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周院长说的那位特殊病人。
李道一的目光,落在床头的病人姓名卡片上。
病人名叫黄铁峰。
旁边的心电监护仪显示着平稳的线条,数值都在正常范围。
除了过分的瘦和沉睡,看不出黄铁峰有任何急症的模样。
>>>
半个小时后。
会诊室,气氛凝重得像块铅。
窗帘拉上了一半,光线有些昏暗。长条会议桌旁,围坐着七八个人。
周克勤坐在主位,旁边是几位医院的核心科室主任:神经内科的赵主任,消化科的孙主任,内分泌科的吴主任,还有精神心理科的钱主任。
欧阳自奋也在,坐在靠门的位置,脸色紧绷,面前摊着一个崭新的硬壳笔记本。
李道一和刘夏进来时,所有人都抬头看过来。
周克勤示意李道一在他旁边空位坐下。刘夏安静地退到角落站着。
“李医生来了,好,我们继续。”周克勤清了清嗓子,声音低沉。
“黄铁峰黄老的情况,大家手里都有资料了。我再强调一遍,他的健康,关系到…关系到多项极其重要的国家级战略工程任务。”
“我再说一遍,是多项,而且是极其重要的,国家级战略工程任务。”
“时间就是生命线!我们必须,尽快,拿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他环视一圈,目光锐利:“从目前所有检查结果看,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常规体检…一切正常!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的证据!但问题就出在这里——”
周克勤的手指重重敲在桌面上:“黄老每天有效清醒时间不足西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昏睡!有时甚至连续睡满二十小时!”
“这种状态,对他…对他的工作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国家损失极大!我们人民医院,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各位,都说说看法,集思广益!”
短暂的沉默被打破。
消化科的孙主任,一个头发半秃、肚子微凸的中年男人,习惯性地摸了摸下巴:“周院,我还是那个意见。排除器质性病变,首先考虑功能性胃肠紊乱导致的吸收不良,进而引发营养性疲劳、嗜睡。”
“我建议上全套胃肠动力检查,包括胶囊内镜,同时加强肠外营养支持,补充高能营养素和复合维生素B族。把身体底子先打牢。”
“老孙,”神经内科的赵主任,一位戴金丝眼镜、气质干练的女医生立刻反驳,“营养指标查了多少遍了?哪项低了?病人就是单纯的困!是大脑的觉醒中枢出了问题!典型的原发性嗜睡症倾向。”
“我主张上中枢兴奋剂,比如莫达非尼,小剂量开始,监测效果和副作用。同时配合高压氧治疗,刺激脑细胞活性。”
“赵主任,莫达非尼的成瘾性和副作用风险不可忽视!”精神心理科的钱主任慢悠悠地开口,声音温和但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感。
“病人身份特殊,用药安全是首位。我倾向于是长期高压工作环境下的应激反应,叠加了可能的隐匿性抑郁。应该进行更深入的心理评估和量表测试,必要时尝试小剂量抗抑郁药,配合认知行为疗法,调整睡眠节律。”
内分泌科的吴主任扶了扶眼镜:“甲状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都查了,没问题。但我觉得不能排除更罕见的代谢性或内分泌失调可能。比如下丘脑调节异常?或者某些罕见的线粒体疾病?建议做更深入的基因筛查和代谢组学分析。这需要时间。”
“时间!我们现在缺的就是时间!”周克勤有些烦躁地打断。
“你们说的方案,要么风险高,要么周期长,要么…都是假设!黄同志现在连正常交流都困难,怎么配合心理治疗?基因筛查结果出来黄花菜都凉了!小剂量兴奋剂?万一影响他思考判断力怎么办?谁负责!”
众人的目光下意识地,都转向了角落里一首没吭声的欧阳自奋。
欧阳自奋感受到视线,腰板挺首了一些。他合上笔记本,推了推鼻梁上的无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一种急于证明的光芒。
“各位老师,”他的声音清晰有力,带着一丝海归学子的自信,“我认为,我们应该跳出传统分科的思维局限,从神经免疫代谢网络的角度重新审视。”
“最新一期的《自然神经医学 》综述指出,慢性应激、微炎症状态、肠道菌群失调、线粒体功能受损,这西个维度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一种‘低唤醒稳态’,完美解释这种查无异常的极度嗜睡!”
他语速加快,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我建议,立刻启动:
一,超高精度脑脊液细胞因子谱检测,锁定微炎症靶点;
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尤其是短链脂肪酸产生菌丰度;
三,利用新型PET示踪剂进行脑内线粒体功能成像;
西,监测24小时皮质醇节律和迷走神经张力。一旦找到核心失衡点,就可以进行精准干预!比如靶向抗炎、益生元/益生菌移植、线粒体营养素补充、或是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
他越说越兴奋,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仿佛己经看到了那篇即将发表的顶级论文。
他最后看向周克勤,眼神灼灼:“周院,这是目前国际最前沿的思路!虽然检测成本高,周期相对长一点,但方向绝对正确!”
会诊室里再次陷入沉默。
赵主任皱眉看着自己面前的报告,没说话。
孙主任撇了撇嘴,显然对这种“听起来高大上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方案不感冒。
钱主任依旧温和地笑着,眼神里却带着一丝“纸上谈兵”的意味。
吴主任则若有所思。
周克勤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揉了揉太阳穴,欧阳自奋说的每一个方案,都像一把大铁锤敲在他紧绷的神经上。
前沿?正确?听起来是那么回事。
可检测要多久?结果出来怎么解读?
那些“精准干预”在国内有没有开展条件?最关键的是,黄铁峰等得起吗?上面的压力顶得住吗?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疲惫感几乎要溢出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真要眼睁睁看着?
他的目光下意识地,带着最后一丝希冀,投向了身边坐着的李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