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不伐?伐!

“胡闹!”

砰的一声,老朱气的拍了桌子。

这小朱一回来,老朱才开心了没多久,结果小朱上来就是一句‘请伐岛国’,这不是胡闹是什么。

要知道,老朱曾经列下的不征之国,里面就有岛国。

在他的观念里面,那地儿邪乎的紧。

根据一些记载,岛国是漂浮在大洋上的极端之地。

啥意思呢,就是不毛之地。真正的苦寒之地,不祥之地。

君不见,暴元征伐,都自己折了么。

那地儿,不好,人也垃圾。

看看那些小鬼子,一个个丑的不行还个矮。

“父皇,儿臣没有胡闹。”

朱标没有理会老朱的怒气,而是一本正经的解释起来。

“父皇,你可知,在数百年后,就在我们的脚底下,这片土地上,岛国那些畜生,屠杀了三十多万华夏子民!”

轰隆隆!

那是一场,比地狱还地狱,比灭绝人性还灭绝人性的恶性灾难。

就在金陵城,就在他们站立的地方……

当朱标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老朱的表情瞬间僵住。

对于仙界能够知晓未来,老朱是信的。

“怎么会这样?”

数百年后的事情,带来的冲击,依旧让老朱面色瞬间变黑。

一群倭奴,居然不知死活的造下如此孽障之事。

可这把火,还不足以烧出老朱的恨意。

所以,朱标拿出了第二个重磅炸弹。

“整个华夏被那岛国入侵,超过三千五百万人的伤亡……”

多?多少?

老朱的心,再次被重重一击。

明初才多少人?

三千五百万……那是要亡国灭种了啊!!!!!

“来人!”

随着老朱的一声怒吼,一道命令传出了紫禁城。

“去,把岛国的使节团,全都给朕拉出去砍了!!!”

几乎是同一时间,贞观七年的长安,丽正殿内,李二也吼出了同样的话。

先去把岛国的使节团通通砍了!

“不,砍了还不够,给朕剁碎了喂狗!那帮畜生没有全尸的资格!”

老朱的脸都变成了关公的颜色。

不杀,不足以泄那心头之恨。

杀使者团,根本不算事。

“父皇,岛国上……有金山银山。”

当老朱才刚刚平息了一点愤怒,然后从情绪激动中缓过神来恢复理智的时候,小朱同志终于是拿出了‘核弹’。

此话,当真?

丽正殿内的李二,噌的一下站了起来。

然后两步跨过数米的距离,首接来到了李承乾对面前。

如鹰一样的眼睛,无比锐利得盯着李承乾。

“错不了,而且有地图。”

李承乾平静地承受着千古一帝李二的威压,不卑不亢。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这轻描淡写的样子,让李二的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嗯,是眼红,眼红那岛国上的金山银山。

如果说,杀死岛国使节团只是泄一时之愤,那么金山银山,才是真正能够驱动大唐和大明远征岛国的核心动力。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苏哲潜移默化的利用仇恨与贪婪,来驱使大唐和大明,提前拉开对外征服……或者说对外殖民的野心。

海禁?

消化,当真金白银送到面前的时候,你看老朱他坐不坐的住。

你看那些满口仁义的清流,还能不能做到知行合一。

人么,都一样。

世家大族也好、地主财阀也罢,别老盯着苦哈哈的农民手里面那一亩三分地。

这天下,大着呢。

当利益作为驱动力,驱使这些统治阶级向外开拓,哪怕只有一步,或者半步,苏哲就己经很满足了。

送秦始皇地球仪没啥用。

但是送李二和老朱地球仪,那是真有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句话可太吸引人了,没有哪一个皇帝,能够拒绝这句话背后的东西。

恰好,距离华夏最近的岛国,就是一个完美的沙包。

打一拳,就能流出金灿灿,白花花的金字银子。

就问你要不要吧……

至于说,石见银山到底能不能持续带来那么多的银子,亦或者过多的银子会不会冲击本土市场,那都是后话。

再怎么说,也是利益大于亏损。

这笔生意,老朱会犹豫么?

答案是——会。

不只是老朱犹豫了,李二也犹豫了。

偏听偏信算不上,不管是李承乾还是朱标,都是正儿八经的带来了仙界的好处。

但作为帝王,关系到兵事,老朱和李二,这两位本就是皇帝中玩军事玩的最强的选手,对待战事的态度也差不多。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两位皇帝,都做出了最理智的行动。

那就是,派人前往岛国探查。

要把石锤的证据拿在手里,才会出兵。

其实就算他们不怎么做,承乾和小朱都会暗中派人去调查,然后将到手的证据放在百官面前。

朝廷不是一家之言,兵事不能妄言。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今天晚上,李二和老朱,恐怕是睡不着咯……

或者说,在得到确切的证据之前,这两位皇帝都不会睡得踏实。

老朱陷入了沉思。

“父皇,我们需要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所以儿臣建议,组建一支新的水师。如今东南沿海地区,倭寇之灾屡见不鲜,即便短时间内不去征伐岛国,我们也需要一支强大的水师,去消灭那些横行的海贼。”

朱标将他早己经想好的计划拿了出来。

大明的水师,其实并不差。

只不过因为要驻防在各地,所以力量也比较分散。

重新整顿海防,不仅关系到日后远征岛国的顺利,还关系到大明沿海地区的安全。

朱标准备花一段时间,先把这事儿做好。

“标儿说的有道理,这件事咱会安排人去做。”

老朱现在的观念,己经松动了。

海禁之事,看来是得缓一缓,或者说开个口子了。

其实倭寇之灾己经出现过不止一次,老朱对这件事也很烦。

就算没有在岛国发现金山银山,他也得早点让东南沿海的老百姓一个交代。

总不能真的让后世子孙戳自己的脊梁骨吧。

未雨绸缪这种事,本就是老朱擅长做的。

他总是想要让几代人做的事,一代之内就解决。

这就是典型的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