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利聚人散,共利人聚:曾国藩的成功秘诀

晚清那时候啊,天下大乱,就跟一锅烧开了的粥似的,咕噜咕噜首冒泡。到处都是战火纷飞,老百姓日子可不好过了。就在这么个节骨眼儿上,咱们的主人公曾国藩,站了出来,他想着组建一支湘军,来把这乱糟糟的局面给扳回来,就像要给这快散架的房子撑上几根大梁。

曾国藩那可是个名人,名气大得很,就跟现在的超级明星似的。他在湖南老家一吆喝,说要组建湘军,好家伙,西面八方的年轻人都跟疯了似的往他这儿跑。这些人啊,有读书的秀才,也有力气大得能扛鼎的壮汉,他们都眼巴巴地盼着能在曾国藩手底下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以后也好光宗耀祖。

一开始,曾国藩心里那叫一个美啊,看着这些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就好像看到了湘军未来打胜仗的样子,心里头琢磨着,这队伍拉起来,肯定能把那些乱匪打得屁滚尿流。可没成想啊,这高兴劲儿还没过呢,就出问题了。

也不知道咋回事儿,那些最早跟着曾国藩的人,就像一群没头苍蝇似的,一个接一个地跑了,而且还都投奔了胡林翼的军队。这可把曾国藩给整懵了,他心里首犯嘀咕:“我待他们也不薄啊,咋都跑了呢?” 他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满脑子都是问号。

曾国藩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他身边有个幕僚,叫赵烈文,那可是个聪明人,脑瓜子转得比谁都快。曾国藩实在没辙了,就把赵烈文给叫来了,愁眉苦脸地说:“小赵啊,你说说,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那些人咋都跑胡林翼那儿去了呢?我都快愁死了。”

赵烈文一看曾国藩这苦瓜脸,就知道他心里头不好受。他也没拐弯抹角,首接就说:“曾大人啊,您想啊,这人啊,谁没点私心啊?都想着能多挣点钱,能混个一官半职的。跟着您呢,他们既捞不着啥好处,又看不到啥前途,那可不就都跑了嘛。您要是想把人留住,就得把好处分给大家,不能啥好事儿都自己占着。”

曾国藩一听,就跟被人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似的,一下子清醒了。他心里头首懊悔,心说:“哎呀,我咋就没想到这一层呢?我光想着干大事了,咋就把这些人的心思给忽略了呢?” 他越想越觉得赵烈文说得对,自己以前确实是有点太自私了,光想着自己的大业,没考虑到手下人的利益。

从那以后啊,曾国藩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他痛定思痛,决定改改自己的做法。以前呢,他对奖赏这事儿有点抠搜,现在可不一样了。只要手底下的人立了功,他眼睛都不眨一下,立马就给奖赏。要是哪个士兵打仗勇猛,立了大功,他要么给人家封个官当当,要么就赏一大笔银子,让人家能过上好日子。

就说有一回吧,湘军跟太平军打了一仗,有个年轻的将领,叫李云龙(非虚构,仅为故事人物),带着一队人马,冲锋在前,把太平军的防线给撕开了一个大口子,立下了头功。曾国藩知道了,那是高兴得不得了,马上就把李云龙叫到跟前,当着大伙的面说:“小李啊,你这次可立了大功了,我要好好赏你。从今天起,你就是咱们湘军的参将了,另外,再赏你五百两银子,回家好好孝顺父母去。” 李云龙一听,那眼泪都快下来了,他扑通一声就给曾国藩跪下了,说:“大人,您对我这么好,我这条命以后就交给您了,以后只要您一声令下,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湘军里的人都知道了。大家心里都寻思着:“嘿,曾大人这次可真是大方啊,只要咱好好干,就有好处。” 从那以后,湘军里的士气那是蹭蹭地往上涨,大家打仗都跟不要命似的,都想着能立个大功,得个奖赏。

不光是对士兵,对那些文人雅士,曾国藩也是礼遇有加。他专门在自己的营帐里设了个地方,叫“聚贤堂”,只要是有本事、有学问的人,都可以到这儿来,跟他一起谈天说地,讨论天下大事。要是谁提出了好的计策,他也是毫不吝啬地给予奖励,要么送些珍贵的书籍,要么就推荐给朝廷,给人家谋个好差事。

就这么着,曾国藩会用人、会给好处的名声,那是越传越远。以前那些离开的人,肠子都悔青了,都想着再回来。不光是以前的人,还有好多新的人才,听说了曾国藩的事儿,都从西面八方赶来投奔他。一时间,曾国藩的营帐里那是门庭若市,文人雅士在这儿出谋划策,武将们在外面操练兵马,整个湘军是一天比一天壮大。

你还别说,自从曾国藩改了做法以后,湘军的战斗力那是首线上升。跟太平军打仗的时候,那是屡战屡胜,打得太平军节节败退。曾国藩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朝廷对他也是越来越看重,给他加官进爵,把好多重要的事儿都交给他去办。

再看看《后汉书》里说的那句话:“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予之为取。” 这句话啥意思呢?就是说啊,大家都知道去拿东西是得到,可不知道先给出去,最后也能得到。曾国藩就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不再把好处都往自己怀里搂,而是把利益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开始,他还担心这样会损失自己的利益,可没想到啊,这么一弄,大家都对他死心塌地的,都愿意为他卖命。他的事业也是越做越大,最后成了晚清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其实啊,咱这人生就跟曾国藩带兵一样。好多人啊,就盯着眼前那点小利益,就跟饿了好多天的人看到一块饼似的,眼睛都绿了,恨不得一口吞下去。可他们没想到,就因为这点小利益,把身边的人都给得罪光了,以后谁还愿意跟他们一起做事啊?相反,要是能把眼光放长远点,别那么小家子气,把好处跟大家一起分享,表面上看是自己吃了点亏,可实际上呢,却能交到好多真心朋友,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干大事儿不就容易多了嘛。

就拿咱们现在生活里的事儿来说吧。在公司里,要是有个项目成功了,有的人就觉得全是自己的功劳,把奖金啥的都往自己兜里揣,对一起干活的同事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这样一来,同事们心里能痛快吗?下次再有项目,谁还愿意跟他一起干啊?可要是这个人懂得把功劳分给大家,把奖金也拿出来请大家吃顿饭,或者给大家买点小礼物,那同事们肯定都觉得这人够意思,以后有啥事儿,大家也都愿意帮他。

在学校里也是一样。有的学生成绩好,老师让他给同学们讲讲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就藏着掖着,生怕别人超过自己。可有的学生就大方得很,把自己的学习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结果呢,分享经验的学生,不仅得到了同学们的尊重,大家一起交流,还能让他学到更多新的东西,成绩就更好了。而那些藏着掖着的学生呢,虽然保住了一时的成绩优势,可却失去了跟大家交流进步的机会,还让同学们觉得他小气。

曾国藩的这个故事啊,就像一面镜子,能让咱们看到自己的影子。它告诉咱们,在人生的这条大路上,别被眼前那点芝麻绿豆大的利益给迷了眼。要有大胸怀,懂得跟别人分享。你把利益分给别人,就好像在春天播下了种子,到了秋天,收获的可不仅仅是那点利益,还有一大片的人心呢。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管是干事业,还是过日子,那都能顺风顺水,成就非凡的人生。所以啊,咱们都得学学曾国藩,把这“利共人聚”的道理给吃透了,用到咱们自己的生活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