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不欠人情,鬼气本源

「魂是形,魄是灵,念是骨,魑魅魍魉,皆为吾之所用......」

黑纱女子茯灵口中默念,捏出一张符箓黄纸,贴在眼前那“血人”的眉心处。

伴随那张符箓的消散,融入“血人”体内,牛小二浑身粘稠的鲜血,伤口的血痂,顿时消失不见,缓缓痊愈。

再然后,她一手拂在那牛小二的胸口,心窍上。

从她的手臂上,化出一条充满了阴冷之气的小黑蛇。

那条小黑蛇吐出信子,看着牛小二,那双倒竖的蛇瞳似是在审视一般。

几息后,它便是从嘴中吐出一道阴冷黑气,化成了一条更小的小黑蛇,三寸大小。

那条三寸小黑蛇犹如一滑溜溜的泥鳅般,咻的一下,便是钻入那牛小二的胸口心窍处。

一会后,那条三寸小黑蛇竟又是出来。

它圆圆的头颅微抬,可怜巴巴的看着那条体型数倍大于它的小黑蛇。

那副模样,“大有一种小孩出门在外,找到了好吃的,但又被人欺负不得吃”的既视感。

而作为那三寸黑蛇的老子,小黑蛇,怎能眼看着自家的种,在外被欺负。

微微一动,就也想钻入那牛小二心窍中去,一探究竟。

可黑纱女子却并没遂它的愿,她一手轻摸下那小黑蛇,抚去其躁动的心,然后收回自己的心窍中去。

看着那条分化出来的三寸黑蛇,又看了看那牛小二,她沉默一会。

按道理来说,执念如此大,都是鬼主境程度的牛小二,心窍再如此小,也不应该连一分鬼气本源都无法容纳啊。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一念至此,她深深的看了一眼那牛小二,一手再次捏起一张符箓黄纸,抚过双眸。

「鬼眼」,开!

鬼藏神通,乃是在步入鬼藏第三境时,才可学得。

可看清世间一切不可目视之物,让其无所遁形。

这次,等女子的双眼再次睁开,不再空洞,而是变得炯炯有神。

那双灵动眸子,任谁见了,都不禁心神所被吸引。

再次打量那牛小二的心窍处,茯灵终于是瞧出来了端倪。

“这股清气......”

在她的眼中,便是看到在那牛小二的心窍处,除了一旁的一朵封印心魔妖的黑莲,还有那悬绕在男孩心窍上,一柄形状如小剑的清气。

而那股清气,她感知最为敏感,不是他物,正是与鬼气水火不容的仙气。

这时,在她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这牛小二与那名为李无愁的少年,所在三里沟村里牵扯的种种画面。

驱除鬼村百鬼,道尽牛小二心魔之秘,使出仙藏之力,再封印心魔妖,传授仙藏吐纳秘法......

“原来如此,竟是与那仙藏传承之人的少年,牵扯了如此大的因果人情。”

话语一顿,女子摇头继续道:“虽仙在前,鬼在后,你命理之中同时与这两藏同时交会,但你从出生之际,便与鬼之一道,紧紧相系。”

“鬼藏之人,本就是天选,不可人为...三里沟村,无论是蛇妖食婴,还是邪花作祟、心魔侵心,就算没有这些,最后变成一鬼村的结局,并不会由此改变。”

“只因,牛小二,你就是五百年来,在鬼藏祖师爷远去「天穹之上」后,第二位鬼藏传承者!”

“鬼藏传承者,身边必是幽魂萦绕,阴魂丛生。”

就在这时,这位开了「鬼眼」的黑纱女子茯灵,目光望向右侧。

范府内,那范娇娇以及其他范府人的鬼魂,皆是出体,被那天上的「鬼鼎」所吸引飞去,要入那被邪花紫火烧得越来越旺的鼎中。

再穿过那廆城的长长街道,朝那廆灯护河的岸边望去。

虽隔着老远,但她还是能一目了然的看到,此时那名为李无愁的少年,正遭遇生死、剥夺仙气本源的重大危机。

要被那想以仙气替代一缕天道气,从而突破六境桎梏的「化外胎灵香火妖」,给夺去。

“我鬼藏之人,可欠世间任何人的人情,却唯独不可欠仙藏之人。”

“师弟既欠,那便由我这个大师姐的,替他还之!”

茯灵的声音,虽无任何情绪,犹如一具死气沉沉的尸体开口。

但冷冰冰的言语中,却依然能听出那般决然。

一身六境大圆满的气息,瞬息迸发,细长手掌摊开,一散发着黄晕气的阴阳罗盘便是显现她手。

黑纱女子口中轻吐微风,那阴阳罗盘上遮挡视线的黄雾便是散开。

罗盘小天地,随她心念而动,很快便是显现出在那廆灯护河岸旁,李无愁一众斩妖人对阵那邪僧空海的一幕画面。

在那李无愁即将被邪僧空海,开膛破窍,夺去仙气时。

这位既是震州百晓堂堂主,又是当今那传说中鬼藏传承者的女子。

她出手了。

一指轻弹,无数张符箓不知从何处显现,大化小般,皆飘入那罗盘小天地之中。

黑纱女子的茯灵,所领悟的「意」境,就乃那符傀———白衣刺客。

这次,对比上次在那雅间「符房」内,她用了七分力。

拥有着“灵修三境,武夫两品”实力的白衣刺客,数不胜数。

不过半炷香内,就将那饲养化外胎灵的邪僧空海,给锁在符箓之中。

最后,替牛小二还人情的她,则是将那能决定邪僧生杀大权的符箓,交予在了李无愁的手中。

等完成这一切,那条三寸小黑蛇,一脸雀跃的涌入新主的心窍之中。

而那原本所占据牛小二心窍的那缕仙气,则是在失去与本主李无愁的那道因果牵绊后,渐渐消散。

心窍旁,那被封印在黑莲里的心魔妖见此,一脸大喜。

「哈哈,没想到,还有这种事,没有了那股清气,我看谁还能拦我心魔妖,这具躯体是我的了!」

可就当它刚刚有所举动,要从那巴掌大的黑莲花里探出头时,却是看到有一条庞大的黑蛇,好奇的望来。

那对蛇眸看向它,竟满是垂涎欲滴的渴望。

毕竟,这只由牛小二滋生而出的心魔妖,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由牛小二自身执念所化。

再加上,它本是汲取了百道鬼魂的心魔大妖,身上阴气极重。

由一名鬼主的执念所化,身上又有着百道鬼魂的阴气底蕴,这两者相加,对于那本体乃是「鬼气之源」的三寸小黑蛇来说,无不是大补之物。

就犹如......

那山泽野修,风餐露宿时,偶遇到了一处藏有无数天材地宝的洞府。

那山下灵修,穷困潦倒时,在街上捡到有浩如烟海般仙源的乾坤袋。

那山上灵修,大道瓶颈时,仙光乍现,仙缘临身,领悟到了那长生大道。

张开血盆大口,那三寸小黑蛇就想将那心魔妖吞入腹中。

那心魔妖见此,被吓得魂飞魄散,一下子便是钻入那黑莲之中,不敢再冒头。

「危险,太危险了,这新来的主,怎么比那之前的主,还要凶!」

「那就等,五年!只要再等五年!」

「到时候封印自解,我要出去,天王老子来了都没用!!」

心魔妖心中不甘大吼。

外界。

做完这一切, 救了那少年一命,从而化去牛小二体内一缕仙气的黑纱女子。

她示意胖子钱锗放下背后竹箱。

竹箱落地,若人仔细看去,那哪里是什么竹箱?

分明是一座方方正正,有着无数小房间,犹如一竹楼的竹雕。

“鬼主,这是要将二鬼主放进「关扑铺」中吗?”

胖子钱锗,一脸笑着说道,他跟了自家堂主那么久,自然眼力见十足。

这不,“二鬼主”就喊上了。

而那黑纱女子,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他们鬼门的大鬼主,相当于门主了。

这般“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溜须拍马,不愧是能当上「关扑铺」的东家,那震州百晓堂的二把手。

“嗯,他才接纳鬼气本源,需要适应,这一沉眠,也不知多久会醒来。”

“需要一处静地,「符楼」就刚好合适。”

“得令。”

胖子钱锗说着,就是抱起那牛小二,要往那竹楼里塞去。

中途,他还对着一旁,那附身于光头捕快的狗蛋儿,道:“好兄弟,那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呀,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说完,他还有些鬼鬼祟祟的凑身上前,小声道:“钱大哥以做了那么多年鬼侍的经验,好言告你一句,趁魂魄还没完全定身,你若能找回自己生前的肉身,最好是入主己身......”

“毕竟有句老话可说得妙,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说完,也不待那狗蛋儿如何作想,他就是转过头,有些惊奇道:“鬼主,这二鬼主怎么放不进去啊。”

一旁,那狗蛋儿闻此言,整个人稍稍一愣。

望向那西边一角,他能感受得到,自己死去的肉身,就躺在那偏院破屋内,如一无根之木。

刚刚才成为鬼侍不久的他,随着那点点灵智回归,生前一些不完整的碎片记忆,浮现脑海。

【大肉包子,吾主还没吃到我亲手给他的大肉包子】

喃喃自语的他,放下身上的秀才,整个人就是鬼魂出体,寻自己的本体去了。

黑纱女子见到这一幕,不动于衷,其实那狗蛋儿若是想放弃自己的原身,她也会像与那钱锗一般,给他以符箓纸人,捏一具适合自己魂魄的「符傀」。

“鬼主,这如何是好,二鬼主似是不愿进「关扑铺」里去。”

抱着那牛小二的胖子钱锗,此时累得满头大汗,毕竟抱一名鬼主,那分量对他来说,可是不轻。

“我感觉我胖子自己都要迈进去了,可二鬼主就是进不去。”

茯灵走了过来,垂眸,看着那呼吸沉稳,连绵不绝的牛小二。

眉梢微挑,淡淡道:“仙气散去,吐纳还在,想知恩图报,不愿彻底割舍嘛。”

“人味有些重了,这与我们鬼藏之道,倒有些相悖。”

也在这时,从那廆灯护河岸处,传来了那花妖的声响。

「百晓堂堂主,既己出手,何不现身?」

随即,一巨大的花掌,就是显现于那片半空,且朝李无愁一众斩妖人砸去。

“唉。”

黑纱女子内心一叹,一息后,她转过身去。

再次看着那处河岸。

报恩?

那师姐再帮你一次。

不过这次,师弟你就不再欠他的人情,而是欠师姐的人情了。

师姐的人情,可不便宜......

说完,这位黑纱女子看着手中的阴阳罗盘。

看着那从罗盘上空,渐渐浮现出的一道铺天盖地般的花掌。

她左手掐诀,挂在脖子上的那道黄纸符箓,来到她的指尖。

随着女子身上一股超然的大道气息散发,那张明显非同凡响的符箓,上面所勾勒的符文,朱光大放。

一扔,那张符箓便如一鸿毛般,轻轻落入右手中的罗盘内。

这次,那张朱光大放的符箓,不再化小,而是正常落入那阴阳罗盘内。

看上去,就犹如一面黄色旗帜,在盘上迎风而动。

后方,那撑着油纸伞的丫鬟香云,一手无比震惊的掩嘴,眸子骤缩,她看到了这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画面。

只见在那廆城上空,一张巨大还泛着朱赤红光的符箓黄纸,穿透层层乌云,缓缓落下。

那张符箓,屹立于天地,纸上还散发着一股极其玄妙的大道气息。

与那张百丈高的符箓相比,那庞大的花掌,瞬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碰触到那符箓的刹那,那由无数紫色花瓣凝成的花掌,便是尽数湮灭,不在空中留下一丝花晕。

这就是两刻时辰间,在范府这边所发生的种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