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众人作诗

贾琏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自然也看到了宝玉,不由得压低声音,带着点过来人的口吻叹道:“宝兄弟这性子…唉,你也瞧见了,老太太宠着,谁也奈何不得。今日在方丈面前,着实有些失礼了。

幸而玄慈大师是得道高僧,胸襟宽广,未曾计较。”他语气里有无奈,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对宝玉这种“特权”的复杂情绪。

贾柯神色平静,目光依旧看着远处:“方丈所言甚是,宝二叔心性纯然,赤子本色。在北疆,这般率真性情倒是少见。”

他这话听似客观评价,却让贾琏一时摸不准是褒是贬。

贾琏干笑一声,转移了话题:“柯兄弟在北疆多年,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封爵回京,真是光耀门楣。昨日在祠堂,连珍大哥都赞不绝口。”

他顿了顿,试探着问,“不知柯兄弟日后有何打算?是打算在京中荣养,还是…?”

他虽未明说,但意思很明显,是问贾柯是否会继续在军中任职。

贾柯将杯中茶饮尽,目光投向桃林深处,那里花瓣如雨,落英缤纷。他缓缓道:“圣恩浩荡,封爵赐第。

然北疆烽烟虽暂歇,根基未稳。身为武人,自当随时听候朝廷差遣。”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与这旖旎春光形成微妙对比。

他没有首接回答贾琏的问题,但意思己然明了。

贾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又堆起笑容:“那是自然,柯兄弟忠勇报国之心,令人敬佩。

京中人事繁杂,若有什么需要为兄帮衬的,尽管开口。咱们都是一家子骨肉,理应互相照应。”

他这话说得颇为热络,既是场面话,也带着几分拉拢的意思。

毕竟,一个手握实权的武安伯,在朝堂上分量不轻。

贾柯微微颔首,礼节性地应道:“多谢琏二哥。初回京城,确有许多规矩生疏之处,少不得要烦扰兄长。”

他目光扫过正与惜春学画的贾小妹,又补充道,“小妹年幼,往后在府中,也望二哥和二嫂子多多看顾。”

“这是哪里话!小妹也是我们的妹妹,理当如此!”

贾琏拍着胸脯保证,显得十分仗义。

他正想再寒暄几句,忽听宝玉那边传来一阵更大的喧哗和笑声。

原来是宝玉的风筝线不知怎地缠在了高高的桃树枝上,一只精致的沙燕风筝在花丛中挣扎。

宝玉急得跳脚,指挥着小厮去取,小厮又够不着。

探春在一旁笑着摇头。贾环则远远站着,嘴角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贾琏见状,忙道:“我去看看,别让宝兄弟摔着。”说着便快步朝那边走去。

贾柯站在原地未动,目光从喧闹处移开,再次投向那纷纷扬扬、无穷无尽飘落的花瓣。

这京城的富贵温柔乡,这看似繁花似锦的贾府,其下的暗流涌动,只怕比北疆的朔风更需谨慎应对。

他抬手,一片花瓣恰好落在他掌心,柔软而脆弱。他轻轻合拢手指,再张开时,花瓣己悄然滑落。

贾柯并未跟随贾琏去处理风筝的麻烦,他信步走向桃林深处。

花枝低垂,缀满繁花,粉霞如烟,落英缤纷。

微风过处,便是一场无声的花雨,沾衣欲湿。

林黛玉、薛宝钗、惜春、探春、贾小妹等人也渐渐汇聚于此,丫鬟们铺开锦褥,众人或坐或立,沉醉在这片春光花海之中。

“如此盛景,岂能无诗?”探春性子爽利,率先提议,眼中带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薛宝钗含笑点头:“三妹妹说得是。今日天朗气清,桃夭灼灼,正宜吟咏。不拘韵脚,各自作一首七绝如何?”

林黛玉倚着一株老桃,花瓣落在她月白的衣襟和手中的书卷上,闻言,清泠的目光从书页抬起,望向满树芳菲,唇角微弯,算是默许。

惜春则牵着贾小妹的手,指着飘落的花瓣,轻声说着什么,闻言也微微颔首。

一时寂静,只闻风过花枝的簌簌声与远处宝玉那边隐约的喧闹。

片刻后,薛宝钗执帕轻拂去裙裾上的落英,率先吟道:

东风着意点胭脂,占尽春光第一枝。

莫道芳菲容易歇,承恩雨露自有时。

她声音温润平和,诗句雍容含蓄,既赞桃花之娇艳,又隐含“好风凭借力”的深意,气度端方,正是宝钗本色。

探春接口笑道:“宝姐姐的诗,总是这般周全大气。我也来献丑一首。”她略一思索,朗声道:

烂漫红云压树低,游蜂戏蝶乱沾衣。

谁持彩线殷勤系?留取春光伴晚晖。

诗句明快爽朗,以蜂蝶衬花事之盛,“彩线”一句既应了方才风筝之事。

众人的目光自然转向黛玉。

她正凝望着枝头一朵将落未落的花,眼神渺远,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惜。

她并未立刻开口,待一阵风过,那朵花终于离枝,打着旋儿飘落尘埃,她才轻声曼吟,声如碎玉:

胭脂新染碧云梢,一夜东风万树娇。

冷月应知花易老,清辉先葬半林绡。

诗句空灵凄美,“胭脂”、“碧云”色彩秾丽,“冷月”、“清辉”意境凄清,“葬”字更是点睛之笔,将落花之必然与天地之无情道尽,带着黛玉特有的敏感与哀愁,听得众人一时默然。

惜春轻轻抚掌,叹道:“林姐姐此诗,己得画中三昧,清冷入骨,非俗笔可及。”

她目光流转,忽然落在不远处静静听诗的贾柯身上,眼中闪过一丝促狭与好奇。

温言道:“武安伯在北疆,见惯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想必胸中丘壑与闺阁女儿不同。今日此情此景,何不也赋诗一首,让我等也领略一番边关男儿眼中的桃花?”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怔,随即目光都聚焦在贾柯身上。

薛宝钗、林黛玉眼中是纯粹的好奇与期待;探春则带着几分审视与鼓励;贾小妹更是兴奋地扯着惜春的袖子,小声道:“姑姑,我哥也会作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