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下定决心的长孙皇后

看完了唐朝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孙皇后只觉得心绪也跟着起起伏伏。

窥见未来的一幕,让她意识到了很多问题。

作为皇后,她能做些什么呢?

正如李承乾之前说的那般,此为千载难逢的机遇。

能避免太多的过错,少走弯路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东西。

“不行,妾身不能就这么返回,我还能做更多的事情!”

没错,长孙皇后在了解了唐史之后,第一反应是庆幸,第二反应则是斗志。

为了大唐,为了李二,为了承乾,还有为了自己,她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苏先生,若是妾身可以留在这里,不知先生愿意否?”

“啊?”

有那么一瞬间,苏哲有点麻。

等会儿,你这长孙皇后,是想干什么?

“我不是曹贼,谢谢。”

苏哲一头黑线,想也不想的拒绝。

曹贼?

长孙皇后微微愣了一下,然后像是想起什么,顿时掩嘴一笑。

“苏先生想岔了,妾身是想学更多的知识。”

原来如此。

苏哲眨眨眼,然后面不红心不跳的点了点头。

“可以,只是如此的话,对你身体也有好处,另外下次让承乾把小兕子也带过来,这娃挺可怜的。”

小兕子啊,意难平啊。

“哦对了,最好把长乐也带过来检查一下。”

既然想到了小兕子,那么长乐公主的问题也顺带解决了吧。

“那就多谢先生了。”

长孙皇后随后就拿了几张纸,刷刷刷的开始给李二写信。

等过两天承乾回去之后,就把这些信交给李二。

到时候,李二就能知道该怎么做了。

想写的东西太多,长孙皇后也只能挑重点。

其一,就是关于太子之位,以及越王李泰的安排,必须要立刻马上解决!

决不能让‘历史’重演。

只可惜,长孙皇后要留在这里一段时间,没办法回去,不然指不定李二要遭殃。

第二,就是关于自己留在仙界的想法,她这样做是在为大唐争取更多的利益。

不得不说,千古贤后的眼界就是高。

在长孙皇后写信的时间,朱标那边也接受了自己现在的处境。

“就是不知父皇现在那边会出怎样的岔子……”

朱标有些苦恼的摇了摇头。

自己失踪,大明朝会陷入怎样的动荡,光是想一下就头皮发麻。

老朱……那是真的是,很难让人评价的皇帝。

朱元璋,为啥苏哲会认为,只算半个千古一帝呢。

究其原因就在于,他这位大明开国皇帝,文治武功都差半口气。

不管是时代的局限性,还是老朱个人能力的欠缺,总之他虽然给大明树立了风骨,或者说给经历百年外族欺压动荡的汉民族重新塑造风气,但是在治理朝政上,老朱的水平,完全不能用优秀两个字来评价。

回到朱标这边,他在感慨的时候,一旁的李承乾有些忍不住想笑。

果然,这位后世太子,也得苦恼。

其实,在朱标穿越之后,平行时空的大明王朝,真的是字面意思上的乱了套。

早在洪武十年,太子朱标就被老朱安排监国。

啥意思呢,就是所有事情,都得先过一遍朱标的手。

你看看,为啥说懿文太子朱标是前所未有的超级稳的太子,原因就在于此。

此前,此后,从未有哪个王朝继承人,像朱元璋这样信任培养朱标。

后来那位朱标的好西弟,亲爱的judy父子,虽然事实上也是太子监国,可Judy对朱高炽,可不像朱元璋那样。

所以才会有人开玩笑说,朱元璋才是最大的太子党……

玩笑归玩笑,洪武十一年,朱标穿越失踪,顿时整个应天府都炸了锅。

“滚!都给咱滚!一群没用的东西!”

明故宫,奉天殿内,朱元璋如同一头受了伤的雄狮,怒目圆睁的看向底下一群跪拜的文武大臣。

太子失踪,朱元璋在知道这个消息后,都快疯了。

起初,他以为是胡闹。

可随后,东宫找不到任何踪迹,朱元璋首接拿起了刀子。

对,字面意思上,拿起了刀。

此时,当朝丞相,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胡惟庸。

巧的是,洪武十一年九月,胡惟庸升任左丞相,统领百官。

可以说,此时的胡惟庸,真的是权力滔天,但同时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切其实都是老朱特地安排的。

谁也没想到,刚刚成为风光无限的丞相,立刻就要面临太子失踪这样奇葩的事情。

胡惟庸跪在下面,冷汗不断的冒出来。

“找不到太子,咱就让你们都去陪葬。”

阴冷的话,就像数九寒冬最猛烈的寒风,吹得下面的百官瑟瑟发抖。

原因无他,顶上这位,是真的会杀。

和先前李二封锁长安一样,老朱也是第一时间就下令封锁整个应天府。

同时,锦衣卫的前身,亲军都尉府则接管了大都督府,节制全城兵马,封锁各大城门。

亲军都尉府其实就是锦衣卫的前身,至于大都督府,洪武十一年朱元璋还没有改其为后世大家熟悉的五军都护府。

一时间,整个应天府内,到处都是披甲执兵的士兵。

老朱在愤怒的时候,依旧没有忘记紧跟后手。

他急召己经开拔前往西番的蓝玉以及义子沐英,就地停止,等待进一步的命令。

洪武十一年的朱元璋,己经51岁了。

正所谓五十知天命,己经在位十一年的朱元璋,内心中的悲伤溢于言表。

而坏消息,也在一个接一个的到来。

马皇后在得知了太子失踪后,首接昏了过去。

太医说是怒急攻心,虽然暂时无大碍,可万一太子真的出了什么好歹,恐怕马皇后也不容乐观。

偏偏,太子妃常氏即将临产,这时候更是容不得半点马虎。

里里外外的各种危机,一股脑的全都袭来,51岁的朱元璋这时候却只能像个磐石那样屹立在风暴前方。

他甚至都不能来得及去多悲伤,这个新生的帝国,必须要在他强硬的指挥下,继续前进。

整个东宫都被隔绝了起来,太子侧妃,也就是吕氏被首接圈禁起来。

除了临产的太子妃常氏,其他所有东宫之人,全都被关押到了昭狱里面。

朱元璋可不管那些,太子失踪,东宫的人一个都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