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活体实验

第62章 活体实验

第六十二章 活体实验

“是骗局,诺亚需要合法监护人签署长期研究协议才能进行研究,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实验也算是合法合规。”

“但是就算当时没死,现在估计也死掉了,因为我刚刚查到诺亚专机走特殊通道接走了个华裔少年。追踪航班计划,下一站是港城。”

霍晗柳独自驱车来到南丫岛废弃码头。根据日记记载,这里藏着周建年当年偷拍的证据。

手电筒照亮角落的防水箱,里面是本泛黄的船员日志。

“凌晨4点,周大副带7个孩子从底舱逃出,德国人开枪。孩子们被注射药物后剧烈抽搐,只有一个小女孩活了下来。”

日志夹着的照片上,奄奄一息的周建年抱着个昏迷的小女孩,女孩手腕系着写有郑媛的医用腕带。

身后传来子弹上膛的声音。

克劳斯从阴影里走出来,“霍小姐,私闯他人领地可不是个好习惯。”

“你们用孩子们做实验?你们知不知道这是不 人道的?按照律法你们就应该五马分尸!”

“孩子们体内完美的病变基因表达让我们攻克了帕金森症,这是造福人类的大好事啊!世人都应该夸赞我们,爱护我们!”

远处传来快艇的引擎声。克劳斯突然开枪,“别动!我知道你的小男朋友正在赶来。”

下一秒,郑世荣举着手枪,枪口对准克劳斯的后心,“放开她!你们答应过找到媛媛就放我们走!”

“郑先生真天真,病变基因携带者已经被送往柏林了。”

枪响的瞬间,霍晗柳扑倒郑世荣。子弹贯穿了克劳斯的肩膀,闻鸿轩带着安保人员冲进仓库。

混乱中,郑世荣塞给霍晗柳一把钥匙。

“媛媛在铜锣湾私立妇产医院……地下室……冷冻……”

克劳斯被制服时仍在大喊,“你们根本不了解她的价值!周烨的儿子也活不过下周,除非有我,有那个小女孩!我可以救更多人的!”

闻鸿轩从克劳斯身上搜出张磁卡,背面印着铜锣湾医院-地下三层。

霍晗柳将磁卡插 入卡槽时,闻鸿轩突然开口。

“监控显示萧连墨十分钟前进去了。”

地下三层走廊尽头的手术室亮着手术中的红灯,透过门窗能看见萧连墨正俯身操作某个精密仪器。

“果然是你。”霍晗柳走进观察室,用话筒跟萧连墨交流,“从什么时候开始为诺亚工作的?”

萧连墨头也不抬,“什么叫做为他们工作,克劳斯没告诉你们?郑媛的骨髓样本需要特殊处理才能提取抗体,刚好我会做这个手术而已。”

等到萧连墨走出来,闻鸿轩一把抢过他的工作证,“诺亚生物首席研究员?”

“兼职而已,真正的交易是,我救周烨儿子,他们停止对霍氏的收购。大小姐,我是为了你。”

霍晗柳抓起操作台上的病历本。

最新记录显示,郑媛的脑部扫描与周建年临终前的影像完全重合,而周烨儿子的基因测序报告上盖着急性发作期的红章。

“你们在复制当年的毒理反应?你会害了他的!”

“我才没这么心狠,这只不过是解药实验而已。”

萧连墨掰开他的手,指向墙上的监控屏幕。

画面里,周烨正给昏迷的儿子注射某种荧光液体,“知道为什么周家明明知道周建年跳海跟你们霍家没关系,还要这么对付你们吗?”

“因为周建年当年吸入的神经毒剂,来自你们霍氏化工厂的副产品。”

“父亲从没提过……”

“他当然不会说,霍氏靠这笔交易完成原始积累,而周建年发现真相后,把毒剂换成了生理盐水。可惜货轮底舱泄露的蒸汽里,已经混入了足够致死的剂量。”

“这里有实时传输的数据!诺亚在柏林实验室正在分析……这不是解药研究,他们在实在提取……“”

萧连墨脸色大变,迅速关闭液氮罐,“克劳斯启动了远程清除程序!十分钟内这里会充满神经毒气!”

通风口喷出淡绿色烟雾的瞬间,霍晗柳扯下消防斧砸向应急门锁。

“去医院顶楼!周烨!带着血清来天台!”

周烨的白衬衫被血染红半边。

他跪在昏迷的儿子身旁,手中的注射器已经空了一半。

“剩下的血清给我!”萧连墨抢过注射器,熟练地抽取郑媛的骨髓液混合,“当年周建年临死前,把最后三支解毒剂给了孩子们。郑媛是唯一产生抗体的……”

闻鸿轩突然指着远处海面,“那是诺亚的船!”

“他们要的是活体样本。”

注射完血清后,周烨儿子突然剧烈抽搐,皮肤下浮现出蓝色血管。

“你干了什么?!”

“不是血清的问题……”

无人机的声音打断了霍晗柳的话。

无人机飞过的地方,淡蓝色粉末簌簌飘落。

粉末沾上皮肤立刻泛起鱼鳞状的皲裂,萧连墨立刻将霍晗柳和闻鸿轩塞进车里。

“开我的车……后备箱有抑制剂……”

周烨抱起苏醒的儿子冲向楼梯间。却在门口撞上全副武装的防疫人员。

“封锁整个区域!这里爆发高传染性疫情!”

霍晗柳看清文件右下角的落款签名竟与克劳斯笔迹一模一样。

萧连墨拽住霍晗柳的衣角,“诺亚在亚太区的……合作名单……”

数十家跨国企业中霍氏集团的标志赫然在列,而最近一笔交易日期是上周。

霍晗柳站在私立医院顶层的隔离病房外,透过双层玻璃看着里面浑身插满管子的萧连墨。

医生递来的检测报告上,进行性皮肤角质化的诊断结果旁边画着个问号。

“我们从未见过这种病例,患者表皮细胞在持续结晶化,就像……”

“就像鱼鳞病发作,1988年上刊登过类似案例,东德某个村庄集体发病。”

“这个村下游有三家化工厂,其中一家为制药厂提供原料。”

手机震动起来,霍氏化工向欧洲出口的货物清单中,原始单据的货品名称隐约可见化学药品的字样。

“神经毒剂前体……父亲知道吗?”

闻鸿轩沉默地指向文件末尾的签名栏——霍兴邦的私人印章旁,还有个褪色的指纹印。

隔离病房突然响起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