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杜家的心思

第74章 杜家的心思

第七十四章 杜家的心思

“陛下可是为北境之事忧心?臣妾父亲虽年迈,但若国家需要……”

“不必了,霍将军劳苦功高,该在京中颐养天年。朕已命杜将军加强边防。”

杜家与霍家素来不睦,新帝此举明显是要打压霍家势力。

“陛下圣明。只是蛮族狡猾,杜将军初掌北境,恐怕……”

“皇后是在质疑朕的决断?”

“臣妾不敢。只是忧心国事。”

“起来吧,朕知皇后忠心。只是朝政之事,皇后还是少过问为好。”

回到坤宁宫,霍晗柳立刻召来闻鸿轩。

“杜家最近有什么动静?”

“杜明堂秘密联络了江南几大世家,似乎要推举杜安康接任兵部尚书。更蹊跷的是,北境军中传来消息,蛮族此次进犯路线诡异,专挑杜安康不在的防区进攻。”

“杜家与蛮族有勾结?”

“尚无确凿证据。但肃王死前曾说过,朝中有人与蛮族暗通款曲……”

“”查!另外,明日让杜小姐入宫。本宫倒要看看,杜家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杜若曦入宫那日,恰逢太后设宴赏菊。

霍晗柳特意命人给这位杜小姐准备了最华美的衣裙和最耀眼的头面。

当杜若曦盛装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果然引来一片惊叹。

“杜小姐果然名不虚传,这般品貌,不入宫真是可惜了。”

杜若曦求助地看向太后,太后眯起眼睛,“皇后说得是。皇帝后宫空虚,是该选些新人充实了。”

宴席散后,霍晗柳刚回到坤宁宫。

“娘娘,不好了!杜小姐在御花园落水,被陛下亲自救起,现在……”

“现在怎样?是不是陛下怜香惜玉,要纳她为妃?”

青杏低头不敢答话。

果然,次日一早,皇帝就册封杜若曦为曦嫔,赐居长春 宫。

“娘娘,这下可如何是好?曦嫔若得宠,杜家岂不是……”

“慌什么。本宫正愁没机会接近杜家女呢,走吧我们去给曦嫔妹妹贺喜。”

长春 宫内,杜若曦见霍晗柳到来,慌忙行礼。

“妹妹肌肤如雪,配这翡翠正合适,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妹妹有什么需要,尽管告诉本宫。”

杜若曦连声道谢,霍晗柳又闲话几句家常,临走时不小心碰翻了桌上的茶盏。

“哎呀,弄湿妹妹的绣帕了,妹妹用本宫的吧。”

杜若曦接过丝帕的瞬间,霍晗柳敏锐地注意到她右手虎口处有一个奇怪的印记——三枚月牙形疤痕,排列如星。

这个印记霍晗柳太熟悉了。

当年肃王与北境蛮族密会时,使者手上就有同样的标记。

北境战报如雪片般飞入京城。

霍晗柳站在珠帘后,听着朝臣们争论不休。

主战派以父亲霍远山为首,主张立即增兵;主和派则推举杜明堂上奏,建议与蛮族和谈。

“蛮族此番来势汹汹,我军节节败退。与其劳民伤财,不如许以边贸互市,化干戈为玉帛。”

霍远山冷笑,“杜大人好大方!割地求和乃亡国之兆!老臣愿亲赴北境,不破蛮族誓不还朝!”

珠帘后,太后的声音幽幽传来。

“霍将军年事已高,不宜再赴沙场。杜爱卿,和谈之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

霍晗柳心中一沉。太后此举明显是要打压霍家,扶持杜家。

退朝后,霍晗柳径直去了慈宁宫。

“母后,儿臣有一事相求。”

“讲。”

“北境将士浴血奋战,朝廷却要议和,恐寒了将士之心。儿臣恳请母后准许父亲以监军身份前往北境,不掌兵权,只为稳定军心。”

“皇帝的意思呢?”

萧景琰不知何时已站在殿外,“儿臣以为不妥。霍将军威名远播,若赴北境,蛮族必以为我朝要决战,反而不利和谈。”

霍晗柳转身看向萧景琰,她忽然明白了什么——新帝并非完全受太后摆布,他也在利用杜家制衡霍家。

“陛下圣明,是臣妾思虑不周。只是……听闻蛮族此次进犯路线诡异,专挑防御薄弱处下手,仿佛对我军布防了如指掌。臣妾担心,朝中是否有人……”

“皇后慎言!无凭无据,岂可污蔑朝臣!”

“臣妾失言,请陛下恕罪。”

坤宁宫的密道直通宫外。

霍晗柳换上一身素衣,在闻鸿轩的护送下悄然离宫。

“人到了吗?”

“到了,北境军的李副将冒死回京,带来了重要证据。”

满身伤痕的将领见霍晗柳进来,立刻单膝跪地,“末将参见娘娘!”

“李将军请起,北境情况如何?”

“回娘娘,杜安康那狗贼与蛮族早有勾结!他故意调开精锐,放蛮族入境。更可恨的是,他还克扣军饷,将士们连冬衣都没有!”

说着,他取出一个油布包,“这是末将截获的杜安康与蛮族往来书信,还有杜明堂的亲笔手令!”

“闻将军,立刻联络我们在都察院的人。明日早朝,本宫要送杜家一份大礼!”

慈宁宫的西暖阁烛火通明。

“儿臣参见母后。”

“皇后深夜闯宫,是嫌御史台的折子还不够多?”

霍晗柳保持着跪姿,“母后明鉴,儿臣走的是先帝修的那条暗道,无人知晓。”

“起来吧,你父亲教你的规矩倒是周全。”

“北境刚送到的,儿臣不敢耽搁。”

“杜家的事,你知道多少?”

“足够多。”霍晗柳打开木匣,取出一封火漆完密的信,“杜明堂次子杜安平上月秘密出关,在雁门以北三十里的野狐岭与蛮族大祭司会面。这是他们交换的盟书抄本。”

太后终于接过信笺,指尖在“共分疆土”四个字上停留良久。

“皇帝知道吗?”

”陛下……近日常召曦嫔侍墨。”

“好个杜家,前朝后宫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你以为哀家为何容你至今?“”

“霍家三代将门,对朝廷从无二心。父亲年迈,兄长战死,如今族中只剩幼弟尚未及冠……”

“说重点。”

“儿臣要保霍家满门性命,而母后要保萧氏江山。”

太后缓缓起身,从多宝阁暗格中取出一卷黄绫,“看看这个。”

霍晗柳展开黄绫,竟是盖着玉玺的密旨——如北境告急,即命霍远山总领边关军务。

“母后早就……”

“哀家不是保你霍家,是保大梁的北大门。你父亲明日必须秘密离京,赶在杜安康打开雁门关前接管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