大健壮的青年。一双炯炯有神的目光中,也总会闪烁出果敢坚毅的光来。

所以,当三兄弟远远地朝自家房子疾驰而来的时候,他们的父亲塔克世也站在屋子当中,远远地望到了他们。他显然把他们当成了来给自已下达命令来的明军兵士。所以,还未等三人来到房前,塔克世便早早地从屋中迎了出来,同时从屋中迎出来的还有他的那位继妻纳喇氏。因为每次有明朝的兵士来,都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好处,或一些好的消息。所以,此时一见,夫妻二人便显得格外兴奋、殷勤和恭顺。

这时候,努尔哈赤三人也眨眼来到了近前,可当他们纷纷跳下马来,同时喊出一声“阿玛”时,塔克世呆怔半晌,更是好半天才认出,原来站在眼前的三人,竟是他的三个亲生儿子来。

见三个儿子平安回来,塔克世自是高兴万分,急忙招呼三个儿子快进屋。可站在一旁的继妻纳喇氏一见,事先挂在脸上的笑容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此时更是二话不说,一扭身便首先朝屋走去。

努尔哈赤一见,也是担心他们的归来,会给父亲带来麻烦,也是不想招惹这个女人,便也不再进屋,而是道:“我们刚回,还是先看望一下达达太太为好!”

达达和太太,在女真人的称谓中,又自是爷爷和奶奶的意义。

塔克世一听,自是高兴,急忙点头,便陪同三个儿子一起朝父亲的住处走去。

这时候,躲在雅尔哈齐身体里的徐小男,偷眼细瞧这位未来清王朝创立者的父亲,只见塔克世四十岁不到年纪,黑脸膛,大耳,嘴上留着不多的胡须,个头却是比努尔哈赤还显高大。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高大的父亲,后来的事实很快证明,在对待与明朝的关系,却远远没有儿子的聪明和智慧。

因为自嘉靖年间,努尔哈赤外祖父王杲带人杀死几十名辽东明将,又于万历二年七月,因其属下来力红为追索逃人与守边明军发生冲突,将守将裴成祖等人杀害之后,王杲便已成明朝重点通缉对象。

塔克世与父亲觉昌安从骨子里就惧怕明军。自王杲成为明政府追杀对象之后,他们也很快与王杲划清界线,后来,王杲被杀,也明知三个子孙已落入明军之手,可他们就是不敢去讨要。

不想四年之后,三个子孙竟然平安归来,不但塔克世见了高兴,爷爷觉昌安见了,也是高兴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