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寒灯落卷

放榜那日,任佳慧是在城南破庙的香案下找到自己卷子的。黄榜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他的名字不在前列,甚至不在任何一列——那篇被御史称赞的策论,此刻正揉成一团,塞在“落卷”筐底,纸上朱批潦草刺眼:

“狂生呓语,毁谤时政,永不许再试。”

庙外下着春雨,淅淅沥沥打在残碑上。他展开卷子,见“清仓廪、肃吏治”几字被朱砂圈得通红,像几道血痕。想起考试时监试官那惊骇的脸,想起胖书生炫耀时的得意,他忽然笑了,笑声在空旷的庙里回荡,惊飞了梁上的蝙蝠。那笑里没有悲戚,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冷意——果然如此,圣贤书里的“选贤与能”,终究抵不过三千两贽礼。

他在破庙住了三日,用庙里的残香灰调水研墨,在卷子背面继续写。写路上见过的流民寨,写州县粮仓的鼠洞,写山匪据点的水源图。破庙的墙壁被他用炭笔涂满了字,从《周易》的“穷则变”到《墨子》的“兼爱”,最后在中央画了个大大的“民”字,笔画里掺着他指尖磨出的血珠。

第西日,那个接了他干饼的考生找来了,手里提着半袋米:

“任兄,我中了副榜,分到县里做训导……这是我的束脩,你先拿着。”

任佳慧推了回去:

“你留着,给县里的穷孩子买纸笔。”

考生还要再劝,他却指着墙上的字:

“你看,我在这里写,和在朝堂写,有何不同?”

任佳慧最后还是在州府城郊租了间漏雨的茅草屋,靠替人抄书、写讼状为生。

屋子小得只能放下一张破桌、一领草席,桌上永远摆着那支秃笔和半块松烟墨。来雇他的多是贫民:老妇要写状纸告儿子不孝,货郎要记流水账,戏班要抄戏文。他分文不贵,有时甚至用半筐红薯抵工钱。

某次,一个绸缎庄老板让他抄账本,他却在账册空白处批注:

“某笔‘损耗’三十匹布,按市价可购良田五亩,恐有舞弊。”

老板见了,气得要撕账本,他却不慌不忙:

“我己将可疑账目另抄一份,若老板要灭口,不妨先看看门外——”

原来他早算准老板心虚,故意将写着“告官”二字的纸团丢在门口,引得邻居围观。老板最终只能灰溜溜走了,还多给了他十文钱封口。

他的名声渐渐在市井传开,都说有个

“任夫子”,字写得好,还懂“怪学问”。

有流民来求他,说官府要拆他们的窝棚,他便取出那本《大明律》,指着“凡流民愿归籍者,有司当给田亩”的条文,带着流民去县衙门口念诵。县令恼羞成怒,要打他板子,他却掏出考试时记下的粮仓亏空数据:

“大人若打我,我便把这些数字贴到城门上。”

县令脸色煞白,最终不了了之。

夜里,他常坐在窗前,就着豆油灯看那本《市井杂记》。书页间夹着新采的草药标本,还有从破庙里拓下的残碑文字。他开始在书里记录州府周边的“怪现状”:某粮商如何用沙掺米,某牙人如何伪造地契,某官衙如何“吃空饷”。写着写着,笔尖会停在“科举”二字上,想起贡院那盏寒灯,想起御史拍案的声音,眼底便燃起一丝不甘的火。

隆冬时节,州府爆发瘟疫,棺材铺的生意好得冒烟。官府只知贴符驱邪,任佳慧却想起《本草衍义》里的“黑豆甘草汤可解百毒”。

他没钱买药材,便带着几个流民去后山挖甘草,又说服磨坊老板赊了半袋黑豆,在破庙里支起大锅熬药。

有人不信:“

书生懂个啥?喝了出事你赔命?”

他不说话,自己先灌了一碗,然后挨家挨户送药。三天后,喝了药的流民果然好转,没喝的却病死了大半。这下没人再疑,连县令都派人来“慰问”,想把功劳揽到自己身上。任佳慧当着众人的面,拿出《本草》原句:

“此乃先贤方,非某之功。但求大人开仓放粮,让百姓能吃口饱饭,瘟疫自去。”

县令被噎得说不出话,最终只得拨了些霉变的粟米。

他还做了件“奇事”:用《考工记》里的榫卯原理,给流民设计了可拆卸的“窝棚”——几根木杆,几张草席,半天就能搭起,拆了还能背着走。又根据《水经注》的记载,在干涸的河床下找到暗渠,带着流民挖了口井,解决了饮水问题。流民们感激他,叫他“任先生”,有人把分得的口粮省下,偷偷放在他门口。

某日,他在井边打水,见水中倒映着自己的脸:清癯依旧,只是眼角多了几道细纹,鬓角竟也有了星点白发。想起十三载寒窗,想起贡院那场考试,忽然觉得,落榜未必是坏事——若真做了官,怕是早被那染缸浸黑了,哪还有机会蹲在泥地里,用这支秃笔,给活人找条活路?

现在,他的《市井杂记》己写满了三大本,改名叫《民瘼录》。里面记着各州府的粮价波动、苛捐杂税、冤案错案,甚至还有各地土匪的活动规律。他用算学统计灾民人数,用药理标注易发病区,用机关术画出粮仓防御图。这些文字不能拿去换钱,却成了他最珍贵的东西。

有时,那个中了副榜的考生会来看他,带来官场的消息:

“任兄,当年赞你策论的陈御史被罢官了,说是‘结党营私’……”

任佳慧听了,只是默默给灯盏添了些菜油:

“他敢说真话,便是好官。”

考生叹气:

“你这《民瘼录》若被官府发现,是要杀头的!”他却笑了,指着窗外——月光下,流民们住着他设计的窝棚,井边传来打水的声响,

“杀头?他们能杀我的头,却杀不了这些事。只要这世道还有不公,我这支笔,就不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