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还差几分,天色依旧漆黑如墨,长枪营的伙夫们便己悄然行动起来。
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隐秘性至关重要,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成败。
伙夫们挑选了湿柴,小心翼翼地架在灶台上,尽量压低火势。
三处灶台呈品字形分布,这样既能合理利用资源,又能让升起的炊烟巧妙地混入晨雾之中,即便敌军斥候有心探查,也难以察觉。
在每口锅中,伙夫们掺入了从冻骨河取来的冰碴。
冰碴与水交融,延缓了水沸腾的时间,也降低了沸腾时发出的声响,避免惊动敌军斥候。
与此同时,制作特殊干粮的工作也在紧张进行。
伙夫们将缴获的鞑子马肉剁碎,混入粟米之中,精心制成耐储肉饼。
士兵们则用布将肉饼包裹好,小心地塞入铠甲夹层。
贾柯特意安排人用硝石熏烤粮袋,就是为了掩盖食物的气味,防止被敌军灵敏的嗅觉察觉。
到了用餐时间,士兵们以什为单位,安静地轮换着。
为了避免发出声响,铜勺都缠上了麻布,铁锅下也垫上了狼皮减震。
贾柯亲自在队伍中巡视,确保一切行动都在静默中进行。
走着走着,他瞧见王二正偷偷舔着刀刃上的油脂,眉头一皱,当即上前,用枪杆轻轻敲了敲王二的头盔,低声示警:“王二,小心点!这时候可别坏了规矩。”王二脸一红,赶忙收起动作,继续安静用餐。
在营地里,先锋部队正在进行紧张的战前准备。
士兵们先用炭灰仔细涂抹枪尖的反光处,让枪尖在雪地里不再耀眼。
接着,他们把鞑子毡毯裁成斗篷,在斗篷边缘固定上松枝。
这样,行动时松枝与雪地摩擦,便能发出类似雪地自然摩擦的声音,有效掩盖行踪。
斥候队的士兵们则在靴底绑上了枯草编织的防滑套。
这样一来,他们行进时留下的脚印就类似獾子的爪印,即便敌军发现脚印,也难以联想到是军队行动。
贾柯手持鎏金护腕,向士卒们演示“倒持枪杆腾跃”的动作。
他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大家看好了,在深雪中突刺后,要立刻像这样侧滚隐蔽,躲避敌军反击。都明白了吗?”
士卒们纷纷点头。
什长们则用缴获的海西弯刀模拟敌械,与士兵们演练反关节擒拿的变招。
什长一边示范一边喊着:“注意,敌人的招式可能多变,咱们得灵活应对。像这样,抓住他的手腕,反手一别……”
士兵们认真学习,反复练习。
在信号约定方面,众人也做了详细安排。
鸣镝箭以“两长一短”为合围信号,一旦发出,各部队就要迅速合围。
若遇伏兵,则抛掷浸油麻绳点燃作为烽火,警示全军。
在断崖处,早己预埋好火药引信,并用渔夫结红绳作为标记,安排了三名亲兵分别手持火折子看守,确保关键时刻能顺利引爆火药。
一切准备就绪,贾柯解下宁字战旗,紧紧裹住左臂。
他目光坚定,低喝道:“兄弟们,此战当效冻骨河旧例!前锋拍雪开道,为大家探明前路;中队举起盾牌,格挡住敌军箭矢;后队专射马腿,让敌人骑兵失去优势!咱们一起,把敌人彻底消灭!”
寅时三刻,黑水河谷被厚重的雪雾紧紧包裹,西周一片寂静,唯有寒风呼啸而过。
贾柯站在队伍前方,将鎏金护腕重重扣在左臂,他身上松枝伪装的雪地斗篷被风吹得簌簌作响。
贾柯目光敏锐地扫视着周围,随后迅速打出手势。
长枪营精锐见状,立刻以“雪地蛇行阵”悄然散开。
前队士兵手持枪杆,小心翼翼地拍实积雪开道,每一步都踏得沉稳而安静。
中队反持盾牌,警惕地注视着西周,时刻准备格挡可能袭来的箭矢。
后队则箭囊装满白翎箭,神色专注。
所有人的靴底都绑着枯草防滑套,在雪地上留下的足迹如同獾子刨窝的痕迹,巧妙地隐藏着行军踪迹。
就在这时,斥候王熊突然伏地,将耳朵紧紧贴在雪地上,片刻后,他抬起头,低声而急促地说道:“将军,东北三里,有渔夫结标记!”
贾柯眯起眼睛,顺着王熊所指方向望去,晨雾中,隐约可见三股扭曲的炊烟缓缓升起。
他心中一凛,立刻想起牛继宗之前的叮嘱,这是鞑子传递军情的暗号。
情况紧急,贾柯当机立断,随着一声如同獾叫般的哨响,队伍立刻变阵。
前锋迅速改持缴获的海西弯刀,刀刃上涂抹着事先准备好的马血,装作一副内讧后溃逃的样子。
中队则熟练地将火药包塞入敌尸腹腔,制成移动的爆炸陷阱,随时准备给敌军致命一击。
与此同时,在牛继宗的中军大营。
辰时整,响起连续三声铜锣,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打破了大营的宁静。
重甲营的李猛正坐在营帐内,听到铜锣声,他二话不说,抡起熟铜锏,猛地砸向冰砚,砚台应声而碎。
-----
天色还未破晓,浓重的晨雾笼罩着大地,为这次行动提供了天然的掩护。
贾柯带领着队伍,采用“雪地蛇行阵”开始潜行。
队伍里,前锋的士兵们手持枪杆,一下一下沉稳地拍实积雪开道。
他们动作娴熟,尽量不发出多余的声响,积雪在枪杆的拍打下,悄无声息地被压实,为后续部队开辟出一条隐蔽的道路。
中队的士兵们则紧紧握着盾牌,神色警惕地注视着西周。
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一旦遭遇敌人攻击,手中的盾牌就是大家的第一道防线。
后队的士兵们箭在弦上,时刻准备着。他们的任务是专射马腿,只要敌军骑兵出现,就要迅速出击,让对方失去机动性。
为了不留下明显的行军痕迹,每个人的靴底都绑着枯草防滑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