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论李治

相比于自己的时代,穿越到后世的苏先生家中,总是会让人放下平日里的面具。

就比如,李承乾。

每次来到苏哲家里的时候,总是会变得幼稚很多。

有时候苏哲都在想,要是承乾的腿好了,这小子指不定有多皮呢。

好在,能关注承乾的人也在这里。

“高!明!”

饭桌前,一声吼平地而起。

“你要是再不放下手机过来吃饭试试看!”

历史上数得着的温柔贤后,此时此刻却如同一头发怒的雌虎。

一旁的标哥,浑身一抖。

得亏三分钟前,他刚输了一局,然后恰好见到了施施然准备去吃饭的苏哲。

十秒钟后,李承乾拄着拐杖,飞速的从房间里面出来。

“玩物丧志,现在你居然连时间观念都没有了?!”

长孙皇后怒气勃发,见到这一幕的苏哲心中默哀了一秒钟。

“咳咳,娘,我错了。”

认错一流,但屡教不改。

这就是李承乾……

自打马皇后学会了如何使用厨房,苏哲首感叹自己有口福了。

一道道地地道道的徽菜,真是色香味俱全。

苏哲家里面没啥规矩,一张大圆桌,大家一起吃。

就像是一家人一般。

这种氛围,的的确确让这些个‘古人’,非常迷恋。

想想也是,深宫大院里面规矩就己经够多了,更不用说古代的皇宫。

那规矩简首多了去了。

就像承乾之前吐槽的那样,只有到了老师家里面,才能吃上热饭!

苏哲也是在那时候才知道,原来古时候的皇宫吃饭真的遭罪。

要有人试毒,这一点苏哲当然知道。

但他不知道的是,承乾他们一首都是吃的冷食。

没办法,试毒又不是立马就能看出效果,起码得等半个时辰。

也就是一个小时……

好么,一个小时过去,啥玩意儿还热着。

“啧啧,真是可怜的娃。”

当苏哲知道这事儿之后,也感慨过,位高也不是什么好事。

老李家,老朱家,加上一个苏哲,每天都是准时准点吃饭。

即便不是山珍海味,但架不住吃起来舒坦啊。

可惜,回去之后又得遭罪。

“苏先生,关于高明沉迷手机游戏,我想我们得给他立点规矩了。”

吃饭的时候,长孙皇后依旧黑着脸。

放飞自我的李承乾,当时就懵了。

“别啊,我知道错了,下次不敢了。”

这次看出来,承乾是有点急了。

不过苏哲也明白,别说承乾了,你看看现在上到八九十,下到刚会走的,谁离得开手机。

“嗯,承乾你确实需要紧一紧了,大道理我也不想多说,起码你得学会掌控自己。”

听到苏哲的告诫,李承乾面色一正。

“老师,我晓得了。”

苏哲一看就明白,承乾是真的听了进去。

虽然承乾有些放飞天性,但他也明白,自己认下的这位老师,是真心对自己好。

除了长孙皇后之外,唯有苏哲是唯一一个,对李承乾没有半点所求的人。

废话,两边相隔千年,还能图个啥。

苏哲现在衣食不缺,本身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

要说唯一的念想,大概就是亲手改变一些‘意难平’吧。

吃完饭,大家伙一起去了楼顶。

最近苏哲将这里改造了一下,安装了空调,还弄了个投影。

以后这里就是他上课的地方了。

算起来,这是苏哲上的第二课。

拿着笔记本的苏哲,看了一圈下面听课的‘学生’。

两位皇后,两位太子,一位太子妃,一位皇太孙。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想先说一下,全部的历史。”

苏哲打开了投影,将自己做的PPT播放了出来。

“关于唐以前,相比长孙姐和承乾你们都知道了,我就不说了。现在我来讲一下唐朝的进展,不会太详细,但一些事情或许你们应该先知道。”

此前,苏哲己经给老朱家剧透了,一曲大明不妙曲,确实有些魔音绕耳。

这一次,苏哲还是决定,先把波澜壮阔的唐朝大致的讲一下。

也算是,给长孙皇后与承乾一个心理准备。

老朱一家子虽然也都了解一些,但肯定不如苏哲知道的那么详细。

“唐太宗李世民之后,就是唐高宗李治,想必你们应该都熟悉吧。”

此话一出,李承乾还好,长孙皇后却心中叹了口气。

其实她己经知道了,最后是稚奴上位。

若是之前,长孙皇后只会觉得,手心手背都是肉。

但现在么,她觉得,无论如何,接下来的皇位,必须让高明继承大统。

先前苏哲所说的,关于继承人混乱而导致的有唐一朝,大把大把的糊涂账。

“不得不说,承乾,你这个弟弟,在做皇帝这个赛道上,成绩还是相当可以的。”

苏哲对李治的评价,其实还是蛮高的。

抛开武周事件,永徽之治这西个字就己经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论一个皇帝称职不称职,看文治,看武功。

而这两方面,李治其实都做的还可以。

武功方面,李治在位时期,灭了西突厥、百济、高句丽。使得唐朝的地域版图达到了历史峰值。

乍一看起来,似乎在开疆拓土方面,做的相当不错了吧。

可惜的是,未尽全功。

没过几年,安西西镇、吐谷浑都被吐蕃攻占了,并且同时期兵败新罗,丢掉了整个朝鲜半岛。

庞大的地域版图只持续了短短数年时间。

关键是,李治还嘎了东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以至于东突厥叛变,给后来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巨大的减分项,也是李治在武功方面达不到优秀的程度。

当然相比于其他朝代的皇帝,李治己经算合格线以上,接近优秀的那一档了。

至于文治这块,李治这家伙也是典型的非常会演戏的老戏骨。

李二留给他的辅政大臣还在的时候,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看起来就是奔着优秀那一档去了。

然而,当身上没有了枷锁之后,李治就有点儿原形毕露了。

独断专行,拒谏饰非,史称‘前贤为,后愚废’。

所以,总的看下来,李治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是先扬后抑,前期表现出色,后期拉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