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提前问世的内阁制度

“给咱仔细讲一讲,这个内阁制,到底是什么玩意。”

老朱一脸疑惑的看向小朱。

“内阁制,就是在三省六部的基础上,做出改动,将原本的三省制度权利分化出来,组成内阁……”

随着小朱的讲解,老朱的表情也几经变化。

内阁,重在分权二字。

同时也对最高决策,也就是皇帝进行辅助。

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集权的同时,将压力分摊出去。

总的来说,内阁制是一种改良,同样也是有利有弊。

不管怎么说,这种制度对于皇帝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老朱一边听,一边斟酌。

眼光毒辣的他,很快就发现了内阁制的核心,在于决策权牢牢地被皇帝所掌控。

内阁官员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

如此一来,就大大的降低了皇帝处理政务的压力。

同时,老朱也发现,这其实也是在变相的建立起一个皇帝与百官之间的缓冲地带。

还能分化百官,防止类似丞相制度那样的一家独大。

其实还有一点,朱标是没有说出来的。

那便是此前苏哲讲到的,关于皇位继承人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带来的好处与坏处,朱标不可能不懂。

但还是那句话,稳定大于一切。

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稳。

世界上就没有完美的制度。

内阁制的出现,己经是一种进步了。

“标儿,你做的好啊……”

老朱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看看,这就是他老朱家的麒麟儿!

内阁制,好啊。

“爹,其实内阁制并不是我想出来的。”

“哦?那是谁想出来的?是仙长?”

老朱愣了一下,然后好奇的询问下去。

“其实这个制度,最初是老西他……”

朱标如实的讲出了这个事实。

没错,内阁制最早诞生于永乐年间,想出来的人……就是朱老西——朱棣。

最初,这个内阁只不过是类似于秘书性质的临时机构。

朱棣他想出来这个方法,其实也是变相的偷懒。

为啥,因为要北伐么,光一个儿子哪够。

到了宣德年间,内阁才正式登台亮相。

在听到是朱老西弄出来的内阁,老朱的表情那叫一个精彩。

“那个逆子!”

别扭,实在是太别扭了。

一方面,老朱觉得,自己的孩子还是蛮优秀的。

另一方面,想到老西,就让朱元璋咬牙切齿。

对于自己的好弟弟,朱标其实没有多少恨。

毕竟,在那个未来里面,他早早地就离开了人世。

了解了靖难之役的整个过程,以及原因后,朱标甚至觉得,幸亏是朱棣抢到了皇位。

当然了,你要说朱标就真的能够心平气和的接受,那也是不可能的。

“等那个逆子好了,再继续揍!”

相比较之下,老朱的脾气就是典型的,一点就炸。

此时,金陵城燕王府内,朱棣趴在床上,一脸的生无可恋。

多大的人了,还被老爹打的皮开肉绽。

关键是,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错哪儿了。

简首不讲道理……

嗯,好吧,自家老爹啥时候讲过道理了?

一想到这里,朱棣的心就拔凉拔凉的。

“妙云,你说我是不是爹捡来的孩子?”

燕王妃,也就是徐达的女儿徐妙云,此时正在给自己的丈夫换药。

忽然听到了这句没来由的话,燕王妃嘴角就是一抽。

“休要乱说,要是被陛下听到,你又得挨揍了。”

“可是……”

“雷霆雨露都是君恩。”

说实话,被揍不是什么问题。

以前朱棣也没少被揍,可这一次,好像有点严重。

燕王妃也暗暗心惊,甚至还找到了自己的父亲,但终究是一无所获。

其实,比起被揍的起不来,更严重的事情,是陛下一口气将所有的藩王都招了回来。

这背后,透露出来的信息,有一点让人细思极恐。

到底,出了什么事?

以往,大家还都能够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甚至是打探到一些消息。

可自从太子殿下失踪过后,整个东宫,或者说整个紫禁城,里里外外都被筛了一遍。

谁敢在这个时候乱嚼舌头,那是真的不把自己的脑袋当一回事。

宫内的消息,几乎是断绝了。

‘哎,希望不是一个多事之秋吧’

画面回到紫禁城内。

小朱说了半天,有点口渴。

然后他一把将自己的假发给摘了下来。

那一瞬间,老朱的眼珠子明显从椭圆变成了正圆。

“你!你!”

老朱颤颤巍巍的伸着手指,点向自己的好大儿。

“爹,这个我可以解释……”

寸头的朱标表情有点僵硬。

他刚才顺手摘了假发,主要是在殿内待的时间久了,有点闷。

然后就习惯性的摘下来了。

反正内侍都在外面,朱标赶紧将假发重新戴好。

然后他就看到了脸色迅速变黑的老朱同志。

“胆子肥了,敢剃头了?怎么,你也想出家?和当初咱一样?”

冷笑中的老朱,首接抽出了腰间的皮带。

“不是,爹你听我狡辩……不,是解释。”

朱标心里面咯噔一下,然后双手连连摆动。

“解释?你难道不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是被外人知道了,猜猜有多少奏折要飞进来?!”

下一秒,秦王绕柱再现人间!

朱标麻溜的躲避,后面的老朱越想越气。

“你还敢跑!”

“爹,不跑难道就站在那里给你抽么?我又不傻。”

朱标可不愿意挨上老朱的皮带,那玩意儿打在身上,疼的咧。

今天要不是朱标自己下意识的举动,老朱还真看不出来那一头黑发是假的。

现在好了,给老朱逮到机会,揍儿子那叫一个轻车熟路。

估摸着,经验全都是小朱那些个好弟弟们给培养出来的。

这一日,紫禁城内,父慈子孝的场面又一次上演了……

十几分钟后,老朱气喘吁吁地丢下了手里面的皮带。

只有朱标敢在老朱动手的时候躲,你试试看换成其他人,肯定是不敢躲的。

跑累了的老朱,心中的火气也降低了不少。

“记住了,无论何时何地,你都不能给咱露馅!”

“知道了,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