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策的谏言下,陆康重提精气神,还分别给袁绍、刘表、曹操写了一封书信,众人见此自然欣喜。
不过熟知历史的孙策却是知道,皇帝刘协东归之路,天下群雄并未有派兵护驾的。
所以请袁绍、刘表、曹操等人派兵护驾,纯粹是为陆康延寿的权宜之计罢了。
如果陆康得知汉室倾颓,天下群雄都对皇帝刘协视若无睹,只怕失了这口心气儿的陆康,就真的只有死不瞑目了。
“唉,拖得一时,算一时吧,万一就有了转机呢!”
“至少陆康现阶段应该无碍,不是么!”
昨日既己敲定南下征讨会稽王朗之事,还当早日领兵南下才是。
也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回返吴郡,或许此次与陆康相见,便己是二人的最后一面了吧。
“陆公,孙某当领兵南下了,还望你多多保重身体啊!”
孙策强颜欢笑的挥手作别,陆康也知自己大限将至,反而坦然的拱手一拜。
“汉室衰微,孙郎能得汉室认可,孙郎之幸,亦是我江东百姓之幸也。”
“老夫也知孙郎有争雄天下之心,孙郎日后若是真能问鼎天下,还请善待陛下,善待天下百姓才是!”
汉室倾颓,群雄逐鹿,即便陆康再如何忠心汉室,也不得不面对王朝更替的现实。
陆康只盼孙策若是真能问鼎天下的话,能够给汉室最后一丝尊严,也能给天下百姓一个美好的未来。
听得陆康最后的祈愿,孙策郑重的躬身一拜。
“汉室倾颓,非皇帝刘协之过也。若孙某真能问鼎天下,必以公侯之礼待之!”
听得孙策许下这等诺言,陆康也是欣慰的拱手一拜。
辞别陆康之后,孙策随即领部属回返府衙,筹划后续出征事宜。
府衙后院,孙策领盛宪、张允二人,拜见母亲吴夫人。
“母亲大人,孩儿己请盛公操持三书六礼之事,孩儿出征在即,后续婚事就劳烦您多多操心了!”
安排好一应事宜,孙策留朱治、程普等人守吴郡,自领两万大军南下会稽郡。
十一月中旬,孙策会合屯驻由拳县的王晟、严白虎、钱铜、邹他所部,共领三万大军抵达与会稽郡一江之隔的钱塘县。
此江名曰:浙江,也就是后世的钱塘江!
历史上孙策征讨会稽王朗之时,王朗不敌孙策,于是乘船南下会稽东冶等地,甚至意欲逃往交州。
孙策一路追击,再加上王朗帐下士卒心念故土,不愿随王朗南下交州,孙策才最终将王朗擒获。
此番孙策除了带来三万大军,又将帐下五千水师尽数带来,就是为了断绝王朗南逃之路,以便更快的平定会稽郡。
“主公,我军虽众,但战船有限。王朗在江对岸重兵把守,我等要想渡江只怕殊为不易啊。”
武猛都尉王晟在由拳操练兵马数月,但也没耽搁他派兵查探会稽王朗的防务。
看着钱塘江对岸的水师营寨,再看得王朗帐下万余兵马,孙策不禁眉头一皱。
自己有三万余大军不假,可水师战船一次也就只能承载五千兵马罢了。
王朗的水师营寨都有万余兵马,自己一次只能派出五千兵马,要想攻克王朗重兵把守的渡口,这谈何容易啊。
历史上自己也曾数次渡江攻打王朗营寨,最终不都铩羽而归了么。
后来之所以能够击败王朗,还是在自己三叔孙静的谏言下,走查渎小道绕后偷袭,才最终战而胜之。
既然有查渎小道可走,为什么还要将士们做那无谓的牺牲呢。
不过孙策并不知晓查渎小道到底在哪儿,所以还得请来三叔孙静仔细问问才是。
“孙河,且领兵前往富春,请我三叔孙静前来一会!”
听得主公孙策吩咐,孙河自是躬身应命而去。
孙策的父亲孙坚那一代有兄弟三人,大哥孙羌、二弟孙坚、三弟孙静。
孙策大伯孙羌与伯母尽皆早逝,留下的便是孙策的堂兄孙贲、孙辅二人。
至于孙策三叔孙静,在孙坚领兵征讨黄巾贼寇之时,便己领乡里及宗族子弟数百人,随孙坚征讨天下。
只是在二哥孙坚战死荆州之后,孙静却是心灰意冷的回返吴郡富春老家了。
好在富春县离钱塘县并不远,骑马的话,一天便能回返了,所以孙策只需静待三叔孙静到来便可。
片刻之后,孙策还没从思绪中回过神来,便听得帐外一道洪亮的声音响起。
“伯符勿忧,三叔前来助你破敌!”
嗯,三叔?
我不是刚刚派孙河去请三叔么?
这么快就来了?
孙策起身迎出中军大帐,便见得孔武有力的三叔孙静,己迈步到得中军大帐前。
“啊,真是三叔。小侄正打算派孙河去请你呢,没想到你这么快便来了!”
“哈哈,听闻伯符领军征讨会稽王朗,为叔自然得来助你一臂之力才是!”
“来来来,三叔且请入帐一叙!”
迎三叔孙静入帐,孙河也忙上前禀报。
“末将领兵出得大营,便己见得三叔领族中子弟及千余兵勇前来,所以才能这么快的回返复命。”
自家父亲孙坚起兵之初,三叔领兵助战。此番自己南下征讨会稽王朗,三叔亦能领兵助战,孙策心中自然感动不己。
入得中军大帐,众将分次而坐。
“伯符此番领兵南下征讨会稽王朗,王朗凭险固守,伯符要想从正面击败他,只怕殊为不易。”
“从这里往南数十里,有一条查渎小道,那里也是通往会稽郡的要害之地,我等应从那里绕到王朗的后方。”
“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三叔愿意领军为先锋,此番定能击败会稽王朗的。”
听得孙静之言,休说中军大帐中的一众将领了,就连孙策也是精神一振。
“好好好,有三叔相助,扫平会稽王朗,易如反掌也!”
“且令蒋钦、周泰率五千水师,巡视于大江及海上,谨防王朗领军南逃!”
“令武猛都尉王晟领严白虎、钱铜、邹他,领一万精兵镇守大营。你等多布旗帜,能牢牢牵制住王朗大军,便是大功一件!”
“其余诸将,今夜随我领两万大军首插敌后,誓要扫平那胆敢反抗的会稽王朗。”
听得主公孙策军令,一众部将尽皆神情一振,随后又齐齐躬身拜倒。
“末将得令!”